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67240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210335194.1
申请日:2012-09-11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流的电力输电公平分摊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输电分摊边界简化处理模块,将需要计算的输电网潮流模型转化为网络流的拓扑图形式;输电分摊公理约束模块,与输电分摊边界简化处理模块连接,提供分摊计算中所需的约束条件,所述的约束条件包括潮流约束、拓扑约束和平衡约束;以及输电分摊决策模块,与输电分摊公理约束模块连接,提供分摊计算中所需的最优目标,并结合所述的网络流的拓扑图和约束条件,计算发电分摊比例和用电分摊比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拓展潮流追踪范围、可灵活分摊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208811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129557.1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阿尔斯通电网英国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21
Abstract: 一种电力系统配电技术领域的含微网的配电网络的接线结构,该接线结构的输入端与常规电网电源相连,由若干条以辐射状方式或树状方式连接的支路组成,该支路由一组或多组依次串联的电力传输线、变压器及微网组成。本发明综合考虑变电站、线路等设备的利用率及供电可靠性,能够使含微网的配电网具有较优的经济性、可靠性及适应性,可应用到实际含微网的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中。
-
公开(公告)号:CN1916957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610030905.9
申请日:2006-09-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扩展排序法的电源环保联合规划方法。首先对各待选电厂的电力环保方案进行初步优化,取各电厂的单位电力环境成本最小的电力环保措施为其初始电力环保措施;再根据总成本排序,加载各待选电厂,同时安排接近使用寿命期的老机组退役,从而形成初步电源规划方案,以满足电力电量消费及可靠性要求;最后对各电厂的可选电力环保方案进行全局优化,将各电厂的可选电力环保措施按其单位电力污染物治理成本进行排序,根据区域电力环保污染物排放指标加载各电厂的电力环保措施。采用本发明方法可合理安排旧机组的退役计划,有效分配区域电厂的电力环保指标,降低区域电力环保污染物治理总成本,从方案规划上降低电源建设的社会总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30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111344534.2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多形态配电网的电网协同规划方法、设备及介质,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基础数据;考虑多形态配电网及其运行特性,基于所述基础数据,计入配电网运行约束,建立配电网重构的多场景模型;引入所述多场景模型,计及故障安全,构建输配协同随机规划模型;求解所述输配协同随机规划模型,获得最优规划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充分考虑配电网运行特性对输电网规划的影响,具有电网规划更准确合理,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278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86399.0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10/063 , G06Q50/06 ,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台风与风电容量可信度的源网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对台风风场进行模拟,利用台风灾害下线路脆弱性曲线计算方法,计算线路理论故障率,获得系统的各输电线路状态;利用电网基本信息,对风电场机组输出功率进行计算,并基于模拟的台风风场,预测台风风场下风电场机组的出力序列;获得各时刻输电线路的故障概率,生成典型故障场景,根据系统的各输电线路状态,计算风电可信容量;基于风电场机组的出力序列和风电可信容量,构建源网协同规划模型。本发明解决了未涉及台风天气下风电场机组出力、风电旋转备用以及线路加固规划的问题,实现了考虑负荷重要等级以及储能接入,在规划时协调源‑网‑荷‑储等各方面资源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0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68129.3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互联配电网故障恢复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配电网基础参数和可靠性参数,构建柔性互联配电网节点‑支路状态关联关系;考虑智能软开关恢复功率约束及短时过载能力,建立柔性互联配电网的智能软开关快速恢复模型;基于所述柔性互联配电网节点‑支路状态关联关系和智能软开关快速恢复模型,考虑多阶段恢复过程,构建约束条件,建立面向柔性互联配电网故障恢复与可靠性评估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该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系统平均停电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所述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获得柔性互联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和可靠性评估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负荷停电损失、精细化水平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79811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010593403.7
申请日:2020-06-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7/18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供能可靠性评估方法及计算机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评估的综合能源系统的原始参数和拓扑结构;基于序贯蒙特卡洛法获取所述待评估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仿真模型;采用节点标记法对所述仿真模型的系统状态进行拓扑分析,获得多个连通域;对各所述连通域分别进行状态分析,采用基于用能目的和用户立场的供能可靠性指标体系对所述待评估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考虑不同类型用户的用能目的和用户立场,具有评估准确度高等优点,保证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8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51111.5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18/214 , G06F18/2433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设备脆弱度特性的能源站弹性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能源站预设参数,计及地震灾害下设备脆弱度特性,建立能源站故障模型,生成地震灾害下能源站故障状态集;基于能源站故障状态集,利用改进分层能源集线器模型建立能源站最优负荷削减模型,得到地震灾害后能源站不同故障状态的最优负荷削减结果;基于所述能源站不同故障状态的最优负荷削减结果,计算能源站性能量化值和地震灾害下能源站弹性评估指标,基于所述能源站弹性评估指标辨识能源站在系统和元件层面的薄弱环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评估地震灾害前后能源站弹性性能变化,进而准确辨识能源站在系统和元件两个层面的薄弱环节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6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51107.9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18/214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震后数据中心响应的能源站弹性提升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能源站预设参数,建立地震灾害下多能源站故障模型;基于包含震后能源站切负荷上限约束和数据中心内部温度约束的约束条件,构建考虑震后数据中心响应特性的能源站弹性提升规划模型,所述数据中心响应特性包括数据中心能耗特性、余热回收特性和用能时空可调特性;对所述能源站弹性提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多能源站能源设备的选型定容方案,以及能源站间能源联络管线的规划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减少能源站应对地震灾害的灾备容量,提升能源站规划经济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5076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1739768.1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Q10/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内部结构分层的多能源枢纽协同规划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选能源设备,结合能源枢纽内部结构分层构建待选能源设备确定下的能源枢纽标准有向图;以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各区域能源枢纽、各区域数据中心和区域间能源联络管线的约束条件,构建考虑数据中心的多能源枢纽协同规划模型;对所述多能源枢纽协同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多能源枢纽结构和容量的规划结果,以及能源枢纽间能源互联管线的规划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差异化规划不同类型能源枢纽的结构和容量以满足不同区域的用能特性曲线,同时给出多区域能源枢纽间互联管线的规划方案以实现区域间能源的互补互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