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09883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010539039.2

    申请日:2010-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单元与光电转换板。显示单元具有相对的显示面与背面,而光电转换板的边缘可旋转地连接至显示单元的背面。光电转换板包括基板、第一光电转换单元与第二光电转换单元。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光电转换单元配置于第一面,第二光电转换单元配置于第二面,且第一光电转换单元的吸收波段不同于第二光电转换单元的吸收波段。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让光电转换板在不同环境下均具有较佳的光电转换效率,以提供电子装置较为稳定的电源。

    校正光学感测信号的方法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29442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384543.9

    申请日:2012-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校正光学感测信号的方法,包含:于一光源关闭时产生一第一组参考数据;于该光源开启至一第一亮度且未感测对象时产生一第二组参考数据;根据该第一组参考数据及该第二组参考数据产生一第一组校正参数;于该光源开启至该第一亮度时感测一对象以产生一第一组感测数据;根据该第一组感测数据及该第二组参考数据得到一第二组感测数据;及根据该第二组感测数据及该第一组校正参数得到一第一组校正感测数据。

    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结构与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2673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009623.1

    申请日:2011-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45 H01L29/66969 H01L29/78618 H01L29/7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结构与其制作方法,该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结构包含一基板、一栅极设置于基板上、一半导体绝缘层设置于基板与栅极上、一氧化物半导体层设置于半导体绝缘层上、一图案化半导体层设置于氧化物半导体层上、一源极与一漏极分别设置于图案化半导体层上,且源极与漏极为一金属层所构成。本发明所提供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结构与其制作方法,是于氧化物半导体层与金属层之间添加一图案化半导体层,借此保护氧化物半导体层免于受到蚀刻液的破坏,同时可获得较低的电阻抗以形成欧姆接触,以得到较佳的电性。此外,更可减少工艺所需的光掩膜数目,同时搭配一湿式与一干式蚀刻工艺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三维互动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251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083218.9

    申请日:2012-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425 G06F3/0325 G06F3/0386

    Abstract: 一种三维互动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光感测器的一显示面板、二个光源产生器与一处理电路。上述二个光源产生器的出光面皆具有一图腾,但二个出光面的图腾具有不同的形状边缘总长度。此外,每一光源产生器皆用以通过其出光面而投射出一光源。处理电路用以处理通过上述那些光感测器所撷取的一影像,并计算影像中所呈现的每一图腾的形状边缘总长度,以依照每一计算出的形状边缘总长度来判断对应的光源产生器。

    可携式电子装置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9321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66807.6

    申请日:2012-03-13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一枢转单元、支撑架以及第一光电转换元件。第一枢转单元设置于装置本体。支撑架以第一枢转单元枢接于装置本体,用以支撑装置本体。第一枢转单元使得支撑架可沿着第一枢转单元相对于装置本体进行转动。第一光电转换元件设置于支撑架并电性连接于装置本体。第一光电转换元件包括第一光电转换部与第二光电转换部。第一光电转换部与第二光电转换部分别设置于支撑架的不同面。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能够通过光电转换元件进行充电。

    显示器和三维互动立体显示器的指示物位置判断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0826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330114.9

    申请日:2011-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421 G06F2203/04101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显示器和三维互动立体显示器的指示物位置判断的方法,该显示器包含一背光源、一显示面板、一第一光源及一控制器。该显示面板包含一感测阵列,该感测阵列用以感测一对象反射该背光源的第一检测光所产生的第一反射光,以定位该对象在该显示面板上的一投影点的坐标;该第一光源邻近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一边,用以朝该显示面板的上方发射一第二检测光至该对象产生至少一第二反射光,以使该感测阵列检测该第二反射光在该显示面板上所产生的一最强反射光;该控制器用以于该最强反射光产生时,根据该第一光源的一出光角度及该投影点的坐标,执行一相对应的动作。本发明能在靠近显示面板处互动且缩小显示器的体积。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03365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335122.2

    申请日:2011-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4908 H01L29/7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该薄膜晶体管包括一基板、一栅极、一栅绝缘层、一源极与一漏极、一通道层、一第一图案化保护层以及一第二图案化保护层。栅极配置于基板上。栅绝缘层配置于栅极上。源极与漏极配置于栅绝缘层上。通道层位于源极与漏极上方或下方,其中通道层的一部分暴露于源极与漏极之间。第一图案化保护层配置于通道层的部分上,其中第一图案化保护层的材料包括一金属氧化物,且第一图案化保护层的厚度为50埃至300埃。第二图案化保护层覆盖第一图案化保护层、栅绝缘层以及源极与漏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