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狭缝光栅设计的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48717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310005900.0

    申请日:2013-01-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狭缝光栅式裸眼立体显示技术领域,在传统的狭缝光栅裸眼立体显示器设计中,在增大可视区域左右尺寸和降低图像间相互串扰时,将会引起光能损失率增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传统狭缝光栅设计的参数优化方法,在确保光能损失率可以接受的条件下,依据立体视觉要求进行仿真和实验,通过选取最佳狭缝宽度,使视区的左右尺寸增大,图像间相互串扰降低。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值相比较,本发明提出的优化方法使视区左右尺寸增大了150%,串扰值降低了13.9%,而光能损失率仅增加了14%。从而达到较佳的观看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平整裸眼3D显示柱透镜光栅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6069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438216.2

    申请日:2011-12-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整裸眼3D显示柱透镜光栅及其制作方法,玻璃基板四周磨边倒角一致,柱透镜光栅基板是由一面是平面的光栅基板另一面是由众多完全相同的柱透镜平行排列半圆柱曲面和设置于上面的凹槽带组成,UV固化紫外胶设置于玻璃的磨边倒角处,带四周磨边倒角的玻璃基板与带透镜的光栅基板匹配对接,紫外照射固化UV胶,四周磨边倒角的玻璃和柱透镜光栅基板经真空排气封装成一整体。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大尺寸柱透镜光栅基板的平整性,解决不平整的柱透镜光栅与2D显示器发出的周期性光场平行度匹配性问题,同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不影响3D显示的图形质量。

    具有边缘增强效应的栅极场发射阴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7557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010200646.6

    申请日:2010-06-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边缘增强效应的栅极场发射显示器中的阴极结构,该阴极结构具有阴极基板,阴极单元包括电子发射阴极材料层、栅极层以及介电层。其中,电子发射阴极材料层与栅极层共面地设置在阴极玻璃基板上,而且相互对应并用介电层隔开。通过在结构边缘会增加电场强度的电学特性,将条状电极与介电层的宽度比进行控制,使得阴极板上条状电极边缘露出,而最靠近玻璃基板的条状通过刻蚀玻璃的方式而露出,实现发射极和栅极的任意选择及调控。这样在发射源处构成具有边缘结构,以提高位于发射源处的电场,增强栅极调控作用,降低场发射阴极开启电场,提高场发射显示器件的阴极场发射性能,简化工艺程序,降低制造成本。

    一种障壁式场致发射显示器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68314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82190.4

    申请日:2012-06-0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障壁式场致发射显示器的结构,所述器件的结构主要由阳极板和阴极板组成,其中:阳极板包括阳极基板、设置在阳极基板上的阳极引流电极、设置在阳极引流电极上的障壁结构及制作在障壁内表面的导电层和荧光粉层;阴极板由阴极基板和设置在阴极基板上的阴极电极及其上的电子发射层组成。本发明结构的主要特征在于阳极板中含有类似半圆形的障壁结构,并且障壁的内表面含有导电层,本发明结构的另一个特征是阴极电极采用丝状阴极。本发明结构可以有效增强阴极表面的场强,降低驱动电压,是一种可以实现低压驱动的新型二极结构。

    一种纳米间隙均匀可控的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7561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17861.9

    申请日:2012-04-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间隙均匀可控的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在平面绝缘基板上制备高度为10纳米到几百纳米,垂直截面图形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或梯形的列状图案阵列;然后,在制备有列状图案的平面绝缘基板上,朝一倾斜方向沉积一层10纳米至500纳米的SED电子发射源薄膜;由于被列状图案阻挡的部分未被沉积到薄膜或者沉积到极为薄的薄膜;因此,直接或者经过后续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产生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宽的间隙;最后,在所得基板上制作SED电子发射电极阵列。该SED电子发射源制作工艺十分简单,且产生电子发射的纳米间隙均匀可控。

    一种纳米微孔刚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8904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119035.8

    申请日:2012-04-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微孔刚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刚玉薄膜的纳米微孔孔径为30-200nm,厚度为5-100μm,主要成分为氧化铝。通过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对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进行高温热处理的步骤制备纳米微孔刚玉薄膜。本发明的纳米微孔刚玉薄膜是一种具有纳米结构的薄膜,可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提取、制备、合成以及生物科技等诸多领域,并且其成分单一、形貌规则、性能稳定且制备工艺简单。

    一种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场发射复合阴极结构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43620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32417.7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场发射复合阴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制备金属电极;在金属电极上制备氧化锌种子层;将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生长溶液中;采用水热法制备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场发射复合阴极结构,从而实现碳纳米管缠绕或镶嵌在氧化锌表面的结构。本发明制备的碳纳米管缠绕或镶嵌在氧化锌表面的复合阴极结构,能够大大增加碳纳米管尖端外露与直立的几率,氧化锌和碳纳米管同时提供场发射电子,提高场发射效率,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