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7324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292816.6
申请日:2014-06-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侧链芳基共轭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有机发光材料。聚碳硅烷的合成;聚碳硅烷的小分子脱除;侧链芳基共轭聚碳硅烷的合成。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通过在高压反应釜内反应获得聚碳硅烷,再进行聚碳硅烷小分子脱泡,然后将少量芳基(Pn)有机物和脱泡后的聚碳硅烷进行反应,最后得到固态侧链芳基共轭的聚碳硅烷。提高了抗氧化交联、抗紫外老化和热稳定性能。反应后的体系中有共轭结构,但无刚性的平面结构,同时又缺乏给电子基团,但仍表现出较强的发光性能。合成的产物在350nm紫外光的激发下,在410nm左右有蓝紫光发射,发射纯度高,无杂峰,有很好的抗氧化交联、抗紫外老化和热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49648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510003182.2
申请日:2015-01-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4B35/58 , C04B35/622
Abstract: 加宽型自支撑硅氧碳薄膜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涉及硅氧碳薄膜。制备装置设有支撑系统、纺膜系统、滚压成型系统和加热系统;支撑系统为纺膜系统和滚压成型系统提供支架和底座;纺膜系统设有顶杆、喷膜料筒和喷模板;滚压成型系统设有横向加宽器、纵向加宽器和卷绕器;加热系统设有出膜板、加热体、保温体、炉壁、玻璃窗、耐热手套、蝴蝶夹、把手、热电偶和控温器。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先进行脱泡和熔融处理,再将得到的熔融聚碳硅烷从出膜口引入挤压成型装置,在惰性气氛保护及较高温度的环境中,经过多次滚筒滚压,获得具有较大宽度的聚碳硅烷原膜,原膜经氧化交联和高温裂解烧结,即得加宽型自支撑硅氧碳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04130277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80602.4
申请日:2014-08-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固态超支化芳基共轭的含铝聚碳硅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先合成聚碳硅烷,再合成含铝聚碳硅烷,最后合成固态超支化芳基共轭的含铝聚碳硅烷。所述固态超支化芳基共轭的含铝聚碳硅烷可在制备有机发光材料中应用。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通过在反应釜内反应获得聚碳硅烷,再进行聚碳硅烷小分子脱泡,然后将少量乙酰丙酮铝和脱泡后的聚碳硅烷混合进行反应,得到含铝聚碳硅烷,再加入少量芳基(Pn)有机物(如苯乙烯、2-乙烯基萘、9-乙烯基蒽等)进一步反应,最后得到固态超支化芳基共轭的含铝聚碳硅烷。
-
公开(公告)号:CN101962534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253114.9
申请日:2010-08-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有机硅聚合物。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材料的原料组成为金属有机物和聚碳硅烷。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反应釜内,在氩气保护下升温,充入氩气,待反应釜内温度自然降到室温后,再加入正己烷将产物溶解,过滤,真空除去正己烷,得聚碳硅烷,研磨后浸泡于乙醇中,不溶物用乙醇淋洗后真空干燥;将聚碳硅烷粉末和金属有机物粉末倒入三颈瓶,在氩气保护气氛下,升温至150~160℃,保温1~1.5h,再升温到260~270℃保温1~1.5h,反应结束待产物冷却后,用干燥的正己烷溶解,产物经抽滤除去不溶物,最后经减压蒸馏得到粉末状固体有机发光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429033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072085.9
申请日:2008-11-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4B35/622
Abstract: 一种陶瓷纤维单丝的退火装置,涉及一种陶瓷纤维单丝的退火装置。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位置重现度和准确度高的陶瓷纤维单丝的退火装置。设有高温气氛炉处理系统和陶瓷纤维单丝载样系统。高温气氛炉处理系统设有上封盖装置、炉体和下封盖装置;上封盖装置和下封盖装置分别设于炉体上下两边,陶瓷纤维单丝载样系统通过下法兰与高温气氛炉处理系统的下封盖装置连接;陶瓷纤维单丝载样系统设有载样台和升降装置,载样台置于高温气氛炉处理系统炉体内部,且位于升降装置上边。升降装置置于炉体垂直方向下边。
-
