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67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88282.1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2J50/12 , H01F38/14 , H01F27/30 , H01F27/28 , H02J50/90 , H02M3/335 , H02M7/5387 , H02M7/06 , B60L53/12 , B62D6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QD型磁耦合机构的AGV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DQD型线圈由两个尺寸相同、绕向相同并正交层叠放置的长方形线圈组成,而DQD型磁芯针对DQD型线圈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提出的DQD型磁耦合机构在极大程度保留原本耦合性能的同时节省了磁芯用量,且所提结构同时具备多个方向的抗偏移和抗旋转性能等优点,能够更好地适应AGV对磁耦合机构轻量化和高抗偏移性能的要求,进而使本系统能够在较大的偏移范围内输出较为稳定的电压与功率,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15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36703.9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和辅助电源系统的集成系统,包括地面侧系统和汽车侧系统,所述地面侧系统包括整流器、高频逆变器、地面侧补偿网络和发射线圈,所述汽车侧系统包括接收线圈、汽车侧补偿网络、第一有源整流器、高压电池、变压器、第二有源整流器和低压电池;所述整流器连接电网,所述整流器经高频逆变器、地面侧补偿网络连接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通过磁场耦合以传递能量;所述接收线圈连接汽车侧补偿网络,所述汽车侧补偿网络同时连接第一有源整流器和变压器,所述第一有源整流器连接高压电池,所述变压器经第二有源整流器连接低压电池。该集成系统结构简单,占用车辆体积小,且提高了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7293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257966.4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60L53/124 , H02J50/6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线圈结构。考虑在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由于发射端和接收端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触,导致两者之间的充电区域往往会有金属异物的进入。相比于原有的方案,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实现了检测线圈和发射线圈的解耦,从而消除了对无线充电能量传输的影响,并且在检测线圈的各个位置上,均取得了一个较大的检测线圈自感变化率,从而获得优异的金属异物检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83340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707295.7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自解耦线圈实现互操作性的无线充电系统,所述自解耦线圈由发射线圈A、发射线圈B和发射线圈C构成,发射线圈A包括绕组LAA、绕组LAB和绕组LAC,发射线圈B包括绕组LBB和绕组LBC,发射线圈C包括绕组LCC和绕组LCB,绕组LAA、绕组LBB和绕组LCC呈品字形设置且绕组LAA设置于绕组LBB和LCC的上侧,绕组LAB嵌套于绕组LBB内侧,绕组LCB嵌套于绕组LAB内侧,绕组LAC嵌套于绕组LCC内侧,绕组LBC嵌套于绕组LAC内侧;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拓扑结构通过切换三个桥臂的输出来切换工作模式,达到对单极性线圈、沿X方向的双极型线圈和沿Y方向的双极型线圈的兼容,从而实现对不同接收线圈的互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7529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41025.6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和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结构,将车载充电系统的变压器替换为:电网侧的车载充电发射线圈和电池侧的车载充电接收线圈,并与地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两两构成耦合。通过复用部分功率变换环节,可以提高充电系统的功率密度和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26030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50115.0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虚拟RC支路的储能PCS多机并联谐振有源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每个开关周期对PCS多机并联系统中交流输出滤波器的滤波电容电压、PCS输出电流和电网电压分别进行采样;2)将滤波电容电压经过虚拟RC支路作用,相当于经过谐波提取环节与补偿电流生成环节,得到针对高频谐波分量的虚拟补偿电流;3)将高频虚拟补偿电流与电网电压前馈补偿量、电流前馈解耦补偿量一起加入输出电流控制环路,得到输出电流控制量;4)将输出电流控制量经过脉冲宽度调节PWM环节,得到控制开关器件的占空比,从而实现对输出电流的控制。该方法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减少抑制环节,简化参数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2856926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35156.6
申请日:2012-09-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2 ,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集成磁件的交错反激微功率并网逆变器,逆变电路采用两级结构,前级为采用集成磁件的交错反激变换电路,该电路采用磁集成技术把交错反激的分立变压器集成在一个磁芯上,后级为低频全桥逆变电路,并网电流放在前级控制,后级电路实现工频逆变与并网。本发明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并网电流畸变率低,以及易于开发,成本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微功率逆变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02231500U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20311941.9
申请日:2011-08-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自动跟踪开关功率电路谐振频率的非接触充电器,包括不对称半桥串联谐振电路、电流斩波稳压电路、可分离变压器、串联谐振频率跟踪控制电路;不对称半桥串联谐振电路连接可分离变压器和串联谐振频率跟踪控制器,可分离变压器连接电流斩波稳压电路;非接触充电器的可分离变压器原边侧采用不对称半桥串联谐振电路,副边侧接电流斩波稳压电路,不对称半桥串联谐振电路在串联谐振频率跟踪控制电路控制下工作于谐振状态,输出正弦波电流,电流斩波稳压电路通过斩波控制输出电压的稳定。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充电器系统稳定性和带载能力,减小开关应力和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208174371U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721693446.2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古田溪水力发电厂 ,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线监测无线传感器的磁谐振非接触供电系统,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磁谐振非接触供电电源MR-CPS,用于以磁谐振方式非接触发射和接收电能,给无线传感器提供工作电源,并将磁谐振非接触供电电源的反馈控制嵌入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用于在线监测电气设备状态量,并以无线方式把电气设备状态数据发送给上位机。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安装在电气设备高压侧的无线传感器的供电需求,同时将MR-CPS的反馈控制嵌入无线传感器,降低了系统成本,并且使能量的传输具有自适应可控性,有效提高了系统对环境的自适应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1036112Y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20006127.X
申请日:2007-01-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毛行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采用磁屏蔽的新型电感器,包括高磁导率的磁芯(5)、套设于磁芯中柱(51)外围的骨架(6)以及卷绕于骨架上的线圈(7),磁芯的磁芯柱上开设有空气隙(8),其特征在于:在套设于磁芯中柱外围的线圈骨架表面上镀一层不闭合的电良导体材料(9),以形成磁屏蔽层。该装置不仅能在不增大电感器磁芯损耗的基础上,有效减小开气隙电感器高频时的线圈涡流损耗和温升,有利于提高电感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