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质能转化池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19757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610116070.9

    申请日:2006-09-14

    Inventor: 许嘉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缩质能转化池,其特征在于该污泥浓缩干化池与生物质能转化池连接,污泥浓缩干化池与生物质能转化池连接处设有清水出口,生物质能转化池内种有生物能源植物。本发明充分利用自来水厂或污水厂远期用地或天然河道附近低洼用地建成高效运行的浓缩质能转化池,实现污泥浓缩干化、渗滤液达标排放并将部分有机物转化成可供利用的清洁环保生物能源的目的。

    一种用于滤池反冲洗的控制和排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0110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960368.2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滤池的反冲洗控制和排班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滤池反冲洗的控制和排班方法。通过采集滤格多种实时运行数据,经预处理后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滤后压力分布及变化率。基于历史数据分析法或敏感性分析法确定阈值,结合多点判断法等确定第一反冲洗时刻,再根据优化目标和智能排班算法确定第二反冲洗时刻,以此生成排班方案。持续采集数据,依反冲洗优先级动态调整。该方法能精准预测反冲洗时机,解决现有策略缺乏精准预测、个性化处理和优化排班的问题,可提高滤池运行效率和水质,节约能源,增强系统稳定性,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型滤池,降低运营成本。

    岸边式多水位组合取水泵房结构及取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63532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040307.3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岸边式多水位组合取水泵房结构及取水方法。包含有,取水前池;布置于所述取水前池后端的出水后池;布置于所述取水前池与所述出水后池间的泵房室;布置于所述取水前池与所述出水后池间的下层重力流道;以及,布置于所述取水前池与所述出水后池间的上层消能流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提高构筑物之间的合理布置和流程设计,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上实现多个工艺流程集成布置,能够实现水利与市政取水相结合,流程顺畅、管理十分便捷,适应近远期的功能衔接。

    一种固液介质分离处理池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6104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10003217.7

    申请日:2016-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液介质分离处理池,其结合了沉淀处理单元和气浮处理单元,通过合理的处理技术组合布置、机械设备的协同工作和紧凑的流程布置实现二次泥水分离及排泥排渣的同步高效处理。在沉淀处理单元实现气提排泥装置和污泥排放泵协同排泥的同时,紧凑布置了污泥回流池及污泥回流泵,提高处理效率。可针对原水中不同浊度的变化,通过阀门的启闭采用单一或组合方式对来水进行处理。当原水浊度较高时,采用沉淀和气浮的组合工艺;当原水浊度中等或较低时,在沉淀部分采用污泥回流方式提高处理效率,根据沉淀出水水质决定是否超越气浮池;当原水水质较低或水中含有较多难沉颗粒或藻类时,可超越沉淀处理单元,直接进行气浮处理。

    高浊度水取水清淤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6301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132428.6

    申请日:2015-03-25

    Inventor: 许嘉炯 王如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浊度水取水清淤系统及其方法,其包含:取水水体;进水整流区,其连接取水水体,用于形成低速的进水渠道使淤泥沉积,所述的进水整流区内设有冲吸泥机;吸水井,其连接所述的进水整流区,用于对原水进行进一步提升;管路系统,其连接所述的吸水井,并通过水泵将吸水井中的水送至净水厂。一种高浊度水取水清淤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设置进水整流区,使区域内水中的大颗粒物沉积;对整流后的水进行提升;将提升后的水送出。其优点是:对容易产生淤积的低速进水渠道中进行定期排泥,同时结合了原水冲淤的功能,真正实现了节水节能、减少进水泥沙、简化管理,并确保了原水水质的稳定。

    一种提升泵房及后臭氧接触池组合构筑物

    公开(公告)号:CN103046641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110311544.6

    申请日:2011-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泵房及后臭氧接触池组合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提升泵房的下层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提升泵房吸水井,提升泵房的上层设有出水汇流渠道,提升泵房上下层之间设置提升泵,出水汇流渠与后臭氧接触池连通,臭氧池与出水井连通,出水井与出水管连接。在后臭氧接触池上部合建臭氧发生器间,臭氧发生器间内设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与设在接触池内的臭氧布气管连接。本发明将几个构筑物紧凑合理地组合在一起,省去了提升泵房出水管路系统,简化了臭氧输送系统和输电线路系统,节约工程占地和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同时增大了提升泵房吸水井的调蓄容积,减少水泵频繁开启次数,便于生产管理,确保运行安全。

    高浊度水取水清淤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6301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32428.6

    申请日:2015-03-25

    Inventor: 许嘉炯 王如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浊度水取水清淤系统及其方法,其包含:取水水体;进水整流区,其连接取水水体,用于形成低速的进水渠道使淤泥沉积,所述的进水整流区内设有冲吸泥机;吸水井,其连接所述的进水整流区,用于对原水进行进一步提升;管路系统,其连接所述的吸水井,并通过水泵将吸水井中的水送至净水厂。一种高浊度水取水清淤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设置进水整流区,使区域内水中的大颗粒物沉积;对整流后的水进行提升;将提升后的水送出。其优点是:对容易产生淤积的低速进水渠道中进行定期排泥,同时结合了原水冲淤的功能,真正实现了节水节能、减少进水泥沙、简化管理,并确保了原水水质的稳定。

    一种隧道消防安全保障系统及其灭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88570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71728.X

    申请日:201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消防安全保障系统,包括设置在隧道内的固定消防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隧道还设有移动消防设备,该固定消防设备包括设在隧道内的火灾探测器和固定式灭火设备,火灾探测器和部分固定式灭火设备与中控室连接,移动消防设备为移动式水成泡沫消防车。本发明将固定式和移动式消防设施的使用进行整合,提高对火灾事故的控制及应变能力,控制中心可根据火情不同采用不同的灭火措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合理调度,实现为一种能适应火灾发生时各种突发情况的灭火安全保障系统,能够完整地,有效地适应各种隧道突发火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