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8606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02585.3
申请日:2023-08-30
IPC: B09B3/35 , B09B3/40 , B09B10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玻璃/背板分离回收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沿光伏组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加热段和回收段;加热段包括第一加热板、推杆和第一传送带;回收段包括第二加热板、玻璃面分离刀具、电池片收集腔、背板面分离刀具和第二传送带;光伏组件设于第一加热板与第一传送带之间,并能由推杆和第一传送带送至第二加热板与第二传送带之间,沿光伏组件输送方向,在第二传送带后方依次设有背板面分离刀具和玻璃面分离刀具,电池片收集腔设于玻璃面分离刀具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置通过一步实现组件背板和玻璃的分离,能够提高组件回收的效率,保证玻璃和背板完整性的同时提高回收率,具有高效化、机械化和规模化应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09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021518.8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在保证高效脱碳的前提下,从抑制吸收剂分解逃逸和逃逸吸收剂高效捕集回收两个角度,提出了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并建立整套吸收及处理系统。本发明采用预洗涤除杂、吸收及解吸过程精密温度调控、级后水洗除雾、循环吸收液除杂、荷电强化的气溶胶凝并长大与静电脱除等多元手段,以低损耗、高效率为寻优目标,在CO2高效捕集的同时,降低吸收剂损耗,抑制二次污染,有效利用系统余热,实现CO2捕集清洁、长效技术推广;也为进一步优化烟气净化系统布局,缩短烟气处理流程,开展CO2及其他污染物协同脱除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145152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85842.7
申请日:2022-07-04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燃烧‑脱硝过程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基于CO监测的燃烧优化控制模块、基于风量等参数预报的还原剂总量控制模块和基于分区喷入量分布表的分区喷入控制模块。本发明建立了CO浓度与燃烧效率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控制风量以优化锅炉燃烧效率;在此基础上,将风量指令作为前馈预报,克服脱硝系统的大延迟、大惯性及强非线性缺点,实时精确控制还原剂喷入总量;进一步,根据多工况下烟道内NOx特征,建立分区喷入量分布表,实时控制分区喷入阀门开度,实现还原剂与烟气的均匀混合,提高脱硝效率;本发明在大范围变负荷工况下,保证出口NOx浓度达标、提高脱硝控制精度、提升锅炉燃烧效率,实现机组降碳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197622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53932.5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Q50/00 , G06F18/214 , G06F18/2415 , G06F16/334 , G06F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外部图数据的社交网络异常用户检测方法和系统,属于图结构数据异常检测技术领域。获取外部图数据集,以及,至少一个目标社交网络图数据;数据增强操作后作为候选图,对齐节点特征;定义球面空间,利用至少一个原始目标社交网络图数据预训练图模型,生成目标图节点表征及其在球面空间的位置坐标;将候选图输入预训练后的图模型,生成各个候选图节点表征及其在球面空间的位置坐标;根据节点表征及其在球面空间的位置坐标筛选候选图;利用筛选得到的候选图二次训练图模型,采用二次训练的图模型检测待检测的目标社交网络中的异常用户。本发明通过多样化的外部图数据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提高了社交网络异常用户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382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41076.2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上海上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21/57 , G06F21/64 , G16C20/50 , G16C20/70 , G16C20/30 , G06N3/0455 , G06N3/042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分子预训练模型的数据窃取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属于图结构数据处理领域。获取待评估的分子预训练模型及其对应的分子训练集;采用与分子训练集相同类型的辅助训练集训练一个可学习的分子评分函数;基于强化学习的分子生成模块产生潜在于分子训练集中的分子候选集;利用训练后的分子评分函数从分子候选集中筛选出最终分子集,根据最终分子集与分子训练集的相似度评估分子预训练模型的数据窃取风险,相似度越高,模型的数据窃取风险越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子预训练模型的训练数据提取方法并用于该模型的数据窃取风险评估,利用强化学习提高提取效率,同时提出的评分函数与模型无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3430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0652309.3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N3/0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人在回路图神经网络在通话网络中识别诈骗用户的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属于通讯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获取用户信息以及用户之间的通话关系,将每一个用户作为通话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若两个用户之间存在通话关系,则在两个用户的节点之间建边。利用融合节点特征和边特征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对通话网络进行建模,在建模过程中通过人在回路方法引导模型训练过程,结合通话网络中已知的节点类型完成训练,利用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得到通话网络中未知的节点类型;所述的节点类型包括正常用户和诈骗用户。本发明基于通话网络中诈骗分子的分布和特征特点,结合图神经网络技术和人在回路学习技术,实现精准预测通话网络中的诈骗分子。
-
公开(公告)号:CN1190756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562365.3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降碳减污短流程协同治理装置及方法,属于烟气治理领域,该装置包括烟气氧化吸收模块和碳污吸收液电解转化模块,烟气氧化吸收模块通过氧化催化剂对烟气中的硫化物及氮化物进行催化氧化形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通过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硫,通过氢氧化钾吸收液将二氧化氮和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含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的碳污吸收液,最后通过碳污吸收液电解转化模块电解碳污吸收液并形成乙烯、甲胺和尿素,省略了捕集液再生及气体纯化压缩等能量密集过程,缩短了烟气中二氧化碳与多污染物的降碳减污治理流程,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治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4363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74670.8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温SCR脱硝催化剂、其NO氧化催化剂酸性位改性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种宽温SCR脱硝催化剂,该催化剂是在NO氧化催化剂的基础上掺杂钨元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而成,所述NO氧化催化剂是莫来石型SmMn2O5,该催化剂化学式为SmxWyMn2O5,其中x、y分别为Sm、W元素的摩尔分数,且x、y取值满足以下条件:x为0.95~0.99,y为0.01~0.05,x+y=1。本发明以莫来石型SmMn2O5为基础开发了一种宽温SCR催化剂,相比于目前商用的钒钛基SCR催化剂,拓宽了工作温度窗口,使催化剂的适用范围得到了大幅的提高,是一种低成本的新型宽温SCR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622476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85194.7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龙泉瓯江青瓷有限公司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传热学模型的窑炉控制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PID控制模型的参数论域以及隶属度规则;结合优化后的隶属度规则表引入模糊控制器构建模糊PID控制模型,根据模糊计算结果修正参数取值;构建窑炉的计算传热学模型并进行可靠性验证,将计算传热学模型耦合模糊PID控制模型,计算传热学模型模拟计算得到模拟炉膛温度场,计算收敛时调用模糊PID控制模型更新边界条件;多次迭代,相关系数达到预设值,将其作为参数的最优解;进行窑炉控制仿真。本发明实现窑炉温控过程的动态仿真,使仿真更符合窑炉实际运行情况,提高窑炉控制仿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7089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22210.4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胺气溶胶脱除装置,涉及碳捕集技术领域,包括主壳体、荷电装置、泡沫发生装置和填料层,主壳体上设置有烟气入口和排气口,烟气入口能够供烟气进入主壳体,排气口能够供处理后的烟气排出;荷电装置设置于主壳体内,能够使烟气中的胺气溶胶荷电;泡沫发生装置能够产生泡沫,并将泡沫通入主壳体内,以使泡沫与荷电后的胺气溶胶接触混合,形成泡沫混合物;其中,泡沫为表面带电的离子型泡沫,且与荷电后的胺气溶胶的极性相反;填料层设置于主壳体内,泡沫混合物中的胺气溶胶能够在填料层内与泡沫发生聚并脱除。本发明还公开了胺气溶胶脱除方法,以及碳捕集系统。本发明能够强化胺气溶胶和泡沫的聚并过程,从而提高胺气溶胶的脱除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