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球叠加模型的非规则粒子形貌表征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1906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58390.0

    申请日:2021-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球叠加模型的非规则粒子形貌表征方法和装置。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针对粗糙表面小粒子,向基球表面随机喷洒小球形成凹凸坑,作为粗糙表面小粒子模型;针对团簇粒子,采用有限扩散凝聚模型生成具有分形特征的点接触团簇结构,作为团簇粒子模型;针对多相粒子,基于球叠加模型建立具有不同孔隙率、孔径、粒子形状和粒子尺寸的多孔粒子,作为多相粒子模型;针对非球形大粒子,在大单元球上添加凸起粒子,大单元球与凸起粒子相互叠加形成组合体,作为非球形大粒子模型。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处理不同结构类型粒子的形貌参数化特征,从而为粒子的电磁和光学微观散射特性研究提供相应的技术基础。

    一种可见光至热红外波段对地遥感图像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4943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875539.1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见光至热红外波段对地遥感图像仿真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不同的辐射传输过程,建立遥感辐亮度计算模型;辐射传输过程包括,太阳辐射与地表无作用或作用一次、太阳辐射与地表作用两次以上、热辐射与地表无作用或作用一次、热辐射与地表作用两次以上;获取地表参量和大气参量;根据地表参量、大气参量、遥感辐亮度计算模型获得辐亮度图像。本发明方法对地遥感图像仿真不仅可以产生可见光至热红外范围内任意波段的传感器入瞳处遥感辐亮度图像,而且在地表各向异性反射与邻近效应都十分显著的场景中能够明显提高仿真精度。

    一种稀疏采样下机载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微动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2616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1089411.1

    申请日:2019-11-08

    Inventor: 田鹤 刘铮 毛宏霞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疏采样下机载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微动成像方法,包括:针对空中微动目标建立目标运动模型,得到目标上任意点的斜距表达式;得到激光雷达回波信号模型;通过估计目标径向速度,构造补偿函数,对回波信号进行径向速度补偿;离散化表示快时间域、慢时间域,将距离向‑方位向成像空间划分成N×M个网格;针对划分后的距离向‑方位向成像空间,建立机载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微动成像线性测量模型;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基于l1/2范数最优化准则建立最优化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目标在稀疏采样下的图像重建结果。该方法针对激光雷达探测,可在高稀疏采样率下实现对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有效降低方位向数据率要求,提高激光雷达成像质量。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5926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50792.X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空间目标结构反演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同一目标的可见光图像和雷达复图像;基于可见光图像获得目标的支撑区域;对雷达复图像进行二维逆傅里叶变换至雷达回波域,建立属性散射中心模型;构造参数化字典D(x,y)和 对位置参数、散射中心长度和初始方位角进行稀疏优化求解;构造字典D(α),利用散射中心长度的估计值确定频率依赖因子的取值范围,并对该取值范围内的值进行稀疏优化求解;构造字典D(γ),利用散射中心长度和初始方位角的估计值确定目标中的局部式散射中心,并对该类散射中心下的方位依赖因子值进行稀疏优化求解;判断空间目标内包含的结构类型及尺寸信息。

    一种基于多波段特性的卷云虚警源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6677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035239.1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波段特性的卷云虚警源检测方法,包括:输入两幅不同波段的卷云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对一幅预处理后的图像,利用覆盖法求其分形维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分形维数特征图;对另一幅预处理后的图像,利用显著性方法进行增强,得到显著性特征图;将归一化分形维数特征图和显著性特征图进行加权融合;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得到检测结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避免了机器学习类方法对大量样本数据的依赖性以及单一波段图像检测的局限性,可针对小样本快速检测,并且显著提高卷云虚警源的检测能力。

    羽流流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40892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189950.8

    申请日:2018-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羽流流动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喷管出口数据,根据所述喷管出口数据获取所述喷口流出的射流的第一气流流动数据和所述射流的各流动区域信息;获取环境的来流数据,根据所述来流数据和各所述流动区域信息分别获取来流的第二气流流动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气流流动数据、所述第二气流流动数据和各所述流动区域信息获取所述来流和所述射流相互作用后的羽流的第三气流流动数据;获取固体颗粒数据,根据所述固体颗粒数据和所述第三气流流动数据获取具有固体颗粒的羽流的第四气流流动数据。本发明提供的羽流流动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获得两相羽流中固体颗粒物的流动特性,且计算过程较简单,计算效率高。

    一种伴随流影响下低空喷焰红外辐射特性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9586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13153.7

    申请日:2018-05-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伴随流影响下低空喷焰红外辐射特性预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仿真获得典型伴随流速度条件下的喷焰流场特性参数,并计算喷焰的红外辐射强度;根据仿真得到的喷焰流场特性参数计算随伴随流速度变化的喷焰流场尺度,并基于自身发射原理得到随伴随流速度变化的红外辐射强度函数;对于待估算的伴随流速度,通过公式求解对应的喷焰红外辐射强度。本发明可以可实现随伴随流速度变化的低空喷焰红外辐射特性快速预估,解决以往基于详细建模方法喷焰流场和辐射特性计算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基于状态估计的光/电传感器目标关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199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376525.9

    申请日:2017-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3/86 G01S13/89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状态估计的光/电传感器目标关联方法,步骤有:(1)输入目标特征集合、传感器模型和数据关联模型,构建基于最优特征集合的目标状态广义似然函数;(2)以运动特性为纽带,对连续运动姿态变化下目标的光/电特征数据矩阵进行差分,得到目标特征空间状态转移模型;(3)基于广义似然函数的目标状态预估与反馈系统建模;(4)根据多传感器得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多传感器下目标组合在目标状态预估与反馈系统建模中寻优;(5)多传感器多目标关联。本发明避免了对远距离弱小目标识别中其他关联识别传感器权重分配、识别证据冲突、目标同一性判断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难题,可在复杂场景下远距离弱小目标关联联合识别中应用。

    一种星上标定设备的额外衰减补偿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4604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10082018.X

    申请日:2023-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星上标定设备的额外衰减补偿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辐射传输模型交叉定标法,确定待标定传感器的理论表观反射率和定标系数;根据定标系数对待标定传感器进行标定,获取标定后待定标传感器的第一表观反射率;根据标定后待标定传感器获取的DN值、定标系数、第一表观反射率和理论表观反射率,计算得到交叉辐射标定系数相对误差和星上标定系数相对误差;根据交叉辐射标定系数相对误差和星上标定系数相对误差,判断待标定传感器是否需要进行额外衰减补偿;若是,则根据星上标定系数相对误差,确定修正系数。本方案提供的星上标定设备的额外衰减补偿方法对额外衰减进行了补偿,提高了在轨标定的精度。

    级间分离载荷及喷焰状态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1078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0183993.5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级间分离载荷及喷焰状态预估方法及装置,通过将级间分离过程中的喷焰状态分为两部分进行计算,第一部分为级间分离过程中上面级和下面级随时间变化的相对距离的计算,第二部分为在确定相对距离的条件下,基于相对距离和分离条件确定出喷焰瞬态流场的计算区域,并利用喷焰粒子的位置变化和状态变化,统计各计算区域内随时间变化的喷焰状态。本方案充分考虑了分离条件、相对距离的变化及喷焰粒子的作用,能够有效反应级间分离分离过程的喷焰状态。另外,由于喷焰粒子是一次性释放的大量粒子,利用这些喷焰粒子的位置变化和状态变化预估出喷焰状态,无需通过不断释放粒子进行反复迭代处理,计算效率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