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732C
公开(公告)日:2004-06-30
申请号:CN01106206.1
申请日:2001-0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直流电弧炉生产铝硅合金的方法,采用单相直流矿热电弧炉,选用单根石墨电极或经焙烧的碳素电极,以含铝硅矿物为原料,以烟煤和石油焦作为还原剂,经过磨粉、混料、制团、烘干等工序进入电弧炉还原,然后精练铸锭,本发明可以将矿石在电弧炉内直接熔炼成含铝30%~65%的粗铝硅合金(包括铝硅铁合金等),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固定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8143A
公开(公告)日:1995-02-01
申请号:CN93115701.3
申请日:1993-07-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菱镁矿和白云石为原料的铝热法炼镁方法,先将铝粉、菱镁矿、白云石按1~2∶2~4∶6~15重量比例称料,然后将菱镁矿和白云石放在回转窑中煅烧经磨粉后,并与粒度为80~100目的铝粉混料,在15~35兆帕的压力下压团使呈团状,装入金属料槽内,放入还原罐,在1100~1170℃和真空条件下,经6~8小时,以铝粉为还原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镁。可广泛用于小型镁厂。
-
公开(公告)号:CN11914485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38037.0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低模量Ti‑Mo‑Nb‑Zr‑Sn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设计制备方法。采用物理冶金模型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具有低弹性模量的β型医用钛合金,通过冷加工变形制备钛合金板材,最终采用短时低温的形变时效处理对冷轧板材进行进一步强化。采用本发明得到的Ti‑Mo‑Nb‑Zr‑Sn合金具有高强度低模量的优异性能,抗拉强度Rm不低于775MPa,弹性模量E不高于45GPa,强模比最高为22.2×10‑3,从强模比角度来看,在低弹性模量的基础上,形变时效处理显著改善合金的力学相容性,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应力屏蔽现象,作为临床应用中潜在的医用固定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12726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67258.7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1C7/00 , C30B29/46 , C30B29/66 , C22C33/04 , C22C38/02 , C22C38/12 , C22C38/60 , C21D1/26 , C21D1/74 , C21D6/00 , C21D8/12 , C21D1/68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低温板坯加热制备取向硅钢的新型抑制剂‑三硫化二铌,基于超低碳成分体系在Fe‑3%Si中添加Nb、S两种元素,重量百分比为Nb:0.02%~0.15%,S:0.04%~0.1%,形成的铌硫化合物原子配比为Nb:S=1:1.5,化学式为Nb2S3。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_3/mmc(194),晶格常数为#imgabs0#其与基体的位向关系为#imgabs1#这种抑制剂在取向硅钢中形貌为椭球状及短棒状,尺寸为30~100nm。其固溶度高,全固溶温度低,粗化速率适中,符合作为取向硅钢抑制剂的要求。该铌硫化合物冶炼和成分的控制难度低,能实现取向硅钢板坯低温加热,无需常化退火及脱碳退火工序,显著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60042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85956.8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06 , C04B35/583 , C04B35/48 , C04B35/622 , C04B35/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辊薄带铸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双辊薄带铸轧工艺的复合侧封板,复合侧封板的导热系数、弹性模量和线膨胀系数沿厚度方向梯度变化;或复合侧封板的导热系数、弹性模量和线膨胀系数沿高度方向梯度变化。由此,将该复合侧封板应用于双辊薄带铸轧工艺时,能够有效降低复合侧封板产生的最大热应力,避免由于热应力与支撑力的相互作用导致复合侧封板出现裂纹甚至断裂,提高复合侧封板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77031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903202.7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薄带连铸中铸辊铸轧力及辊缝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可以解决目前在薄带连铸中铸辊铸轧力及辊缝的控制时,导致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差,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裂纹甚至断带的技术问题。其中方法包括:根据轧制力计算方程,计算铸辊目标轧制力;根据轧机弹跳方程,计算铸辊基础辊缝;利用双层结构辊缝PID控制器,基于铸辊基础辊缝对薄带连铸中的辊缝进行微调控制,以使铸辊实际铸轧力与铸辊目标轧制力匹配。能够达到根据设备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状态,以及不同的铸带厚度,自动控制铸辊辊缝以及铸轧力,实现稳定浇铸,保证成带效果,最大程度上减小铸辊相关参数波动,稳定成带,提高铸带质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13442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57976.8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超低碳含钇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化学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Si:2.0~4.5%,C:≤0.003%,Y:0.001~0.1%,Mn:0.1~0.25%,Al:0.01~0.02%,Cu:0~0.3%,S:0.02~0.035%,N:0.009~0.01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生产工艺为:连铸、铸坯加热、热轧、常化、冷轧、初次再结晶退火、二次再结晶退火。本发明采用超低碳的成分,取消了常规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工艺,简化了生产流程。通过稀土微合金化解决了因超低碳成分导致的单向铁素体组织抑制剂析出困难的技术难题。本发明制备的含钇取向硅钢厚度为0.2~0.35mm,磁感应强度B8为1.85~1.94T,铁损P17/50为0.9~1.2W/kg,可以用于变压器的铁芯材料,制备流程更为简洁。
-
公开(公告)号:CN11405469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210043435.9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06 , B22D11/103 , B22D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辊薄带铸轧连铸布流器及双辊薄带铸轧连铸设备,主要通过设置缓冲槽,降低钢液的冲击力,设置侧出水孔,提高侧封板处钢水活跃度,确保高温钢液可以在熔池内均匀布流,实现铸带宽向的均匀凝固。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辊薄带铸轧连铸布流器,包括布流器本体,布流器本体上设置有钢液槽,钢液槽的槽底设置有缓冲槽;两个排水组件位于缓冲槽的两侧;侧出水孔与排水组件相连通,且侧出水孔贯通于布流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钢液槽通过排水组件以及侧出水孔与布流器本体的外部相连通;缓冲槽内有钢水,缓冲槽用于对进入钢液槽的钢水进行软缓冲,以使缓冲后的钢水通过两个排水组件和侧出水孔排出。本发明主要用于薄带铸轧产线。
-
公开(公告)号:CN11364953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01831.6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06 , B22D1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辊薄带连铸水口装置,包括两个水口本体、第一均流孔、第二均流孔和第三均流孔,两个水口本体均具有内腔,两个水口本体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两个水口本体的第一端相互靠近设置;两个水口本体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均流孔;第二均流孔开设在一水口本体的第一端上,并与此水口本体的内腔连通;第三均流孔开设在另一水口本体的第一端上,并与此水口本体的内腔连通;其中,第二均流孔和第三均流孔分别位于两个水口本体的轴线所在的竖直面的两侧。本发明可使双辊结晶器的熔池内的流场形成良性扰动,以使钢液在双辊结晶器的熔池内均匀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2139468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1064950.2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带连铸布流包液位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布流包的总重量、布流包的内部尺寸结构以及布流包内的钢液温度,并对布流包的总重量进行去皮称重操作,得到布流包内的钢液净重;根据布流包的内部尺寸结构,得到布流包体积关于布流包液位的分段函数和布流包液位关于布流包体积的一次分段函数;根据布流包内的钢液温度和布流包内的钢液净重,得到布流包内的钢液体积,并将布流包内的钢液体积输入到布流包液位关于布流包体积的一次分段函数中,得到布流包内的近似钢液液位;将布流包内的近似钢液液位输入到布流包体积关于布流包液位的分段函数中进行逐级收敛逼近计算,得到布流包内的钢液液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