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改为框架结构的承重墙改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056684U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20398629.X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砖混结构改为框架结构的承重墙改梁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梁、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其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是由原圈梁(3)、工字钢(7)、钢板(6)、圈梁新增受力钢筋(11)构成,圈梁新增受力钢筋(11)是在工字钢(7)外的圈梁新增截面(9)内穿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是由原构造柱(4)、构造柱新增受力钢筋(12)、U型螺旋杆箍筋(13)和扁钢(14)构成,构造柱新增受力钢筋(12)是植于构造柱新增截面(10)内并通过U型螺旋杆箍筋(13)穿过墙体与扁钢(14)相连接固定。(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高填方边坡衡重式挡土墙与预应力锚索组合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776273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565415.8

    申请日:2016-06-14

    Abstract: 高填方边坡衡重式挡土墙与预应力锚索组合支护结构,由衡重式挡土墙(3)和预应力锚索6)两部分组成,衡重式挡土墙(3)包括挡土墙墙身、卸载台(5)和挡墙基础(7),挡墙基础(7)埋置于卵石层或坚硬土层上,挡土墙墙身坐落于挡墙基础(7)之上,卸载台(5)位于距挡土墙墙身上口1/3~1/2并与挡土墙墙身之间有夹角,挡土墙墙身、卸载板(7)和挡墙基础(7)三者之间通过钢筋和混凝土连接浇筑为一体;预应力锚索(6)包括束线环、隔离架(20)、套管、钢绞线(14)和定位支架,预应力锚索(6)主要由多条钢绞线(14)制作,预应力锚索(6)分为锚固段(13)和自由端(12)两部分。

    高填方地基土压实度连续检测与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617349U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20457532.2

    申请日:2016-05-19

    Abstract: 高填方地基土压实度连续检测与监控系统,包括第一振动传感器(1)、第二振动传感器(2)、反馈滚轮(3)、压实度数据处理服务器(4)、标准压实度波形数据库(5)、GPS定位设备(6)、用户电脑(7)、隔震橡胶垫片(8),第一振动传感器(1)和第二振动传感器(2)分别内置有无线传输芯片(11),压实度数据处理服务器(4)内置有无线传输芯片(11)、USB插口(12)、GPS行驶记录芯片(13)、电信无线终端(14)、液晶显示屏(9)和语音提示器(10);第一振动传感器(1)安置在压实机器(15)的振动轮(16)上,反馈滚轮(3)通过螺栓(17)固定在振动轮(16)的结构梁(18)下方,第二振动传感器(2)安置在反馈滚轮(3)上,压实度数据处理服务器(4)安装固定在压实机器(15)操作室的仪表显示区,GPS定位设备(6)安装固定在填方区域的角落位置。

    一种微型钢管桩预应力施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272171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23219946.7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钢管桩预应力施加装置,包括两个与桩身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向外伸出的连接耳,连接耳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穿设螺栓的通孔,两弧形板通过螺栓可连接形成圆筒状,弧形板的内壁固定有橡胶垫层;弧形板的上端固定有向外伸出并用于放置千斤顶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弧形板的外壁之间焊接固定有若干用于支撑的肋板;弧形板的底端设有向外伸出的环形凸缘;还包括多个焊接固定于桩身上的支撑条板。建筑物纠偏过程中,该承台结构可用于钢管桩纠偏作业,可在现场进行固定,施工结束后该装置大部分结构可回收,进行重复利用,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螺栓固定弧形板,操作简单,方便现场作业。

    一种桩锚支护基坑增深加固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2506314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2177495.9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锚支护基坑增深加固支护结构,该加固支护结构包括原桩锚支护体系中的原支护桩(1)、腰梁(3)和原预应力锚索,以及新增长支护桩(2)、新增预应力锚索(4)和新设冠梁(5);新增长支护桩(2)在原支护桩(1)桩间布设,新增长支护桩(2)贯穿整个基坑新的开挖深度,其顶部与原支护桩(1)的顶部平齐并通过新设冠梁(5)浇筑连接为一体;新增预应力锚索(4)在新旧两种桩的桩间分布且其外端固定在腰梁(3)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原支护桩桩间插入长支护桩+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方式,通过腰梁、锚索、新设冠梁的连接,与原支护结构形成统一整体,能够有效增大围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协同变形能力,加强围护结构承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桩基建筑物纠倾截桩托换限位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243794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21922780.5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建筑物纠倾截桩托换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待截断的原桩(1),千斤顶(5),千斤顶承台,新桩(3)和设在新桩(3)上的新桩承台(4)以及使原桩(1)在截断后继续发挥承载能力的加固连接结构;新桩(3)穿设在基础筏板(7)中;新桩承台(4)与基础筏板(7)之间的竖向距离由原桩所需纠倾量决定,与千斤顶承台之间的竖向距离能保证千斤顶卸力后轻松取出。本实用新型既能严格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差,又能有效控制沉降速度,还能最大程度使得原桩在截断后继续发挥承载作用,而且千斤顶在荷载传递至新桩承台后能够取出重复利用,具有受力合理、安全可靠、造价低以及施工简便等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高填方地基现场直剪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208672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291511.4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一种高填方地基现场直剪试验装置,透明保护罩(20)上从下向上依次安装下垫板(7)、滚排(6)、上垫板(5);在上垫板(5)上依次安装竖向自动加载机构(18)、传力钢柱(4)、用于承受堆载的平台钢梁(2)以及堆载(19);在透明保护罩(20)的一侧从里向外依次安装前垫板(15)、切向自动加载机构(14)、后垫板(13);自动加载控制机构(17)通过电缆(16)与切向自动加载机构(14)和竖向自动加载机构(18)相连,在透明保护罩(20)的另一侧的透明保护罩(20)上分别安装竖向位移传感器(3)和切向位移传感器(8);数据采集机构(10)通过位移传感器电缆(9)和竖向位移传感器(3)和切向位移传感器(8)相连。

    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377435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20175177.X

    申请日:2016-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6

    Abstract: 光储充电与边坡防护一体化隧道供电系统,框架预应力锚杆防护结构由横梁(3)、立柱(4)、锚杆(5)、锚头(6)组成,待防护结构施工完成后,按照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的尺寸在横梁(3)或立柱(4)上钻孔设置钢支撑(7),钢支撑(7)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若干块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之间通过导线(9)进行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8)的输出导线(9)连接到智能控制器(18)的输入端,输出端与直流负载、储能电池(19)和光伏逆变器(20)的输入端连接,光伏逆变器(20)的输出端与交流负载和公共电网(17)连接,其中智能控制器(18)、储能电池(19)、光伏逆变器(20)设置于变电站(10)内。

    一种装配式框架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3805359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2768379.4

    申请日:2020-11-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框架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包括形成框架边框的顶梁(1)和边柱(2),位于框架内部的十字梁(4),设在框架底部的桩基(5),以及衔接两两十字梁(4)的榫卯结构(6);顶梁(1)和边柱(2)均为一体式结构;十字梁(4)与榫卯结构(6)通过各自的预留主筋(7)焊接连接;榫卯结构(6)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榫卯件扣合后螺栓连接形成。本申请中,各部件之间链接更加紧密,所受的承载力更大;提高了连接部位的强度,在受力特点上能承受更大的拉力,提高了整个部件的韧性,使整个部件更加稳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