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51656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593678.7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用于复合镀电沉积的电镀装置,它涉及一种复合电镀装置,以解决倾斜阴极法电沉积复合镀层时,阳极不能倾斜固定在镀槽中,阴极倾斜角度不易控制,造成复合镀的工艺参数不稳定及镀槽底部没有空气入口的问题。框支架的敞开面与底座上的数个调整孔垂直设置,镀槽固定圈套装在镀槽的外侧壁上,镀槽和镀槽固定圈的组件设置在框支架中,且斜面的高点一侧朝向调整孔,镀槽固定圈通过转轴与框支架连接,通气管的输出端设置在镀槽内,第一镀槽调整杆、第二镀槽调整杆、第三镀槽调整杆、第四镀槽调整杆、第五镀槽调整杆、第六镀槽调整杆、第七镀槽调整杆和第八镀槽调整杆由镀槽至底座的后部依次设置在调整孔中且调整杆高度逐渐减小。本发明用于金属表面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736337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10312379.9
申请日:2009-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3C22/42
Abstract: 无铬钝化液的制备方法及用无铬钝化液钝化电镀锌或锌合金层的方法,它涉及一种钝化液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六价铬和三价铬钝化产生的污染问题及现有的钝化液钝化电镀锌及锌合金层后盐雾试验出白锈的时间短的问题。无铬钝化液制备方法如下:一、A浓缩液的制备;二、B浓缩液的制备;三、将A浓缩液、B浓缩液和去离子水混合后调节pH值,再加热或冷却至20℃~60℃,即得无铬钝化液。用无铬钝化液钝化电镀锌或锌合金层的方法如下:一、二次钝化;二、老化,即完成钝化电镀锌或锌合金层。采用本发明的无铬钝化液钝化电镀锌或锌合金层后,进行中性盐雾试验,经过84h~120h的连续喷雾,钝化膜表面未出现白锈。
-
公开(公告)号:CN119307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68444.8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印制电路板通孔填铜的电镀铜镀液及电镀方法,它属于电镀技术领域。一种适用于印制电路板通孔填铜的电镀铜镀液由五水硫酸铜、硫酸、卤素离子以及组合添加剂制备而成;本发明利用复合整平剂中碱性蓝1和5'‑腺嘌呤核苷酸二钠盐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通孔镀铜填充能力,有效改善铜互连镀层的均匀性,提升互连结构质量。本发明中首先对含有通孔的印制电路板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含有通孔的印制电路板浸入到适用于印制电路板通孔填铜的电镀铜镀液中,采用单向脉冲电镀工艺对含有通孔的印制电路板的通孔进行电镀一段时间,得到电镀后的印制电路板;本发明中复合整平剂搭配脉冲工艺使得镀层均匀性较好,通孔中面铜厚度低、TP值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21681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82544.7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印制电路板盲孔填铜的电镀铜镀液,所述电镀铜镀液由五水硫酸铜、硫酸、卤素离子以及组合添加剂组成,其中:所述组合添加剂包括整平剂、加速剂、抑制剂;所述五水硫酸铜的含量为75g/L,硫酸的含量为240g/L,卤素离子的含量为60mg/L,加速剂的含量为0.5~20mg/L,抑制剂的含量为50~1000mg/L,整平剂的含量为5~500mg/L。该电镀铜镀液使用三苯甲烷类衍生物作为整平剂(均镀剂),可以提高阴极极化、提升均匀性,实现印制电路板盲孔填充,获得具有较低面铜厚度和较低粗糙度的铜互连线。
-
公开(公告)号:CN11062926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1097432.8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无氰电镀纳米金电解液及制备方法和利用其制备纳米金镀层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电解液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无氰电镀工艺稳定性差和以乙内酰脲及其衍生物作为配位剂所沉积得到的金晶粒粗大的问题。一种无氰电镀纳米金电解液由主盐、配位剂、导电盐、添加剂和蒸馏水制备而成;方法:一、将配位剂和导电盐溶解到蒸馏水中;二、将主盐溶解到蒸馏水中;三、混合,添加添加剂,定容。利用一种无氰电镀纳米金电解液制备纳米金镀层的方法是以纯金片为阳极,以表面镀有光亮镍层的铜箔为阴极,将阳极和阴极浸入到用于制备无氰电镀纳米金镀层的电解液中,控制温度,搅拌速度和电流密度进行电镀。本发明适用于制备纳米金镀层。
-
公开(公告)号:CN11026178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16600.3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85 , G01N25/00
Abstract: 一种圆柱形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时选择的最佳加热功率方法,它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圆柱形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时选择的最佳加热功率的方法。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圆柱形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采用的最佳加热功率:Pheat=-AEcell+Bmcell。使用本发明计算的圆柱形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采用的最佳加热功率,加热时间t和热失控温度T都具有最佳的重复性,加热时间t的标准差系数为0.02~0.10,热失控温度T的标准差系数为0.03~0.12。本发明适用于选择圆柱形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时的最佳加热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7659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33412.9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D3/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D3/665
Abstract: 一种包含配位剂和添加剂的离子液体镀金液及利用该离子液体镀金液进行镀金的方法,属于电镀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镀金液由溶剂[BMIm][BF4]、主盐氯金酸、配位剂和添加剂配制而成。电镀金主要包括:(1)基体的前处理和预镀镍过程;(2)电镀金。本发明优点:添加的配位剂与金离子具有一定的配位关系,能够增加镀液中金配合物的稳定性,在电镀过程中能够增加阴极极化,达到细化晶粒、光亮镀层的作用;而添加剂的加入,与配位剂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细化晶粒,使镀层更加致密、外观更加光亮;综上所述,本发明最大的特点为通过在离子液体体系中添加配位剂和添加剂,增加镀金液中金配合物的稳定性和镀金液的稳定性,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镀金层和镀金液。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770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735682.0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Abstract: 含烯丙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是要解决现有的离子液体电化学稳定性差,与电极材料的相容性差的问题。电解质制备方法:一、将P(VdF-HFP)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加入锂盐和离子液体,搅拌得凝胶状物;二、将凝胶状物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真空干燥,即可得到电解质膜。含烯丙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聚合物电解质用于组装锂离子电池。该电解质具有热稳定性高、无可燃性、毒性小、无漏液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与LiFePO4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088290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99887.5
申请日:2015-09-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D3/30
Abstract: 一种电沉积制备层状锡镀层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沉积制备层状锡镀层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镀锡方法制备的均为光亮致密镀层的问题,方法为:将镀件碱性除油、水洗、酸洗,再水洗,干燥后得到电镀的阴极,以单质锡作为电镀的阳极;电镀的电流密度为2~5A/dm2,电镀温度为10~35℃,电镀时间为3~9min,即得到层状锡镀层,其中镀液包含硫酸亚锡、浓硫酸、明胶、添加剂和抗坏血酸。本发明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层状结构的锡镀层,镀液组成简单,电镀工艺易于控制。本发明应用于材料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770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35682.0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2300/0025
Abstract: 含丙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一种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是要解决现有的离子液体电化学稳定性差,与电极材料的相容性差的问题。电解质制备方法:一、将P(VdF-HFP)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加入锂盐和离子液体,搅拌得凝胶状物;二、将凝胶状物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真空干燥,即可得到电解质膜。含丙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聚合物电解质用于组装锂离子电池。该电解质具有热稳定性高、无可燃性、毒性小、无漏液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与LiFePO4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