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077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00115.4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01D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将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用作煤泥脱水调理剂并应用于煤泥脱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煤泥与所述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混合,得到混合物;2)将步骤1)中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脱水后的泥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作为煤泥脱水调理剂用于高效煤泥脱水,处理方法简单易行,且无需煤泥预处理工艺过程,可以克服传统煤泥脱水工艺药剂投加量大、脱水效率低、能耗高等缺点;另外,本发明的煤泥调理脱水过程完成后,其尾水清澈度得到提升,水中煤泥大多以絮体形式存在,便于其尾水处理,保障了选煤厂循环水的清澈程度,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28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90689.4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水分原位结晶提高微藻脱水性能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微藻混悬液加入反应釜体中并冷却;S2:低温条件下间歇通入二氧化碳,不断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直至二氧化碳分压稳定;S3:卸压,直至无气体逸出,即得到脱水处理后的微藻液。所述系统包括用于容纳微藻混悬液的反应釜体和与反应釜体连通的二氧化碳储罐;反应釜体外套设有制冷夹套,制冷夹套内设有制冷介质;反应系统还包括浸于制冷介质内的冷媒循环管,冷媒循环管与冷却器循环连通;反应系统还包括用于搅拌微藻混悬液的搅拌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微藻脱水效果好、耗能低、无需添加脱水处理剂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34028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051528.2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1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水分原位结晶提高污泥固液分离性能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将污泥加入至耐压容器中,在低温条件下间歇通入高压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水合物得以生成,直至二氧化碳分压稳定,卸压,搅拌污泥直至无气体逸出,即得到处理后污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简单易行,且不消耗污泥脱水调理药剂,可实现二氧化碳的重复利用,不仅减少污泥脱水调理剂的二次环境污染风险,而且可以克服传统污泥脱水工艺药剂投加量高、污泥增容比大、污泥脱水效率低等不足,降低了污泥脱水调理的物料消耗和工艺运行成本,因此具有优异的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51085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1910811205.0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10 , C10G1/00 , C02F101/16
Abstract: 一种提高水热液化制油所得的油品品质的方法,利用碱与氨氮的亲和作用使氮元素尽可能多地分配于水相,利用氨的吸附剂的铵离子交换能力使氮元素尽可能多地分配于固相,以上两种效应共同削减分配于生物原油中的氮元素含量,增加固相残渣和水相中氮含量,增加固相残渣和水相中氮含量。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方法在污泥水热液化处理的原位控氮中的应用,将污泥与碱及氨的吸附剂混合,在密闭承压反应管中、亚临界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打开反应管释放压力并排出反应生成的气体,萃取水热反应后所得固体残渣及水相,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固相、水相及萃取剂相。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提高了污泥能源化利用工艺效率,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08733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29191.6
申请日:2021-03-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4 , C02F11/06 , C02F11/00 , C02F11/127 , C02F11/122 , C01B25/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强化污泥厌氧产酸和磷回收的资源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热活化过硫酸盐预氧化工艺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2)将步骤(1)得到的预处理污泥冷却至室温,调节pH,进行厌氧发酵产酸;(3)将步骤(2)得到的厌氧发酵污泥进行固液分离;(4)向步骤(3)得到的滤液中加入镁盐,并调节pH,过滤得到鸟粪石结晶的沉淀进行磷回收,剩余滤液作为碳源回流至污水处理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各种技术无法同时满足污泥厌氧资源化过程中磷高效释放及高附加值回收的要求;过硫酸盐预氧化既可以强化污泥厌氧释磷;又可以裂解污泥,强化污泥厌氧发酵产酸。
-
公开(公告)号:CN11187505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010691481.0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载体强化去除污水中重金属的生化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硅藻土和电气石混合得到复合载体,然后将复合载体浸泡于污水原水中,搅拌,待复合载体完全吸湿后得到复合载体浆料;然后,采用pH调节剂将复合载体浆料调节到7~8,然后将复合载体浆料投加到AAO生物处理装置中的厌氧池中;最后,启动AAO生物处理装置,待处理污水流入厌氧池中,复合载体和污水一起进入后续AAO处理单元中,AAO工艺运行一段时间以对复合载体进行微生物培养,当复合载体的微生物培养结束后AAO生物处理装置进入正常稳定运行阶段。该方法可以强化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同时提高对污水中COD和TN的去除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32322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661533.X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1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理剂循环利用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泥与极性易挥发有机溶剂混合,搅拌萃取反应,使污泥中极性持水物质相转移至有机相,从而提高污泥的固液分离性能;然后,通过压滤方式进行固液分离,分别利用减压蒸馏和减压蒸发有效回收滤液、脱水泥饼中的溶剂,从而在显著提高泥饼含固率的同时完成溶剂型污泥脱水调理剂的循环利用,最终可实现溶剂回收率大于90%,泥饼含水率低于60%。本方法降低了污泥脱水工艺对脱水调理药剂的消耗,也降低了污泥热干化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效益与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712599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0199954.9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景观水体底泥修复剂,修复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10‑50份无机金属盐,5‑20份活性炭,10‑80份贝壳粉,10‑80份硅藻土;所述景观水体底泥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是将10‑80份贝壳粉和10‑80份硅藻土研磨,过200目筛,加入10‑50份无机金属盐和5‑20份活性碳,搅拌混合均匀。所述的景观水体底泥修复剂的使用方法是将修复剂配成浓度为50g/L~100g/L的修复剂浊液,再通过底泥注射器注入底泥中,依据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控制修复剂使用量为1立方米景观水2~10L修复剂浊液;本发明的底泥修复剂制作成本低,修复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河流湖泊底泥环境,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适合中小型景观水体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673583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06776.3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处理方法及污泥脱水反应系统,该处理方法为:污泥和丙烷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烷水合物,直至丙烷的分压不再下降,污泥深度脱水过程完成;污泥脱水反应系统包括:高压反应器、钢瓶、水浴槽和冷却器。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具有免调理剂投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其不仅避免了传统污泥机械脱水工艺前调理药剂投加所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风险,而且同时还可以实现污泥含水率的有效降低;另外,污泥脱水过程完成后,丙烷水合物分解的丙烷可重复利用及水可免处理直接排放,均降低了污泥脱水工艺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因此,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和较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71249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51287.4
申请日:2016-04-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4 , C02F3/302 , C02F3/308 , C02F2101/105 , C02F2101/16 , C02F2101/30 , C02F2103/007 , C02F2209/005 , C02F2301/04
Abstract: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净化方法,通过激活水体本土微生物,用水体本身代替传统的有限生物反应器,释放微生物生长空间,发挥微生物繁殖过程中对水体中污染物质产生的分解能力,提高微生物的有效生物量和功能性,重组、完善和优化水体微生物生态系统,进而强化建立微生物中心枢纽作用,实现污染物沿水体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物质流转移,促使水体恢复自我净化调节能力,实现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本发明还公开了实现所述的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净化方法的系统,以及其中使用的特异性微生物活化填充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需设备少、管理运行方便、能耗低,可为景观水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