-
公开(公告)号:CN11305717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367510.2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IPC: A01N61/00 , A01N57/20 , A01N43/40 , A01N37/10 , A01P21/00 , A01G22/22 , A01G22/00 , A01G13/00 , A01G7/06 , A0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预防/减轻苏北软米粳稻生理性青枯的调节剂及栽培方法。本发明通过萘乙酸、乙烯利、缩节胺和腐殖酸钾合理复配,能够激活软米粳稻体内酶的活性,提高软米粳稻后期叶片SOD、POD的含量,并降低MDA、脯氨酸的含量,增强叶片抗衰性能,进而提高软米粳稻的抗逆能力,预防或减轻因低温造成的青枯病的发生。本发明所述栽培方法能够应对苏北地区“V”字型气温天气条件,在增强水稻群体抗青枯性能的同时,达到了减肥和增产提质的目的,有效增加了水稻种植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05717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67510.2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IPC: A01N61/00 , A01N57/20 , A01N43/40 , A01N37/10 , A01P21/00 , A01G22/22 , A01G22/00 , A01G13/00 , A01G7/06 , A0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预防/减轻苏北软米粳稻生理性青枯的调节剂及栽培方法。本发明通过萘乙酸、乙烯利、缩节胺和腐殖酸钾合理复配,能够激活软米粳稻体内酶的活性,提高软米粳稻后期叶片SOD、POD的含量,并降低MDA、脯氨酸的含量,增强叶片抗衰性能,进而提高软米粳稻的抗逆能力,预防或减轻因低温造成的青枯病的发生。本发明所述栽培方法能够应对苏北地区“V”字型气温天气条件,在增强水稻群体抗青枯性能的同时,达到了减肥和增产提质的目的,有效增加了水稻种植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058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99340.5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IPC: A01G22/22 , A01C21/00 , A01C1/06 , A01G13/00 , A01G7/06 , A01N43/36 , A01N37/46 , A01N43/707 , A01N51/00 , A01N47/02 , A01N43/56 , A01N43/90 , A01N43/653 , A01N43/16 , A01N43/54 , A01N39/04 , A01P7/04 , A01P1/0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高效型水稻增产提质的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使氮肥施用量减少10%~25%,肥料施用次数减少2~3次,农药施用量减少5%~10%,用药次数减少2~3次,最终获得的实产较常规栽培方法高7.29%~12.73%,氮素利用率高5.31%~53.73%,且氮高效粳型水稻的加工、外观和食味品质均优于常规栽培,实现了水稻优质、丰产、氮高效三者的协同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05818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0188536.X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脱粒除杂装置,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其包括机体和分选组件,机体包括机壳、进料口和脱粒滚筒,机壳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机壳内壁转动连接脱粒滚筒两端,脱粒滚筒外壁设置有螺旋纹;分选组件设置有两组,分选组件包括固定条、活动杆和第一滑块,固定条固定连接机壳,固定条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滑块。两组分选组件上的刮条进行移动,对活动杆上的小麦或杂物进行自动清理,而且遮挡板会在刮条移动过程中移动到活动杆上方,避免杂物或小麦落在刮条左侧,能够保证对小麦和杂物清除干净,避免杂物或小麦残留在脱粒机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88725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98688.6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稻根系研究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观测水稻根系构型的装置,包括底侧网板、前侧网板、后侧网板、左侧网板和右侧网板,底侧网板、前侧网板、后侧网板、左侧网板和右侧网板依次连接构成框体,框体的顶面开口,左侧网板和右侧网板的顶部均连接有把手;框体的内侧连接有纵向网板和横向网板。本发明的前侧网板和后侧网板可拆卸,左侧网板和右侧网板连接把手,在不损伤根系和不破坏土壤的情况下获取水稻在实际生长条件下的完整根系,然后对根系形状和空间分布进行观测,对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分区域定量测定;并且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调整框体内观测区域的大小,以研究不同时期水稻根系构型。
-
公开(公告)号:CN1172042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23645.7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小麦出苗率、培育壮苗和增加产量的方法及应用,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将碳点制备成碳点水溶液,将碳点水溶液施用于小麦种子或幼苗,碳点水溶液的浓度为0.02‑0.5mg/mL。采用本方案解决了利用现有的外源物来提高小麦出苗率和出苗质量时,成本高、易产生药害的问题,同时利用纳米碳点溶液浸种、拌种和出苗后叶片喷施的方法使小麦播后20天幼苗株高分别增加了39.8%、25.6%和23.3%以上,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了95.3%、46.9%和45.3%,最大根长分别增加了58.4%、28.6%和19.2%以上,根鲜重分别增加了60.2%、45.4%和36.2%;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最终使小麦产量分别增加了13.8%、9.8%和5.4%。
-
公开(公告)号:CN11101093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0063933.0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播种技术领域内的一种高效播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足量的种子放入播种箱内;(2)行走装置驶入田地,旋耕机先作业,对田地进行旋耕作业;(3)镇压田地的同时开种沟;(4)播种箱下侧的若干电动排种器自动排种,种子排入开好的种沟内;(5)将土覆到种子上;(6)理沟器理沟;(7)镇压平整田地;使用本发明播种时,抹平土块之间的缝隙,种子不易陷入土块之间,保证种子均匀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1066408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0052085.3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施肥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机插高效栽培一次性施肥方法,(1)在水稻移栽前一天,将控释期80天的控释氮肥和速效氮肥按照质量比为(3‑7):(3‑7)的比例充分混合,将钾肥、磷肥和混合后的氮肥一起混合,将混合后的肥料一起倒入旋耕施肥机的肥箱内;(2)将旋耕施肥机行驶至田间,肥料从肥箱内落下,旋耕刀一次性将落到地表的肥料混入耕层6‑9cm;(3)施肥结束后,放水泡田并将田填平;本发明可将肥料一次性旋入土壤内,效率高,施肥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034500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127581.0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11‑13份;秸秆5‑7份;可降解造纸纤维0.5‑1.5份;营养琼脂0.5‑1.5份;水6‑7份,本发明有效降低了育秧成本,同时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将育秧秧盘、基质、养分等物质一体化处理,有利于培育壮秧,节约劳动力,为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255032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55724.1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01G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育秧盘,该育秧秧盘,包括秧盘平面上设有的多个育秧穴,每个育秧穴底部设有小孔,所述的育秧穴每3个为一组构成一个育秧托,每个育秧托内的3个育秧穴呈正三角形排列,并且育秧托内的育秧穴在两两相邻处穴壁下凹,使每个育秧托内的3个育秧穴局部连通形成三连穴。使用该秧盘育出的秧苗 根系串通成为一个整体, 可提高抛摆栽速度,节约劳动时间,减少成本,不仅田间穴数少,而且可实现秧苗有序分布,通风透光好,利于水稻高产和超高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