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2793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1089607.3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人近零跟随误差控制方法,属于工业机器人控制领域,包括:从在线过程数据中提取影响机器人跟随误差的目标属性并输入在线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每个控制周期,得到机器人末端参考轨迹上每个离散点对应的位置补偿值,并映射为机器人各关节的角度补偿量;利用角度补偿量对变参数自适应控制器的输入进行补偿,得到目标控制量,并发送至机器人,以使机器人沿参考轨迹运动,完成当前控制周期的控制;在机器人的整个轨迹跟随过程中,按照预设的结构更新规则对在线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本发明能够适应工况的变化并实时处理轨迹跟随数据流,达到近零跟随误差控制效果,有效提高机器人轨迹控制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720480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32552.9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级误差的机器人轨迹修正方法及系统,属于机器人控制领域,方法包括:以条件数最小为目标,确定最佳测试点,测量最佳测试点下机器人的第一定位误差;根据第一定位误差中DH参数误差修正机器人控制器中的DH参数;将机器人前三轴的关节空间划分为多个网格,并测量各网格下机器人的第二定位误差;从第二定位误差中辨识出前三轴对应的关节角度补偿值,并利用各网格对应的关节角度补偿值和关节角度对预置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对编程轨迹进行修正,直至修正得到的实际轨迹与目标轨迹一致。分级对机器人的几何误差和非几何误差进行补偿修正,提高机器人的轨迹精度,具有适用性广、稳定性好、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658751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870007.1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EtherCAT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对I/O APIC的可编程重定向表修改,以使I/O APIC接收到的每个外部中断都重定向到CPU1,将CPU0作为实时CPU核(2)用SOEM EtherCAT开源主站作为EtherCAT主站协议栈,将SOEM EtherCAT开源协议栈编译成一内核驱动模块;(3)采用NDIS协议驱动来发送和接收SOEM EtherCAT开源协议栈的数据;(4)采用DPC定时器提供定时中断来实现EtherCAT主站与从站之间的通信。本发明降低了成本及开发周期,适用性较强,有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65070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52004.9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机器人控制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机器人自适应阻抗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预处理模块、阻抗控制器及自适应策略控制模块,预处理模块用于构建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并辨识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及摩擦力系数,进而对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进行优化;还用于将优化后的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传输给阻抗控制器;阻抗控制器用于根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来实现机器人末端的力和位置的柔顺控制,并将计算得到的位置误差、速度误差及外力值传输给自适应策略控制模块;自适应策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及自身预存的数值进行判断,并计算出控制器参数,同时将控制器参数传输给阻抗控制器。本发明自适应性较好,精度较高,灵活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793712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055598.4
申请日:2014-02-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几何特征的图像识别方法,包括对工件的原始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对上述滤波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对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查找获得轮廓序列集;从上述轮廓序列集中筛选出合格的工件轮廓;确定上述工件轮廓的最小外接矩形,并确定上述工件轮廓的中心点;沿上述最小外接矩形的四条边的方向截取上述工件轮廓的四个子序列;使用边缘几何特征算子计算上述四个子序列中各子序列的能量值;确定上述四个子序列中能量值最大的子序列,并确定工件的方向角。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图像识别系统。本发明无需建立工件的模板数据库,降低了存储消耗,减少了计算时间,能够满足高速实时性要求;同时具有较高的快速识别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70139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692019.2
申请日:2013-12-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陷波器的电流谐波补偿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1)根据转速信号θ和指定的谐波次数n,生成与指定谐波同频的正弦信号sin(n·θ)和余弦信号cos(n·θ);(2)根据最小均方误差算法调整正弦信号的权值ω1,k和余弦信号的权值ω2,k,使得输入电流分量与正弦信号sin(n·θ)和余弦信号cos(n·θ)的加权和ε的差值具有最小均方误差;(3)从输入电流分量减去正弦信号sin(n·θ)和余弦信号cos(n·θ)的加权和ε,得到去除谐波信号后的电流分量。本发明通过电流谐波补偿系统,可以有效补偿通入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流谐波,从而减少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以及铁芯中因高次谐波引起的损耗,主要是铜耗和铁耗;抑制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的转矩脉动现象,减少运行噪声;提高电机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93712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55598.4
申请日:2014-02-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几何特征的图像识别方法,包括对工件的原始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对上述滤波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对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查找获得轮廓序列集;从上述轮廓序列集中筛选出合格的工件轮廓;确定上述工件轮廓的最小外接矩形,并确定上述工件轮廓的中心点;沿上述最小外接矩形的四条边的方向截取上述工件轮廓的四个子序列;使用边缘几何特征算子计算上述四个子序列中各子序列的能量值;确定上述四个子序列中能量值最大的子序列,并确定工件的方向角。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图像识别系统。本发明无需建立工件的模板数据库,降低了存储消耗,减少了计算时间,能够满足高速实时性要求;同时具有较高的快速识别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020985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450433.8
申请日:2012-11-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场量分析的视频图像显著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得视频图像的静态显著性图;S2根据连续的视频帧提取场景的光流向量场;S3通过聚类方法对光流向量场进行初步分类并找出最大分类区块;S4通过每个分类区块与最大分类区块之间的对比生成差异性能量;S5规范化差异性能量,获得运动显著性值并生成运动显著性图;S6将该运动显著性图与所述静态显著性图线性加权相加得到最终显著性图,即可实现对视频图像的显著性检测。本发明的方法综合利用视频场景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来得到显著性映射结果,特别是使用光流场量分析来进行目标运动特征的分析,可以较好识别出场景中运动特征明确的重要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278524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55371.5
申请日:2012-07-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5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耦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a)根据机器人所需实现的位姿,通过D-H模型法获得末端执行机构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姿矩阵;(b)将机器人避开奇异形位时所能实现的正常位姿定义为不同的关节特性属性,并设定机器人实现所需的位姿时的关节特征属性组合;(c)根据位姿矩阵以及设定的关节特征属性组合及其取值条件,通过反变换法分别求得关于机器人各个关节变量的唯一解;(d)根据所求得的解,执行对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关节运动,相应完成整体运动控制过程。通过本发明,具备可预知过奇异点路径、算法简单、反解速度快以及能较好地确定唯一解等优点,并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203094519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20045479.1
申请日:2013-0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苏州意立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装箱装置,包括:支架平台;设置在该支架平台上的旋转台,通过该旋转台的旋转驱动物品从来料方向向旋转了一个角度的第一方向输送;换向传输带,其设置在支架平台上并位于所述旋转台末端,经该旋转台输送的物品落到该换向传输带上,该换向传输带将其以从所述第一方向换向到第二方向地输送方式进行输送;分拣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换向传输带末端,经该换向传输带输送的物品输入该分拣装置,经其进行分拣并装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灵活、可适应多种不同形状物品的装箱,并且成本低廉、体积较小,可以解决现有自动化装箱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和柔性不足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