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5974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010664099.0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响应分布的获取方法、装置和设备,确定型钢截面应力与内力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型钢混凝土截面应力与内力的第二映射关系,基于预设的型钢混凝土的结构尺寸,确定型钢混凝土扭转引起的剪应力与扭矩的第三映射关系,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以及,预先获取的应力监测数据,确定型钢混凝土的截面内力;根据型钢混凝土的截面内力,以及,预设加载点与截面的位置关系,基于力的平衡原理,确定预设加载点的荷载,以获取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响应分布。本发明基于监测数据建立了型钢混凝土截面内力获取方法,能够精确地获取型钢混凝土的应力分布,有效降低了模拟结果与实际响应分布的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50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210280837.0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高层结构伸臂桁架施工合拢窗口优化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施工阶段划分和伸臂桁架设置楼层确定不同合拢方案;确定各个施工阶段和服役阶段所对应的超高层结构的荷载组合工况;根据服役期的富余应力空间确定伸臂桁架的最早合拢时刻;根据施工期临时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确定伸臂桁架最晚合拢时刻。本申请的方案以服役期富余应力空间为依据确定伸臂桁架的最早合拢时刻,以结构刚度和稳定性为依据确定伸臂桁架的最晚合拢时刻,二者均基于全过程模拟分析,共同确定了伸臂桁架合拢优化窗口,保证施工阶段结构刚度和稳定性以及服役阶段伸臂桁架安全冗余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4940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849641.4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7/14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吊反力识别方法,包括:基于塔吊附着结构参数建立塔吊监测点应力向量和塔吊反力向量;基于塔吊附着结构传力特点确定塔吊基础荷载和工况组合;基于模拟附着结构获取与不同工况相匹配的监测点应力向量与塔吊反力向量的映射关联矩阵;基于小波分析对获取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后的实时监测数据和映射关联矩阵对塔吊反力进行实时识别。实现了结合监测数据的实时性优点,辅助有限元模拟软件,获取塔吊附着结构的应力信息和反力信息,计算塔吊反力,确保施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699450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044708.7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K9/6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钢结构关键构件筛选方法、装置及设备,属于构件筛选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确定目标杆件群;获取温度作用的杆件应力相应,基于杆件应力相应和受力模式分类规则,对目标杆件群中的杆件按照同一受力模式进行分类,获取子杆件群;提取子杆件群的特征,根据特征与预设筛选规则,筛选对应子杆件群的受力模式的关键构件。从而可以挖掘结构杆件不同的受力模式,筛选不同受力模式下的关键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空间钢结构的设计与安全使用存在不足的现象,同时,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少量传感器数与海量杆件数的矛盾,解决构件监测时传感器的合理布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59745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64099.0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响应分布的获取方法、装置和设备,确定型钢截面应力与内力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型钢混凝土截面应力与内力的第二映射关系,基于预设的型钢混凝土的结构尺寸,确定型钢混凝土扭转引起的剪应力与扭矩的第三映射关系,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以及,预先获取的应力监测数据,确定型钢混凝土的截面内力;根据型钢混凝土的截面内力,以及,预设加载点与截面的位置关系,基于力的平衡原理,确定预设加载点的荷载,以获取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响应分布。本发明基于监测数据建立了型钢混凝土截面内力获取方法,能够精确地获取型钢混凝土的应力分布,有效降低了模拟结果与实际响应分布的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1183210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64088.2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倾角监测数据的结构位移响应估计方法和装置。其中,基于倾角监测数据的结构位移响应估计方法,包括:构造节点处斜率并建立所述斜率与节点处倾角的关系;构造断面节点位置曲线数学模型;根据斜率与倾角的关系、斜率与曲线的关系以及监测数据,确定断面节点位置曲线;其中,监测数据包括:实测点处的倾角;实测点为空间钢结构划分断面中安装了倾角仪,可以获得倾角数据的节点;根据断面节点位置曲线确定空间钢结构静态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0968503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012816.9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6K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响应缓变和瞬变成分分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结构响应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定义响应中的缓变和瞬变成分;计算实测结构响应实值信号的复值解析信号,并将结构响应中缓变和瞬变成分的分离问题,等效转换为基于模态估计带宽的约束变分最优化问题;运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对其进行求解,实现对结构响应中缓变和瞬变成分的同步分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自适应、非递归、非线性等特点;交替方向乘子法的运用确保了对各响应分量的非线性分离;内嵌的维纳滤波可有效滤除响应分量中的潜在噪声,从而确保了响应分离结果的保真性。进而为结构状态评估等进一步的健康监测手段提供所需的、准确的、独立的缓变和瞬变响应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95812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281595.2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 G06F17/5018 , G06F2217/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应力分布模式优化的混合尺度耦合方法,包括S1应力分布计算模型的建模;S2单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计算模型中部截面各节点应力和坐标值提取;S3初步确定连接界面处的应力分布模式;S4基于应力分布计算模型进行应力分布模式优化的迭代计算,并以可决系数R2作为评判指标来确定连接界面处的最优应力分布模式;S5多点约束方程系数矩阵所需单元形函数的选取;S6建立多点约束方程,以实现多尺度模型中不同尺度单元在连接界面处的耦合。采用本发明提高了界面应力分布模式的准确性,解决了界面剪应力分布粗糙假定导致的多尺度模型在连接界面处应力集中,模型可靠性降低等问题。从而建立起高精度的多尺度模型,以辅助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126789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37449.3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Revit与Matlab的监测数据更新与处理的集成系统及方法,集成系统包括监测数据更新模块,Matlab数据分析模块,监测数据可视化模块,本发明的方法部分提出为Revit、SQL Sever数据库以及Matlab分析软件三者之间提供搭接的方法,包括Revit读取Windows文件夹以及文件的方法、数据写入数据库的方法、数据在Matlab中分析与处理的方法以及Revit调用数据并显示的方法。本发明以Revit为开发平台,基于Revit开放的API,集成Windows文件操作系统与Matlab分析软件,其中SQL Se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效解决Revit无法集成结构健康监测以及无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监测数据集成的效率,提高监测数据与Revit的交互性,通过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提高决策效率,更好地保证结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4032687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48248.X
申请日:2014-06-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代替减速带以减小楼板振动的减振带,所述减振带安装于建筑结构的楼板上表面,既起到车辆减速的作用,又能够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对楼板产生的荷载。所述减振带包括上层钢板、下层钢板、具有缓冲作用的软橡胶中间层。本发明的减振带的整体高度低于常用的减速带。本发明的减振带的减振作用主要体现在:弹性模量较小的橡胶层在快速行驶的车辆撞击下产生较大剪切变形从而耗散部分能量;上表面相对较平的减振带有效抑制了快速行驶车辆经过减速带时的飞车现象;较宽的减振带使得快速行驶车辆经过减振带产生小幅跳跃后仍落在竖向刚度较小的减振带上,从而减弱竖向冲击荷载向地面或楼面的传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