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707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07708.2
申请日:2025-02-25
IPC: A61K31/397 , A61P29/00 , A61P19/06 , A61P13/12 , A61P1/18 , A61P21/00 , A61P25/24 , A61P9/10 , A61P3/10 , A61P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β‑内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并实验证明,β‑内酰胺类化合物通过结合于α和β微管蛋白的表面,抑制微管蛋白聚集,从而抑制微管参与的各种细胞过程;β‑内酰胺类化合物通过以下途径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免疫激活、NLRP3炎症小体激活、Caspase‑1激活;抑制中性粒细胞募集、粘附和趋化因子释放;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和内皮细胞增殖,因此可以用于制备抗炎症药物,包括用于治疗因炎症引起的急性痛风、家族性地中海热、慢性肾病、胰腺炎、肌少症等局部炎症反应疾病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包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炎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
公开(公告)号:CN114380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011111941.4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C07D205/08 , C07D205/10 , A61K31/39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药研发中合成药物化学领域,涉及如下通式结构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新型二芳基‑β‑内酰胺类有机硒化合物及其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包括所述化合物、其药学盐及其复方药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与肿瘤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能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在体外、体内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可应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与肿瘤相关疾病的药物。所述与肿瘤相关疾病包括良、恶性肿瘤以及肿瘤引起的其他疾病。#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641024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664594.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H15/203 , C07H1/00 , A61K31/7052 , A61K31/704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肿瘤靶向治疗,公开了如式I、II所示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响应型微管蛋白聚集抑制剂前药。本发明所述的前药较于母体药物体内最大耐受剂量高,无心脏毒性,能够有效地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且对主要器官无明显影响,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572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0685918.4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C07D213/30 , C07D213/56 , A61P35/00 , A61K31/4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成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涉及如下通式结构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新型2,6‑二芳基吡啶类HDAC/Tubulin双功能抑制剂及其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包括所述化合物、其药学盐及其复方药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与肿瘤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能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微管蛋白聚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在体外、体内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进一步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与肿瘤相关疾病包括良、恶性肿瘤以及肿瘤引起的其他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99727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278504.9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IPC: A61B9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的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包括第一横向测量体、第一纵向测量体、伸缩体、第二横向测量体、第二纵向测量体;所述第一横向测量体和第二横向测量体的一端均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与伸缩体相配合;所述凹槽的长度小于伸缩体长度的一半;所述的第一横向测量体和第二横向测量体与伸缩体连接为活动连接。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的一种体成型的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定位器,能够快速精准的测量定位穿刺点,操作简单,无需反复多次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50158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33915.1
申请日:2016-01-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B65B6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B69/0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装袋撕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夹持部分,每个夹持部分包括两个页片和一个合页,所述的两个页片的一端通过所述的合页连接。本发明造价低廉,便于携带和使用;没有尖锐的部分和锋利的边缘,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5411048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1024762.6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IPC: A41D13/12 , A41D31/02 , A41D27/20 , A41D27/12 , A41D27/02 , B32B9/02 , B32B17/02 , B32B27/02 , B32B5/02 , B32B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1D13/1209 , A41D27/02 , A41D27/12 , A41D27/20 , A41D31/0061 , A41D2400/22 , A41D2400/60 , A41D2500/20 , B32B5/02 , B32B5/08 , B32B5/26 , B32B9/02 , B32B33/00 , B32B2250/20 , B32B2262/0253 , B32B2262/062 , B32B2262/101 , B32B2262/14 , B32B2307/584 , B32B2307/728 , B32B2437/00 , B32B257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刺伤医用工作服,所述医用工作服包括医用工作服本体;所述的医用工作本体上设有一个胸口袋和两个腰口袋;所述医用工作服本体还设有内胆。其优点表现在:设有内胆,能够防止锐器刺伤;医用工作服本体的内表层、内胆防刺伤层、外表层,内表层为棉纤维和丝纤维,柔软性好,内胆防刺伤层为背心式结构,贴合性好,外表层为天然纤维吸湿性好;设有肺防刺伤部、心脏防刺伤部、腹防刺伤部,对人体刺伤的致命点进一步防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04790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10011431.9
申请日:2012-01-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C323/59 , C07C319/20 , A61K31/223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中草药丹参中有效成分丹参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药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防治炎症相关疾病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体外炎症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所述的丹参素衍生物显著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能减少炎症诱导的一氧化氮的释放,明确了该丹参素衍生物抑制细胞炎症的调控机制,证实所述的丹参素衍生物对炎症相关疾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制备防治炎症相关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058535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710041325.4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C43/196 , C07C41/09 , C07C41/00 , A61K31/075 , A61P31/12 , A61P1/16 , A61P3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式I及式II结构的二(7-羟基-2,3-二氢-1-1H-茚基)醚类(di(7-hydroxy-2,3-dihydro-1H-inden-1-yl)ether)及其类似物、合成方法及在药学上的应用。通过抗病毒活性测定表明,二(7-羟基-2,3-二氢-1-1H-茚基)醚类及其类似物具有显著的抗HCV活性和较好的抗HIV活性,是一类全新结构类型的HCV和HIV抑制剂,可以作为原创性的抗HCV和HIV创新药物的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607904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810039164.X
申请日:2008-06-1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C69/73 , C07D317/60 , A61K31/216 , A61K31/36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合成领域,涉及下式结构的丹参素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及在药学上的应用。本发明采用手性合成方法以高收率合成获得结构稳定的丹参素衍生物,尤其是具有较高光学纯度的右旋丹参素的衍生物。经心肌细胞缺氧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丹参素衍生物可降低缺氧心肌细胞LDH漏出率,提高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抑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和抑制促凋亡基因bax mRNA及凋亡基因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证实,本发明的丹参素衍生物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制备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