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电动车车身的轻量化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8403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902136.1

    申请日:2021-0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性能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电动车车身的轻量化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动车白车身在正碰试验、侧碰试验和顶压试验中的安全性能参数作为车身参数。将带电池包的白车身作为试验整体,获取试验整体在正碰试验、侧碰试验和顶压试压中的安全性能参数作为整体参数。将车身参数计算白车身安全系数S1,通过电动车的车身参数和白车身安全系数S1计算白车身轻量化系数L1,将整体参数用于计算试验整体的整体安全系数S2,通过整体参数和整体安全系数S2计算整体轻量化系数L2;根据整体轻量化系数L2和白车身轻量化系数L1得到电动车车身的轻量化评价参数为:K=L2/L1。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方法对电动车车身轻量化评价的局限性。

    一种GISSMO材料失效模型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2596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68031.1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ISSMO材料失效模型参数优化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仿真输入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S2通过单轴拉伸虚拟样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确定WF的初始范围;S3不带关键字*MAT_ADD_EROSION情况下,采用基于元模型的区间缩减序列优化材料参数WF;S4增加*MAT_ADD_EROSION即GISSMO失效模型,采用与步骤S3一致的优化方法与目标函数优化GISSMO失效模型参数。本发明基于商业有限元软件LS-DYNA中提供的GISSMO失效模型,依据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参数反求、校准GISSMO失效模型参数;采用LS-OPT能快速识别材料参数,使得仿真与试验的输出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能获得较好一致性,也可以为快速自动化的高精度失效材料库的建立提供参考。

    汽车用铝合金吸能盒
    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35617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510631931.6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铝合金吸能盒,包括铝合金吸能盒体,在铝合金吸能盒体内填充有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块,所述铝合金吸能盒体的两端设置连接板。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吸能盒体内由两种不同密度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块间隔填充。本发明将铝合金吸能盒体与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块结合,有机的结合二者的吸能性能,并通过采用多种密度的复合材料进行间隔填充,控制吸能盒的变形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吸能盒的吸能潜力。可有效降低汽车碰撞破坏和人员伤害。

    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材料动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5962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447905.8

    申请日:2015-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材料动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旨在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解决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问题,属于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领域。其原理是利用高速拉伸试验方法采集应力应变数据,经归一化预处理后得到训练样本集;通过设计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选择适当的传递函数、训练函数和学习函数;使用训练样本集对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迭代训练得到最佳的预测网络。使用该预测模型对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可短时间内快速预测材料在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流变曲线,能够为汽车安全仿真提供足够的样本材料数据。

    汽车用铝合金吸能盒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35617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31931.6

    申请日:2015-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铝合金吸能盒,包括铝合金吸能盒体,在铝合金吸能盒体内填充有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块,所述铝合金吸能盒体的两端设置连接板。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吸能盒体内由两种不同密度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块间隔填充。本发明将铝合金吸能盒体与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块结合,有机的结合二者的吸能性能,并通过采用多种密度的复合材料进行间隔填充,控制吸能盒的变形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吸能盒的吸能潜力。可有效降低汽车碰撞破坏和人员伤害。

    一种白车身侧面的碰撞试验实施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57992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32343.4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车身侧面的碰撞试验实施方法及装置,方法的步骤包括白车身安装固定;设置摆锤,并进行碰撞位置的调节;实施碰撞。装置包括试验台架及悬挂式摆锤,在所述试验台架上具有用于与白车身底部连接固定的工字梁,所述工字梁通过压板、压板紧固螺栓及设置在试验台架上的T形槽固定在试验台架上;所述悬挂式摆锤包括摆杆,所述摆杆的上端固定或铰接在旋转轴上,摆杆的下端安装有碰撞头安装板及碰撞头,所述碰撞头位于安装后的白车身侧面待碰撞的位置。碰撞时,将摆杆提升至预设碰撞角度,自由释放后完成对白车身的侧面碰撞;试验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试验数据精度高,可获取白车身的侧面碰撞性能。

    一种白车身正面的碰撞试验实施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36479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32626.9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白车身正面的碰撞试验方法及装置,属于汽车碰撞试验技术及装备领域。白车身地板通过白车身紧固螺栓固定到白车身安装板上;白车身安装板通过安装板紧固螺栓固定到试验台车上;配重板通过配重板紧固螺栓固定到试验台车上。调整白车身以及试验台车位置,使白车身纵向中心面与试验台车纵向中心面重合,试验台车直线行驶方向与刚性墙前表面法线成0°夹角。碰撞时,驱动试验台车,带动白车身达到预定的碰撞速度,正面撞击刚性墙,完成对白车身的正面碰撞。试验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试验数据精度高,在白车身开发阶段便可进行正面碰撞试验,评价白车身的正面碰撞性能。

    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材料动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5962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47905.8

    申请日:2015-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材料动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旨在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解决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问题,属于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领域。其原理是利用高速拉伸试验方法采集应力应变数据,经归一化预处理后得到训练样本集;通过设计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选择适当的传递函数、训练函数和学习函数;使用训练样本集对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迭代训练得到最佳的预测网络。使用该预测模型对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可短时间内快速预测材料在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流变曲线,能够为汽车安全仿真提供足够的样本材料数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