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15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36703.9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和辅助电源系统的集成系统,包括地面侧系统和汽车侧系统,所述地面侧系统包括整流器、高频逆变器、地面侧补偿网络和发射线圈,所述汽车侧系统包括接收线圈、汽车侧补偿网络、第一有源整流器、高压电池、变压器、第二有源整流器和低压电池;所述整流器连接电网,所述整流器经高频逆变器、地面侧补偿网络连接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通过磁场耦合以传递能量;所述接收线圈连接汽车侧补偿网络,所述汽车侧补偿网络同时连接第一有源整流器和变压器,所述第一有源整流器连接高压电池,所述变压器经第二有源整流器连接低压电池。该集成系统结构简单,占用车辆体积小,且提高了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7293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257966.4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60L53/124 , H02J50/6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线圈结构。考虑在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由于发射端和接收端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触,导致两者之间的充电区域往往会有金属异物的进入。相比于原有的方案,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实现了检测线圈和发射线圈的解耦,从而消除了对无线充电能量传输的影响,并且在检测线圈的各个位置上,均取得了一个较大的检测线圈自感变化率,从而获得优异的金属异物检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47529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41025.6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和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结构,将车载充电系统的变压器替换为:电网侧的车载充电发射线圈和电池侧的车载充电接收线圈,并与地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两两构成耦合。通过复用部分功率变换环节,可以提高充电系统的功率密度和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16508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1016615.5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2H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改进电压消弧方法,以多电平逆变器为硬件基础,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实时测量对地参数并保存。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通过二次调整多电平逆变器控制目标的方法,计算配电网三序网络等效电路中的等效电压,令多电平逆变器的零序电压控制目标等于该等效电压,从而使故障点电压为零,达到较好的消弧效果。本发明避免了线路阻抗以及负荷对电压消弧效果的影响,且在低阻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的消弧效果优于传统的电压消弧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08240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0074992.8
申请日:2020-01-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2H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主从式消弧系统,包括与配电网相接的消弧线圈与柔性从消弧装置;所述柔性从消弧装置由级联H桥变流器串联滤波电感组成;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工作于过补偿状态,补偿接地故障电流中的大部分无功分量,控制柔性从消弧装置注入补偿电流,补偿接地故障残流中的无功分量、有功分量及谐波分量。本发明采用消弧线圈与柔性从消弧装置共同实现对接地故障电流的全补偿,降低接地故障残流,并可解决工程中存在的因配电网规模扩大导致的消弧线圈补偿容量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789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388954.9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结构的多绕组无线充电系统及实现恒压恒流充电的方法。通过控制逆变器开关管的开通关断以及继电器的开关,可以选择不同的供电线圈以及不同的补偿拓扑,从而实现不同场合下最优负载的匹配和恒压恒流模式的切换,并具有一定的抗偏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129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65777.0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配位作用的表面偏析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是将聚合物、致孔剂、改性剂及有机溶剂加热搅拌混匀后,静置脱泡,形成铸膜液,然后利用所得铸膜液进行纺丝,并将其导入凝固浴中固化成型,得到所述中空纤维膜。本发明方法能够提升中空纤维膜的渗透通量、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而且工艺简单,易于放大化制备。
-
-
公开(公告)号:CN11415704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1471488.2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空间无线充电的倾斜角度发射线圈阵列,包括多个发射线圈和长导轨;每一所述发射线圈与长导轨构成可相对滑动和转动的连接;每一所述发射线圈与长导轨之间构成的角度相同。其采用长轨型发射线圈,可以实现长轨方向的自由位置无线充电。采用长轨发射线圈阵列并在边缘位置同时驱动两个相邻的发射线圈,可以实现在垂直于长轨方向上的自由位置无线充电。同时利用倾斜角度,提高接收线圈在倾斜状态下与发射线圈的耦合。并采用LCC‑S拓扑以提高对弱耦合情况下的兼容性。本发明所提的系统可以在使用较少的发射线圈和不使用选通开关的情况下,实现水平位置和倾斜角度的自由位置无线充电。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570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71488.2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空间无线充电的倾斜角度发射线圈阵列,包括多个发射线圈和长导轨;每一所述发射线圈与长导轨构成可相对滑动和转动的连接;每一所述发射线圈与长导轨之间构成的角度相同。其采用长轨型发射线圈,可以实现长轨方向的自由位置无线充电。采用长轨发射线圈阵列并在边缘位置同时驱动两个相邻的发射线圈,可以实现在垂直于长轨方向上的自由位置无线充电。同时利用倾斜角度,提高接收线圈在倾斜状态下与发射线圈的耦合。并采用LCC‑S拓扑以提高对弱耦合情况下的兼容性。本发明所提的系统可以在使用较少的发射线圈和不使用选通开关的情况下,实现水平位置和倾斜角度的自由位置无线充电。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