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蛋白的提取方法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9565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010953348.8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蛋白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将植物原料粉碎成粉体;(2)将步骤(1)得到的粉体与有机溶剂混合,搅拌均匀后离心,收集得到不溶物,然后将不溶物风干后得到脱脂粉体;(3)将步骤(2)得到的脱脂粉体与去离子水混合,使用碱液将pH调节至8.5~11.0后离心,留取上清液;(4)将步骤(3)得到的上清液置于电场强度为0.42~3.75V/cm的电场中,收集电极板上的絮凝物,最后对絮凝物冻干,得到所需的植物蛋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快速、高效且能获得高纯度、高完整性的植物蛋白。

    一种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1212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40902.7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流动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在淀粉中加入去离子水,而后滴加辛烯基琥珀酸酐和醇的混合溶液,最后过滤洗涤干燥;(2)在干燥样品加入去离子水,加入0.5~10质量份有机交联剂反应,最后冷却至室温;(3)在溶液中滴加酸液,加入0.1~1质量份金属基非晶粉末并升温至30~40℃反应30~100min,后加入碱液调节pH至3.5~4.5并升温至45~50℃继续反应30~60min,结束后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所需的高流动性淀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高效、反应均匀,该方法能够制得粒径均匀、光滑的高流动性淀粉。

    一种甲壳素纳米晶复合胶原蛋白自组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002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751159.2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壳素纳米晶复合胶原蛋白自组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配置1~100μg/mL的甲壳素纳米晶水溶液;(2)将胶原蛋白溶于水或冰醋酸后,用缓冲溶液配置成浓度为50~1500μg/mL的胶原蛋白溶液;(3)将甲壳素纳米晶溶液与胶原蛋白溶液混合,超声搅拌后在25~50℃恒温条件下,自组装2~24h,得到甲壳素纳米晶复合胶原蛋白自组装溶液;(4)透析;(5)离心后取出下层沉淀,加入交联剂固定20~240min后冷冻干燥,得到所需的甲壳素纳米晶复合胶原蛋白自组装产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可改进胶原蛋白自组装进程并提高胶原蛋白自组装产物的性能。

    一种磁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7906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22467.8

    申请日:2019-05-21

    Abstract: 一种磁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将乙酰丙酮金属配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添加表面改性剂,在保护气体的氛围下以一定的温度加热,分解制得磁性纳米颗粒;步骤B:将所述磁性纳米颗粒进行离心分离,再将所述磁性纳米颗粒分散于分散溶剂中,将所述分散溶剂加到聚乳酸溶液中,干燥后得磁性聚乳酸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乙酰丙酮金属配合物在保护气体的氛围下溶于有机溶剂在一定温度下热分解制得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离心分离后直接加入聚乳酸溶液中,最终得到磁性聚乳酸复合材料,可以用于生物医药领域。该发明操作简单,组成调控方便,重复性好,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一种聚多糖纳米晶改性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1011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25727.X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多糖纳米晶改性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取聚多糖纳米晶,通过超声分散后分散于水溶液中;将胶原蛋白溶于水中;将聚多糖纳米晶溶液和胶原蛋白溶液按体积比1:0.5‑25混合,超声分散后加入交联剂,然后将溶液通过流延法成膜,室温静置后移入烘箱中于45℃干燥成膜。本装置优点是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的聚多糖纳米晶与胶原蛋白均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均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本发明方法成本低、方法简单易行、环保,本发明方法利用聚多糖纳米晶的纳米特性,得到的聚多糖纳米晶改性胶原蛋白膜稳定性提高、力学和物理机械性能提高,且可降解,能够拓展其应用空间。

    一种金属盐与栲胶结合鞣前预处理的阻尼效应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2409114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110291483.1

    申请日:2011-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盐与栲胶结合鞣前预处理的阻尼效应技术,属于制革化学中鞣剂鞣法的领域。首先,氧化淀粉中部分基团与胶原进行预先结合,阻止第一鞣剂直接与胶原结合;其次,氧化淀粉中部分基团也能够与第一鞣剂温和作用,适当地阻止了第一鞣剂与第二鞣剂的迅速反应,最终使两种鞣剂都有足够的时间向生皮胶原内部渗透,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了结合鞣两种鞣剂渗透与结合同时发生的矛盾,缩小了因一些金属盐和栲胶与胶原的结合pH差距导致各鞣剂吸收不良和表面过鞣的现象。使结合鞣顺序要求降低,结合鞣结果的稳定性增加。给新型的无铬结合鞣的产业化实现创造了机会。此外,阻尼效果的实现,也给采用少量鞣剂结合鞣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一种植物生物质-金属原位结合鞣制皮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05314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209776.3

    申请日:2009-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生物质-金属原位结合鞣制皮革的方法,其特点是将植物生物质与金属按摩尔比为1∶1~2∶1的比例分别配成摩尔浓度为0.05~0.20mol/L的溶液,在搅拌状态下使其充分混合后用质量分数为3%的HCl溶液调节反应液pH至2.0~4.0,常温下回流反应2~6h,生成的沉淀离心分离纯化,在温度40~60℃、真空度0.02~0.06MPa干燥,然后在温度45~60℃烘箱中烘干,然后通过原位结合鞣制的方法对猪、牛、羊生皮进行鞣制作用,获得成革的收缩温度为85~110℃,手感丰满有弹性,可以部分替代传统的铬盐,减少Cr的污染,为利用低鞣性材料制造高湿热稳定革创造了新途径。

    一种软糖融合熬煮器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255603U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21679880.0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软糖融合熬煮器,包括锅体,锅体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搅拌机构位于锅体内部,搅拌机构用于对锅体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传动机构安装在横板下方,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搅拌机构转动,固定机构位于搅拌机构上方,固定机构用于将搅拌机构固定在传动机构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机构安装在传动机构上,再配合固定机构将搅拌机构固定在传动机构上,使得需要清洗搅拌机构时,只需要转动固定机构中的螺纹块便可对搅拌机构进行拆卸,解决了搅拌杆在清洗的时候会浪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一种超声波-电场协同改性胶原蛋白的反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863460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0372181.6

    申请日:2021-02-08

    Inventor: 王亚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波‑电场协同改性胶原蛋白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反应容器(1),内部具有反应腔(111);超声波发生装置(2),包括有超声波震板(21)和超声波控制器(22),所述的超声波震板(21)安装在所述反应腔(111)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的超声波控制器(22)电连接;以及电场发生装置(3),包括有两块间隔布置的电极板(31)以及用于给电极板(31)供电的电源(32),两块电极板(31)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反应腔(111)的胶原蛋白改性溶液中,两块电极板(31)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32)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反应装置能够提高反应速度。

    一种制备天然高分子微球的专用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0405554U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21865851.3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天然高分子微球的专用设备;包括水相组件、油相组件,水相组件设置在油相组件上部,水相组件包括第一控温夹套、推板和针头,第一控温夹套内部滑移连接推板,第一控温夹套下方设置多个针头,针头与第一控温夹套内部连通;第一控温夹套内部输入天然高分子材料溶解后的水相,油相组件内部放置油相,驱动推板向下压水相,使水相通过针头以液滴形式滴落入油相组件内部,水相加料完毕后,将油相组件内部的油相输出,再对留在油相组件内部的天然高分子微球进行烘干,使其固化成型,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装置简单,使得天然高分子微球制备效率提高,天然高分子微球生产成本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