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14205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310713728.4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拟柔性体可旋转变形的发条弹簧模型,所述发条弹簧模型由多个发条弹簧依次串接组成,在交互过程中,输出回馈为采用发条弹簧模型计算出来的反应在扭矩作用下柔性体实时变形仿真的力触觉信息的信号,该发条弹簧模型中所有圈上产生扭转变形量之和的叠加对外等效为柔性体表面的变形。本发明发条弹簧模型每圈发条弹簧的扭转变形量计算方法相同,计算简单,加快了扭转变形计算的速度;通过调节发条弹簧可旋转芯轴半径,发条弹簧的厚度和悬挂截面宽度,就可模拟不同类型的柔性体,适用性广;可应用于虚拟外科手术仿真、遥控操作机器人控制、远程医疗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69975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751185.5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支持增强力触觉反馈的多股螺旋弹簧模型,所述模型在虚拟代理未碰撞到虚拟柔性体之前,仅反馈输出相位噪声信号;交互过程中,虚拟柔性体产生实时变形力触觉仿真信息,该力触觉仿真信息与相位噪声信号相加,将得到的相加值作为反馈输出信号;该多股螺旋弹簧模型中所有层上产生拉伸或压缩的变形量之和,等效为柔性体表面的变形。本发明多股螺旋弹簧模型每层拉伸或压缩变形量计算方法相同,计算简单,加快了变形计算的速度;通过调节多股螺旋弹簧的直径、中径、股数等就可模拟不同类型的柔性体,适用性广;可应用于虚拟外科手术仿真、遥控操作机器人控制、远程医疗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13907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36310.X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N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疲劳驾驶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疲劳特征数据样本;步骤二,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利用样本数据确定人工神经网络参数;步骤三,实时计算疲劳特征参数;步骤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级融合;步骤五,基于D-S证据理论的决策级融合;步骤六,根据决策规则进行驾驶状态辨识。本发明克服了基于单一类别特征或单一信息源特征疲劳驾驶评价方法的局限性,降低其误检率和漏检率,提高疲劳驾驶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率,适合于准确性高、鲁棒性强的驾驶疲劳实时评价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063540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56000.8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支持增强力触觉反馈的涡卷弹簧模型,所述涡卷弹簧模型由多个涡卷弹簧依次串接组成,在交互过程中,输出回馈为采用涡卷弹簧模型计算出来的反应在压力作用下柔性体实时变形仿真的力触觉信息的信号,该涡卷弹簧模型中所有层上产生压缩变形量之和的叠加对外等效为柔性体表面的变形。本发明涡卷弹簧模型每层涡卷弹簧的压缩变形量计算方法相同,计算简单,加快了压缩变形计算的速度;通过调节涡卷弹簧第一层半径,涡卷弹簧的节距和涡卷弹簧丝的直径等,就可模拟不同类型的柔性体,适用性广;可应用于虚拟外科手术仿真、遥控操作机器人控制、远程医疗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699753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51185.5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支持增强力触觉反馈的多股螺旋弹簧模型,所述模型在虚拟代理未碰撞到虚拟柔性体之前,仅反馈输出相位噪声信号;交互过程中,虚拟柔性体产生实时变形力触觉仿真信息,该力触觉仿真信息与相位噪声信号相加,将得到的相加值作为反馈输出信号;该多股螺旋弹簧模型中所有层上产生拉伸或压缩的变形量之和,等效为柔性体表面的变形。本发明多股螺旋弹簧模型每层拉伸或压缩变形量计算方法相同,计算简单,加快了变形计算的速度;通过调节多股螺旋弹簧的直径、中径、股数等就可模拟不同类型的柔性体,适用性广;可应用于虚拟外科手术仿真、遥控操作机器人控制、远程医疗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39352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22097.3
申请日:2013-07-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导盲人避障的导盲拐及其避障方法,导盲拐本体上设有微处理器模块、震动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和两个超声波测距模块,其中两个超声波测距模块在同一水平高度、发射方向均为导盲拐的正前方,当导盲拐测量范围内存在障碍物时,微处理器模块根据两个超声波测距模块所测量的数据、结合两个超声波测距模块的距离计算出障碍物相对盲人正前方的偏离方向、偏离角度和偏离距离,对盲人同时进行语音和震动提示。本发明可以准确判断出障碍物的位置,并通过震动方式的提醒加强了安全保障,智能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02322800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45611.1
申请日:2011-05-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列车行驶过程中牵引车和挂车之间最大横向摆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安装在牵引车和挂车底部的两个摄像头,实时采集汽车列车下方直线标志线的图像信息,运用机器视觉检测算法分别计算牵引车和挂车底部中心固连点相对于直线标志线的距离值,同时利用GPS获得列车沿直线标志线的纵向行驶速度信息,根据同一时刻牵引车和挂车相对直线标志线的距离信息计算出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最大横向摆动值,实现汽车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最大横向摆动量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252859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43729.0
申请日:2011-05-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汽车列车行驶过程中牵引车和挂车之间最大横向摆动量的汽车列车直线行驶横向稳定性自动辨识系统,其特征是采用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GPS的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自动辨识方法,该方法利用安装在牵引车和挂车底部的两个摄像头,实时采集汽车列车下方直线标志线的图像信息,运用机器视觉检测算法分别计算牵引车和挂车底部固连点相对于直线标志线的距离,同时利用GPS获得列车沿直线标志线的行驶速度,根据同一时刻牵引车和挂车相对直线标志线的距离统计出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最大横向摆动量,该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能够满足汽车列车最大横向摆动量实时、可靠检测和横向稳定性自动辨识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1996280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299168.9
申请日:2010-09-2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力触觉再现的板弹簧虚拟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是当检测到虚拟代理碰撞到虚拟柔性体表面上任何一点时,在给定的虚拟接触拉力作用下,虚拟代理与虚拟柔性体交互的局部区域内部填充板弹簧虚拟模型,在交互过程中,输出反馈为采用板弹簧虚拟模型计算出来的反应在拉力作用下虚拟柔性体实时变形仿真的力触觉信息的信号;用于力触觉再现的板弹簧虚拟模型中所有单板弹簧变形量之和的叠加对外等效为虚拟柔性体表面的变形,所有单板弹簧被拉伸时消耗的拉力之和等效为给定的虚拟接触拉力;该建模方法准确可靠、计算简便、实时性好、通用性强,能真实的将力触觉信息反馈给操作者,实时逼真地实现对虚拟柔性体的变形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479242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352997.1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40/10 , G06V20/4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自适应和人体姿态估计的多视角摔倒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包括:获取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流片段;通过轻量级卷积网络对视频序列进行预处理,得到全局特征图序列;对全局特征图序列中的每一幅全局特征图进行时空自适应处理,得到包含老人行为动作的图像块;利用人体姿态估计算法从图像块中得到人体关键点的位置坐标;根据人体关键点的位置坐标,利用阈值法判断不同视觉角度下图像块中的老人是否摔倒;当连续N帧图像块判断为老人摔倒时,生成报警信号。本发明能够在减少冗余计算降低模型的计算开销的同时保证老人摔倒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