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160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75147.5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圆形排水检查井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超深竖井中的钢制圆形排水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超深竖井中圆形钢井通过多节钢管竖向拼接,以钢抱箍连接上下节钢管,钢抱箍由预制钢构件螺栓拼装,其与钢管间设遇水膨胀橡胶条及防水密封圈,经拧紧螺栓实现防水。地面完成连接后逐节吊装下井,钢管底部钢闷板与竖井底板预埋钢底板焊接,与竖井连接处置现浇短柱,纵筋锚入底板,竖井顶板预埋防水套管供钢管穿出,顶部设井盖及透气孔。该结构体系可回收利用,具备高经济性、低施工难度、短工期和高安全性等特点,施工方法节能、环保、低碳,有效解决超深竖井排水检查井施工难题,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46104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10003217.7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液介质分离处理池,其结合了沉淀处理单元和气浮处理单元,通过合理的处理技术组合布置、机械设备的协同工作和紧凑的流程布置实现二次泥水分离及排泥排渣的同步高效处理。在沉淀处理单元实现气提排泥装置和污泥排放泵协同排泥的同时,紧凑布置了污泥回流池及污泥回流泵,提高处理效率。可针对原水中不同浊度的变化,通过阀门的启闭采用单一或组合方式对来水进行处理。当原水浊度较高时,采用沉淀和气浮的组合工艺;当原水浊度中等或较低时,在沉淀部分采用污泥回流方式提高处理效率,根据沉淀出水水质决定是否超越气浮池;当原水水质较低或水中含有较多难沉颗粒或藻类时,可超越沉淀处理单元,直接进行气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930288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679828.2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设有燃气舱室综合管廊的通风口,综合管廊包括燃气舱室和至少一个非燃气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内设置中板,在所述中板下方,各舱室通过隔墙隔开,位于所述通风口下部位置设置防火隔墙及常闭防火门,将各舱室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防火分区;在所述中板上方,在燃气舱室和非燃气舱室间设置混凝隔墙,将通风口分隔成两个通风空间,分别布置通风设备。本发明不仅满足规范“燃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10m”的要求,极大的减小了通风节点的数量;同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整个节点长度仅有24m,在控制裂缝、沉降以及预制拼装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957690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047822.4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G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海边沙滩的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保护结构包括一个倒U形的钢筋混凝土保护箱,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保护箱的顶部预留灌浆孔,所述钢筋混凝土保护箱扣在被保护管线上方,通过灌浆孔向钢筋混凝土保护箱内部空间灌注不分散混凝土,使之充满被保护管线与钢筋混凝土保护箱之间的空隙,防止被保护管线移动。本发明便于在水位不稳定的海边沙滩上快速施工,同时能够保护海边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550274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03219.6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24 , C02F1/52 , C02F2001/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液分离浓缩装置,包含:通过连通渠道连接的沉淀处理单元及气浮处理单元;沉淀处理单元包含混合搅拌区、提升絮凝区及主池体;混合搅拌区与原水进水管道连接;混合搅拌区与提升絮凝区通过出水堰连通;混合搅拌区内设置有混合搅拌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提升搅拌机的外部套置有筒体,筒体将混合搅拌后的原水提升至主池体;主池体的底部设有一集泥斗,中间部位设有中心传动型污泥浓缩刮泥机,顶部设有沉淀出水管路连接至连通渠道,将沉淀后的原水经连通渠道输送至气浮处理单元进行后续处理。本发明能够处理既包含易沉颗粒又包含漂浮物的原水,后续处理负荷少,出水水质得到保证,并且提高了浓缩污泥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111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81367.0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形基坑中环形预制构件的定位和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在圆形基坑内部沿环形均匀分布的多根钢立杆结构,钢立杆顶部锚入基坑冠梁内,底部伸入最下道环形预制构件下方,先插入钢立杆结构后,再将弧形预制构件嵌入钢立杆之间以拼接成环形结构。钢立杆分节预制,分为带企口段与不带企口的直线段两种,相邻节段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弧形预制构件两端分别预留定位孔及定位滑槽,其断面尺寸及形状与钢立杆企口节段一致,使预制构件能嵌入钢立杆中,实现弧形预制构件在基坑内的准确定位和固定。所述结构体系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回收再利用,具备经济性高、施工难度低、定位准确、安全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91068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0679830.X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的预制拼装结构,包括若干个综合管廊节断,每一综合管廊节断由顶板和中壁板以及底板组成,所述顶板和中壁板以及中壁板和底板接口处设置相对应的承口和插口,并在对应的承口和插口一侧设置预留螺栓孔,所述顶板和中壁板通过承口和插口连接,所述中壁板和底部通过承口和插口连接,对应的承口和插口的螺栓孔之间通过高强预应力螺栓连接,对应的承口和插口之间还设置两道改性聚乙烯止水棒,在所述两道改性聚乙烯止水棒中间设置内侧注浆孔,注浆孔既可以作为漏水补救孔,也可作为加压孔,以检测拼装密封性。采用本发明的预制拼装结构可以增强预制拼装管廊接缝处的力学性能和防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502744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610003219.6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液分离浓缩装置,包含:通过连通渠道连接的沉淀处理单元及气浮处理单元;沉淀处理单元包含混合搅拌区、提升絮凝区及主池体;混合搅拌区与原水进水管道连接;混合搅拌区与提升絮凝区通过出水堰连通;混合搅拌区内设置有混合搅拌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提升搅拌机的外部套置有筒体,筒体将混合搅拌后的原水提升至主池体;主池体的底部设有一集泥斗,中间部位设有中心传动型污泥浓缩刮泥机,顶部设有沉淀出水管路连接至连通渠道,将沉淀后的原水经连通渠道输送至气浮处理单元进行后续处理。本发明能够处理既包含易沉颗粒又包含漂浮物的原水,后续处理负荷少,出水水质得到保证,并且提高了浓缩污泥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461040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610003217.7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5281 , C02F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液介质分离处理池,其结合了沉淀处理单元和气浮处理单元,通过合理的处理技术组合布置、机械设备的协同工作和紧凑的流程布置实现二次泥水分离及排泥排渣的同步高效处理。在沉淀处理单元实现气提排泥装置和污泥排放泵协同排泥的同时,紧凑布置了污泥回流池及污泥回流泵,提高处理效率。可针对原水中不同浊度的变化,通过阀门的启闭采用单一或组合方式对来水进行处理。当原水浊度较高时,采用沉淀和气浮的组合工艺;当原水浊度中等或较低时,在沉淀部分采用污泥回流方式提高处理效率,根据沉淀出水水质决定是否超越气浮池;当原水水质较低或水中含有较多难沉颗粒或藻类时,可超越沉淀处理单元,直接进行气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08604629U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20999634.6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设有燃气舱室综合管廊的通风口,综合管廊包括燃气舱室和至少一个非燃气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内设置中板,在所述中板下方,各舱室通过隔墙隔开,位于所述通风口下部位置设置防火隔墙及常闭防火门,将各舱室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防火分区;在所述中板上方,在燃气舱室和非燃气舱室间设置混凝隔墙,将通风口分隔成两个通风空间,分别布置通风设备。本实用新型不仅满足规范“燃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10m”的要求,极大的减小了通风节点的数量;同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整个节点长度仅有21m,在控制裂缝、沉降以及预制拼装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