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管道缺氧环境强化污水脱氮除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6815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038784.3

    申请日:2011-02-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管道缺氧环境强化污水脱氮除磷的方法,具体为:城市污水由第一污水进水点依次进入厌氧池、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第一好氧池末端硝化液部分回流至缺氧池始端,污泥混合液与第二污水进水点接入的污水混合,进入污水管道,再进入第二好氧池,完成有机物降解和硝化过程,将硝化液回流至污泥管道始端,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始端,剩余污泥排出;控制厌氧池DO在0.1mg/L以下,缺氧池DO在0.5mg/L以下,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DO均为1.0-2.0mg/L。本发明工艺通过对两点进水、两段AO、两段硝化液回流等进行控制,确保合理的水力停留时间和适当的回流比,针对低碳氮比的城市污水,实现强化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目的。

    一种大型排水管涵腐蚀状况实时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458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5947.6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管道防腐技术领域的一种大型排水管涵腐蚀状况实时监测装置,包括取水组件,所述取水组件的一端管道连通腐蚀监测组件,取水组件用于抽取大型排水管涵内的污水并将污水输送至腐蚀监测组件;腐蚀监测组件的一端管道连接气体生成组件,腐蚀监测组件包括浸泡腔以及安装在浸泡腔中的试验结构。本发明能够保证与腐蚀监测组件内的污水与新建或喷涂修复的大型排水管涵内的管道流态保持一致,同时在新建或喷涂修复的大型排水管涵投入运行后,无需停水检测,提升了大型排水管涵检测的灵活性,通过实时采集并模拟大型排水管涵内的腐蚀情况,能够实时观测到管道内部腐蚀情况,降低了大型排水管涵的腐蚀机制施加应对措施的难度。

    一种基于蛋白质变性剂的污泥脱水调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47611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0775794.4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蛋白质变性剂的污泥脱水调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首先将待调理污泥与蛋白质变性剂混合均匀并进行蛋白质变性反应,之后加入蛋白质乳化凝聚剂并快速搅拌,以进一步辅助促进污泥中持水性胞外蛋白质的凝结聚集,降低蛋白质的分散持水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投加量低、反应条件温和、无毒无害、不影响污泥焚烧热值等显著优势,为环境友好型的污泥脱水调理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表现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环境效益。

    一种强化污泥三相分离的预处理技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3230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04956.0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强化污泥三相分离的预处理技术方法,通过调节污泥pH值至碱性范围,增大污泥颗粒间的负电性排斥力作用、强化污泥细胞的溶胀破裂,同时促进污泥有机质向水相迁移、无机质聚集结块,进而破坏污泥有机质、无机质间的相互束缚作用,分散、裂解污泥的稳定絮体结构,提高有机相与无机相的密度差异与可分离性。本发明所选用的原材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运行控制简单,增强有机质与无机质的可分离性,强化提升污泥无机质、有机质及水的三相分离性能,对于提高污泥安全处理处置与高效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社会环境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一种高氨氮废水氨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79510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307337.X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氨氮废水氨回收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步骤为:首先,高氨氮废水通过通入含二氧化碳蒸汽和含氨蒸汽的脱碳塔,除去废水中的钙镁离子,然后通过脱氨塔,在80~90℃下汽提脱氨,废水中的氨氮进入汽相形成高浓度含氨混合蒸汽汇集于脱氨塔顶部,含氨混合蒸汽部分回流至脱碳塔,剩余部分引入冷凝器冷凝后进行气液分离,最后,脱氨塔出水进入后续处理设施进行生化处理,分离出的氨水进入通入含二氧化碳蒸汽的碳化塔形成碳酸氢铵作为回收利用的产品。采用本发明方法对高氨氮废水进行处理及氨回收可以大大提高其脱氨效果和氨回收效率,此外还能防止处理设备结垢。

    双滤层无阀过滤器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61915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410219512.7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双滤层无阀过滤器。该过滤器由进水管、过滤单元、虹吸系统组成。进水管位于过滤器左上部分,进水支管口设有一挡板,下滤板上方为均质陶粒滤料,上滤板位于顶盖之下,四根清水管贯穿上下滤板和滤料,第一配水室位于过滤器外壁和内环之间,第二配水室位于过滤器内环之内、滤料之上, 清水室位于内环之内、下滤板之下,出水口位于冲洗水箱右侧,冲洗水箱与清水管相通,虹吸上升管与虹吸下降管相连,并与过滤单元的顶盖相通,虹吸下降管端部设有冲洗强度调节器,并浸入排水堰,虹吸破坏斗位于冲洗水箱的左上部,与虹吸破坏管相连,抽气管与虹吸辅助管位于过滤器左侧。本设备过滤和反冲洗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一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

    公开(公告)号:CN103979657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9650.5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由固定的网格金属框架和可变塑料弹片嵌接组成。网格运行过程中,不同流量的水流流经网格孔时会使可变塑料弹片出现不同程度的向下弯折,从而改变了网格孔孔径大小,达到调整水流流速和紊流强度的目的。本发明在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流量变化自动调节网格孔径大小均化水流流速,稳定水力搅拌强度,因此抗冲击负荷,管理运行方便。

    耦合回流污泥预浓缩系统的改良型氧化沟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653434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10109200.1

    申请日:2012-04-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耦合回流污泥预浓缩系统的改良型氧化沟工艺。本发明通过在一个传统厌氧-氧化沟系统前增设回流污泥预浓缩系统和预缺氧系统,预浓缩系统在运行模式下可以实现回流污泥不同程度的浓缩,浓缩后的污泥在预缺氧系统中进行内源脱氮反应,上清液回流至氧化沟继续反应或回流至二沉池配水井,根据进水水质水量的不同、泥龄的不同、处理要求的变化改变预浓缩池的运行条件,进而实现预缺氧池和厌氧池生化反应的调控,优化了碳源的分配利用,在不投加外碳源的情况下,在生化系统中有效地富集聚磷菌群,不仅有效地稳定强化了低碳源污水处理系统的除磷性能,同时系统的脱氮性能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