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8347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32827.4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级联式无差拍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属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转速观测器,转速无差拍控制子系统,第一延迟器,电流分配器,电流坐标变换模块,电流无差拍控制子系统,电压坐标变换模块,脉宽调制模块。所述的转速无差拍控制子系统包括转速无差拍预测控制器,转速预测器,负载转矩观测器,第二延迟器,第三延迟器;所述的电流无差拍控制子系统包括电流无差拍控制器,电流预测器,扰动观测器,第四延迟器,第五延迟器。本发明方法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与转速环,电流环的级联结构结合,在降低系统结构复杂的同时极大改善了系统整体转速控制带宽;提高永磁同步电机预测控制系统的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0449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828776.2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交错分析的电机驱动系统电流传感器异常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造两个独立的插入了可调节变量g的EKF;步骤2:将iam作为矫正输入变量输入EKF1得到ibe,将ibm作为矫正输入变量输入EKF2得到iae;步骤3:通过交错STFT电流分析得出两相异常标志量ma、mb;步骤4:根据两相电流传感器的异常标志量,判别电流传感器是否发生异常,若发生异常,计算位置标志量,并以此定位异常传感器。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仅使用伺服驱动系统自带的传感器输出信号即可进行异常检测;受外界噪声干扰影响小,当驱动系统处于不同工况下都能够有效诊断异常,不易发生误诊;能够快速有效定位具体异常传感器,有利于及时隔离并处理异常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12793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76618.X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鹏 , 叶卫 , 王文 , 王政 , 江樱 , 戚伟强 , 郭亚琼 , 王以良 , 陈逍潇 , 张烨华 , 刘若琳 , 陆鑫 , 宋宇波 , 周升 , 邱一川 , 陈超 , 孙嘉赛 , 董科 , 钱经纬 , 徐子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瑞丽散度进行噪声添加的联邦学习差分隐私保护方法,设有中央服务器和若干个客户端,对若干个客户端的本地模型进行N轮训练并进行添加噪声后上传至中央服务器,对中央服务器的全局模型进行迭代训练。本发明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攻击者从客户端提交的训练模型参数中逆向腿短得到客户端参与者信息,同时还可以解决因为添加噪声导致的数据可用性下降的问题。通过私有化梯度之间的瑞丽距离计算噪声分布下的隐私预算,寻求隐私预算和识别准确率最佳的噪声分布进行添加,以实现隐私与性能的最佳平衡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0036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668522.9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配电网的环线运行方法,所述环线运行方法由相位检测模块、相位差计算模块、功率点设置模块、功率同步模块、电压控制模块以及脉宽调制模块组成。本发明发布的运行方案控制结构简单,参数调节方便,利用功率点设置模块和功率同步模块可以使本发明公布的运行方案在辐射型电网和环线运行电网中正常可靠工作。并且,通过本方案公布的预同步调节过程,可以有效减小辐射型电网向环线运行切换时电压和相位的扰动。此外,利用功率点设置模块和功率同步模块还可以对环线运行电网进行功率调节,保证电网运行模式转变后的优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23472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1069077.6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永磁磁链同步磁阻电机系统及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属于电机领域。本发明电机结构在多层磁障转子结构中布置了切向充磁方向的低矫顽力和高矫顽力复合永磁体,采用永磁和直轴电流混合励磁方式,采用永磁转矩辅助磁阻转矩,转子无铜耗,且转子中引入了磁链可调的低矫顽力永磁体,有效避免了调磁过程中长时间直轴电流引起的额外铜耗。针对由该类变永磁磁链同步磁阻电机和常用变流器所组成的电机系统,本发明提出的电机系统一体化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将PWM控制下电机高频损耗和电机参数变化引起的变流器损耗变化结合起来,解决了现有电机与变流器的效率优化控制研究中将两者割裂的问题,改善了电机系统效率优化的实际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737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34890.8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交替执行采样与控制程序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的技术领域。通过将电机两套绕组的采样时刻、装载矢量时刻和参考值追踪时刻相互交替一半采样周期,本发明在不改变单套三相绕组采样频率的前提下,使得电机控制系统的等效采样频率翻倍,控制延迟和预测时间跨度减半。此外,本发明通过双层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解决了交替执行采样与控制程序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导致的系统受控维度下降为二维而控制目标仍是四维的欠驱动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交替执行采样与控制程序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控制性能,并降低了控制算法的计算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4033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50288.7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R3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感原理的磁性材料B‑H曲线测量方法,涉及电工技术应用领域。测量所用装置包括爱泼斯坦方圈、交流电源、功率分析仪和示波器。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一种磁路矢量模型对爱泼斯坦方圈进行电磁耦合建模,爱泼斯坦方圈的铁心由被测硅钢片叠压而成,铁心上缠绕匝数相等的励磁线圈和探测线圈,测量过程是首先得到仅考虑铁心非线性磁阻的基准B‑H曲线,然后再由基准B‑H曲线推导获得任意频率磁场下包含涡流影响的B‑H曲线。本发明提出了只需要测定某一频率下的B‑H曲线就可以推导出任一频率下B‑H曲线的测量和模拟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中高频率B‑H曲线的测量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3880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1126041.4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P6/10 , H02P21/05 , H02P29/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开路故障免诊断自修复方法,涉及电机故障诊断技术,属于测量、测试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免诊断自修复方法综合了PI控制和无差拍控制的优势,通过优化谐波电流平面给定的参考值,使得双三相电机驱动系统原本被抑制的自愈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高性能容错控制,不需要预先对故障类型进行诊断,普遍适用于开关管故障、电机单相开路和多相开路故障,从根本上避免了误诊断和诊断耗时引起的长时间故障运行的问题。同时,本方法也不需要根据不同故障类别修改电机模型、调制策略或控制框架,降低了控制的复杂度,将容错方案本身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46777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39901.8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电流源型变流器领域,公开电流源型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及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包括:S1、根据系统运行状态,获取以下参数:采样周期Ts;静止空间电流矢量I1,I2;静止空间电流矢量I1,I2分别在采样周期Ts开始处的作用时间T1s和T2s;静止空间电流矢量I1,I2分别在采样周期Ts结束处的作用时间T1e和T2e;T1+T2在采样周期Ts开始处和结束处的时间值T12s和T12e,其中T1、T2分别为静止空间电流矢量I1,I2的周期;S2、获取矢量作用时间T1f和T12f;通过统一的公式以计算精确的作用时间;在电流源型变流器系统中采用改进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空间矢量调制在低开关频率下产生的变流器电流稳态低次谐波含量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45048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0691770.8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流源型电机驱动系统零电压开关及共模电压抑制方法,包括:位于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侧的电机定子绕组端口,由电流源型逆变器馈电;电流源型逆变器直流侧与零电压开关辅助电路并联;零电压开关辅助电路包括两个串联的开关管二极管支路以及电容支路;电源侧斩波器与电压源并联;两个直流母线电感分别电源侧斩波器串联,另一端分别与零电压开关辅助电路并联;直流母线电感的电流由斩波器控制,转速由电流源型逆变器控制。本发明可以降低高频开关器件的dv/dt,减小系统的共模电压,抑制高频变换器的电磁干扰,同时软开关的加入提高了系统的效率,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功率密度,并且减少变换器的散热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