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39272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0227931.8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IPC: G01M13/04 ,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冲击提取与自相关总体平均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从所述轴承滚动体的振动信号中分离出大幅值冲击(LAIT)信号段,对分离出的LAIT信号段进行带通滤波和包络解调,并通过自相关函数将LAIT信号段的相位对齐,然后将对齐后的LAIT信号段进行总体平均,以及线性趋势项剔除和规则化处理,生成增强的特征信号LAIT‑AEA用以判断所述轴承是否存在故障。本发明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不需要使用转速计和光学编码器,对转速波动和滚动体滑动不敏感,具有故障敏感性高和计算量小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266075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710531193.7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Inventor: 周伟
IPC: C04B35/524 , C04B35/565 , C04B35/80 , C04B35/622 , F16D6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C/C‑S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C‑SiC复合材料为多层对称梯度结构,多层对称梯度结构从内层到外层依次为中间层和上下对称的第二层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层、上下对称的第一层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层,第一层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层的碳纤维含量小于第二层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层,所述中间层为90°和45°平纹碳纤维布交错叠加增强增韧夹层。采用短切纤维、碳纤维平纹布、酚醛树脂、工业硅粉为原材料通过模压、固化、碳化、融渗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上述C/C‑SiC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具有致密度高,优异的力学、抗氧化、摩擦磨损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适用于高端产业如高速高能载交通运输工具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99421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11186182.6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为双手合抱型三维网络状结构,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利用利用气相沉积先在基底上生成一层过渡层的碳,然后在过渡碳层上再次进行沉积得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硅碳复合材料由多个纳米级颗粒组合而成,有好的机械强度和韧性,可以有效的减轻由于硅的体积膨胀导致的活性材料的脱落。同时本发明中提供的方法制备的电极材料不使用粘结剂,避免了粘结剂变性和粘结剂本身带来的电极性能降低。以有机硅作为硅源,可以避免使用SiH4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也不需要使用氢氟酸处理,整个过程没有有毒有害废弃物产生,实现绿色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369827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10677236.2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花状结构的磷酸钒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可溶性的锂化合物、钒化合物、磷酸盐和柠檬酸按照适当比例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溶液,然后加入适量柠檬酸钠,充分搅拌形成透明溶液,将表面有钒化物的基体置于所述透明溶液中,浸渍数天后取出烘干,然后将基体在保护气氛中500~1000℃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然后将煅烧后的基体重复上述步骤数次,其中每次浸渍需重新配制相同的透明溶液,将最后得到的基体在保护气氛下依次进行低温碳化处理和高温合成可得到花状磷酸钒锂碳的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不仅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倍率性能好等优势,也集聚了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一些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935821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710155427.2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孔泡沫的磷酸钒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的生物质炭是常见的生物质,来源广泛,价格合理,绿色环保。生物质炭在高温下分解为无定型的碳,不仅包覆在磷酸钒锂的表面,提高磷酸钒锂的导电性,而且还限制了磷酸钒锂粒子的生长。本发明在油浴锅中形成的多孔泡沫‑核心骨架结构的青蛙卵状磷酸钒锂复合正极材料具有多孔道和孔孔联通的特点,这种结构能让电解液很容易的进来,增大了电解液与具有多孔泡沫的磷酸钒锂复合正极材料的接触面积,大大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路径,提高了锂离子的传输效率,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容易操作、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83927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227931.8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IPC: G01M13/04 ,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冲击提取与自相关总体平均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从所述轴承滚动体的振动信号中分离出大幅值冲击(LAIT)信号段,对分离出的LAIT信号段进行带通滤波和包络解调,并通过自相关函数将LAIT信号段的相位对齐,然后将对齐后的LAIT信号段进行总体平均,以及线性趋势项剔除和规则化处理,生成增强的特征信号LAIT-AEA用以判断所述轴承是否存在故障。本发明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不需要使用转速计和光学编码器,对转速波动和滚动体滑动不敏感,具有故障敏感性高和计算量小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600262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510000336.2
申请日:2015-01-04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疏松多孔天然植物组织为碳源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将疏松多孔的天然植物组织浸入按锂、铁、磷的原子比为1:1:1的可溶性化合物的混合液,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酸,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多次抽真空使混合液能进入到植物组织的孔中,将浸泡好的植物组织取出,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炭化和合成,形成一种以天然植物组织炭化成疏松多孔的泡沫碳为基体,LiFePO4嵌入基体后形成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8039486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387966.5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IPC: H01M4/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银耳状中空核壳结构五氧化二钒正极电极片及其扣式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本发明合成的银耳状中空核壳结构C@V2O5正极材料不仅具有高可逆容量,循环性能好,充放电效率高等优势,也集聚了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同时,银耳状中空核壳结构C@V2O5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容易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795899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406561.1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IPC: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48 , H01M4/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柿饼状核壳结构C/ZnO锂离子负极电极片制备方法及其扣式锂离子电池。本发明以无水乙醇、乙酸锌二水、乙醇胺、葡萄糖等为原料,严格控制其水热反应的时间和温度,从而能制得柿饼状核壳结构C/ZnO材料,这种特殊形貌的柿饼状核壳结构C/ZnO极大提高了现有ZnO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从而显著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一方面可以降低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造成的应力变化,另一方面柿饼状的形貌增大了比表面积,有效地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此外,碳的存在提高了ZnO负极材料的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26607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531193.7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Inventor: 周伟
IPC: C04B35/524 , C04B35/565 , C04B35/80 , C04B35/622 , F16D6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C/C-S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C-SiC复合材料为多层对称梯度结构,多层对称梯度结构从内层到外层依次为中间层和上下对称的第二层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层、上下对称的第一层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层,第一层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层的碳纤维含量小于第二层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层,所述中间层为90°和45°平纹碳纤维布交错叠加增强增韧夹层。采用短切纤维、碳纤维平纹布、酚醛树脂、工业硅粉为原材料通过模压、固化、碳化、融渗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上述C/C-SiC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具有致密度高,优异的力学、抗氧化、摩擦磨损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适用于高端产业如高速高能载交通运输工具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