公开(公告)号:CN116337922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310342246.6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孔材料主动式冷却试验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涉及多孔材料主动式冷却。装置设有支撑框架、冷凝水保护系统、冷却剂输送系统、气焰产生系统、红外测温系统;冷凝水保护系统由水箱、水管、管阀与保护罩组成;冷却剂输送系统由冷却剂储藏仓、胶管、计量泵、冷却剂输送管、双U型卡箍、液体压力传感器与试样组成;气焰产生系统由燃气瓶、氧气瓶、燃气阀、氧气阀、燃气管、氧气管、气焰产生装置、固定器组成。冷却剂输送管采用两段式安装,便于在测试后更换试样,降低测试时间。大部分设备集成在支撑框架上,操作简便,便于测试装置的收纳与重新使用。仅需小流速的冷却剂即可完成对试样大幅冷却,主动式冷却所需驱动力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4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1434409.X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4B35/571 , C04B35/622 , C04B35/78
Abstract: 一种自生超高温陶瓷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碳硅烷粉末和金属寡聚物粉末溶解,高温回流、蒸馏以及高温交联后得到固体,研磨后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改性聚碳硅烷溶液并滴加铂金催化剂;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入改性聚碳硅烷溶液中,加热搅拌,旋蒸并研磨得到SiC陶瓷先驱体粉末;2)将PVG粉末和金属寡聚物粉末在有机溶剂中混合,高温回流、蒸馏、高温交联,研磨,最后高温裂解得到SiC陶瓷填料粉末;3)将SiC陶瓷先驱体粉末、SiC陶瓷填料粉末和和硼粉球磨,压片,脱模,高温烧结,得到低密度、高力学强度、耐高温、抗氧化、可制作复杂形状的自生超高温陶瓷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6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13001.7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571 , C04B35/622 , C04B35/74
Abstract: 一种纳米金属增韧碳化硅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聚碳硅烷粉末、铂金催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将硅烷偶联剂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混合恒温反应,干燥得到聚合物先驱体PVG;将聚合物先驱体PVG高温演变得到黑金色的陶瓷填料SiC(rGO)filler粉末;将PVG、高温焊接剂纳米金属粉末和陶瓷填料SiC(rGO)filler粉末球磨混合得到PVG/M/SiC(rGO)filler均匀混合物,然后烘干并研磨,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型,脱模后得到PVG/M/SiC(rGO)filler素坯;将素坯放入管式炉内进行高温微观焊接,炉内维持惰性气氛,随炉冷却得到焊接后的SiC(M,rGO)纳米金属增韧SiC陶瓷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1454061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266375.8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4B35/565 , C08G77/60
Abstract: 一种聚碳硅烷不熔化预处理及其裂解转化三维陶瓷方法,涉及陶瓷材料制备。先合成三维碳化硅聚合物先驱体,在惰性气氛保护下高温裂解制备SiC(Al,rGO)p陶瓷颗粒,与先驱体粉末球磨混匀后烘干,压片成型后再次高温烧结得到3D‑SiC(Al,rGO)陶瓷,最后对陶瓷的表面形貌修饰。所述三维陶瓷材料含有Si、C、O、Al四种元素,Al以原子状态均匀分布于SiOxCy无定形相中,β‑SiC纳米晶镶嵌于复合rGO的SiOxCy/Cfree无定形相中,存在SiO2微晶。扩展先驱体的交联度与分子量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减少裂解时小分子气体的蒸发,提高陶瓷断裂韧性与耐高温稳定性,满足高温等恶劣环境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84817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722118.0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58 , C04B35/622
Abstract: 二硅化钼/碳化硅三维聚合物先驱体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陶瓷材料制备。将先驱体PVG粉末置于石墨纸舟中在惰性气氛保护下高温裂解,将MoSi2和裂解后的SiC(rGO)p陶瓷颗粒、先驱体PVG粉末混合形成MoSi2/SiC(rGO)p/PVG混合物,然后在酒精介质中进行球磨混合均匀后置于烘箱中烘干;装入模具中模压成型,脱模后得素坯,放入惰性气氛管式炉内进行高温烧结,随炉冷却后即得到黑色的二硅化钼/碳化硅三维聚合物先驱体陶瓷,简称3D‑SiC(rGO,MoSi2x)纳米复合块体陶瓷,其中x为二硅化钼占整个素坯的质量分数。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电导率,良好成型性与成分均匀性;工艺简单经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