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3665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210025718.0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低阻的次口径旋成体弹身及设计方法,弹身包括次口径弹体和整流段;次口径弹体和整流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过渡段的第一端直径等于次口径弹体的直径R1,过渡段的第二端直径等于整流段的第一端直径R2,并且R1>R2;整流段的第二端的端面形状为梅花状;梅花状端面的外圆直径等于整流段的第一端直径R2,梅花状端面的内圆直径为R3,R3=D/2+A,R3
-
公开(公告)号:CN11323947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781547.X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复合材料性能预测的升力体标模设计方法及飞行器,包括步骤:步骤一,根据给定的约束条件确定飞行器的上下表面轮廓线,先设计上轮廓线,上下表面轮廓线关于x轴对称;步骤二,根据飞行器设计的长度,宽度和头部球面切角确定左右宽度轮廓线,先设计左轮廓线,左右轮廓线关于x轴完全对称;步骤三,设计底部截面曲线;步骤四,设计底部截面曲线完成后,设计截面曲线;步骤五,设计截面曲线后,设计截面曲面;步骤六,设计头部曲面;步骤七,将步骤五、步骤六得到的曲面分别关于y轴、z轴对称,至此完成了x截面处曲线设计,生成该飞行器外形等;本发明利于对复合材料的性能预测方法进行考核及改进等。
-
公开(公告)号:CN11269949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305132.5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流体力学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归一化物理量间断特征的喷流模拟激波快速判别方法,该方法采用物理量周围单元的平均物理量对网格单元物理量进行归一化缩放,消除了喷流周围物理量和流场物理量量级差异带来的梯度计算误差,通过间断因子和激波判别指标的引入,建立了物理量间断分布特征的量化表征,实现了含有喷流流场的激波判别。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梯度求解,仅依赖局部相邻区域的流场变量;该方法降低了激波判别算法的计算和存储开销,同时防止了喷流出口处大梯度区域的激波误判,为喷流入射高速流动复杂流场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激波判别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15398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711445276.0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场密度阶跃的高精度间断迦辽金人工粘性激波捕捉方法,通过建立DG高精度框架,控制方程采用Euler方程,计算区域采用非结构网格进行剖分,方程的对流项采用高阶HLLC格式离散求解,同时在主控方程的基础上添加人工粘性项,在保证鲁棒性、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捕捉激波,人工粘性项的添加基于网格单元面上的阶跃,无需激波探测技术,采用归一化的方式保证量纲一致并将阶跃量划归到网格单元内;本发明选择密度作为阶跃变量来构造人工粘性,不需要额外的激波探测等过程,构造算法所需的变量少,计算过程得到简化,相比之前的激波捕捉方法,该方法的的激波捕捉效率得到提高,有效捕捉激波所需的迭代步数明显减少,所用的CPU时间明显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12528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58034.4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供一种用于喷流时序控制模拟的动态边界条件切换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发动机喉道过渡流动参数,将动态边界条件切换的内迭代过程整体分成三个典型阶段,在单一物理时间步内实现动态边界条件切换过程喷管吼道流动参数平缓过渡,解决动态边界条件切换导致喷流时序控制模拟鲁棒性和计算效率难以平衡的问题。该方法可以实现任意时刻多个喷管喷流边界条件和固壁边界条件相互动态切换,该方法在单一时间步内实现了边界条件切换过程喷管吼道压强平缓过渡,减少了边界条件切换过程非定常数值模拟的真实时间步数,提高了数值模拟的效率,同时数值模拟的鲁棒性得到了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201616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37812.4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模型飞行试验布局、及其轴对称头锥区域构型和设计方法,利用成熟轴对称助推飞行器作为飞行试验平台,将其轴对称头锥区域外形进行局部替换重新设计,而飞行试验平台的结构、控制、动力等硬件系统均与原飞行器保持一致;替换的局部头锥外形为沿纵向体轴轮换对称构型,从头部到尾部分为四段。第一段为球头锥构型,第二段为圆截面转正多边形截面构型,第三段为正多边形裙构型,第四段为正多边形截面转圆截面构型,其中第一段球头锥构型用于相关材料考核飞行试验,第三段为相关流动研究测量试验段,第二段、第四段为相应的过渡连接段。该航天模型飞行试验充分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可极大地节约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82132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98130.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伴随梯度的变形网格质量优化方法,涉及网格变形优化设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对目标物体进行网格划分形成粘性网格,经过网格变形后获取第一变形网格;第一变形网格不满足后续使用需求时,对目标物体重新进行网格划分形成非粘性网格;基于所述非粘性网格构造网格变形质量优化目标函数;推导所述优化目标函数相对设计变量的伴随梯度;根据所述优化目标函数和伴随梯度得到网格单元刚度的最优解;将优化刚度值插值到所述粘性网格中,求解粘性网格系统的刚度方程,获得基于优化刚度的网格节点分布,重新生成第一变形网格。本发明可以实现网格质量的提升,解决由于网格变形后的单元质量过低导致的计算结果失真或计算过程终止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5453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33495.5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飞行器多体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置栅格舵及机弹分离投放控制方法,该后置栅格舵安装于投放物尾部并一起挂载于飞行器上,且能够在投放物脱离飞行器干扰后从投放物尾部弹射分离;所述后置栅格舵包括边框、栅格壁、支撑板和连接部件,所述栅格壁包括若干栅格,且内嵌于边框内部;所述支撑板位于边框内部中间位置,且与投放物尾部连接部对齐;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投放物的后端面连接。本发明通过在投放物尾部安装一个后置栅格舵,改善了投放物的静稳定性,使得投放物分离姿态较为稳定,可以解决投放物从飞行器分离时姿态较大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5453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3495.5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飞行器多体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置栅格舵及机弹分离投放控制方法,该后置栅格舵安装于投放物尾部并一起挂载于飞行器上,且能够在投放物脱离飞行器干扰后从投放物尾部弹射分离;所述后置栅格舵包括边框、栅格壁、支撑板和连接部件,所述栅格壁包括若干栅格,且内嵌于边框内部;所述支撑板位于边框内部中间位置,且与投放物尾部连接部对齐;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投放物的后端面连接。本发明通过在投放物尾部安装一个后置栅格舵,改善了投放物的静稳定性,使得投放物分离姿态较为稳定,可以解决投放物从飞行器分离时姿态较大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0441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22075.2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nventor: 崔鹏程 , 李欢 , 莫焘 , 贾洪印 , 吴晓军 , 章超 , 周桂宇 , 张培红 , 陈江涛 , 赵炜 , 余婧 , 刘深深 , 陈兵 , 罗磊 , 张杰 , 赵辉 , 杨悦悦 , 陈洪杨 , 贾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弹种安全分离的隔断式内埋弹舱,包括内埋弹舱本体,在装载小型弹类飞行器时,通过可拆卸的隔板将内埋弹舱本体横向隔断为前舱和后舱用于分别装载小型弹类飞行器;在装载大型弹类飞行器时,将隔板拆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嵌入式可装卸隔断的内埋弹舱,投放小弹时在弹舱中部安装隔板,通过流动控制实现小弹的安全分离;需投放大弹时无需安装隔板,保持原弹舱构型,不影响大弹的安全分离。本发明可以实现内埋弹舱大弹和小弹的安全分离兼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