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油腔的活塞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27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23691.3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冷却油腔的活塞,所述活塞头部内部设有冷却油腔,所述冷却油腔内表面根据传热系数不同划分成低传热区域、中传热区域和高传热区域;所述高传热区域的表面和中传热区域的表面分别设有亲油涂层,用于使冷却油腔内表面的亲油性不相同;所述高传热区域的亲油涂层接触角小于中传热区域的亲油涂层接触角。本发明通过模拟计算,确定冷却油腔内壁面不同区域的传热系数大小,并通过传热系数的范围对上壁面不同区域设有亲油涂层,通过在冷油腔内喷涂亲油涂层,改变油腔表面的润湿性,从而增强机油与油腔表面的接触效果,提高机油的传热效果和流动状态。

    一种车用高压加热系统的复合式疏水型水腔

    公开(公告)号:CN11134216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010112754.1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高压加热系统的复合式疏水型水腔,所述水腔内表面根据模拟实验的温度不同划分成高温区域、中温区域和低温区域;所述高温区域的水腔内表面设有超疏水型形貌,所述中温区域的水腔内表面设有疏水型形貌,用于使所述水腔内表面的疏水性不相同。所述水腔为蛇形流道。本发明通过三部分不同疏水性的复合式结构能够利用超疏水性和疏水性的不同的疏水减阻的性能达到对整个流道不同部位的不同减阻需要的满足,使得整个流道中液体的流动速率尽量趋于一致,最终实现改善整个流道的热平衡性能的目标。

    一种车用高压加热系统的复合式疏水型水腔

    公开(公告)号:CN111342169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12754.1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高压加热系统的复合式疏水型水腔,所述水腔内表面根据模拟实验的温度不同划分成高温区域、中温区域和低温区域;所述高温区域的水腔内表面设有超疏水型形貌,所述中温区域的水腔内表面设有疏水型形貌,用于使所述水腔内表面的疏水性不相同。所述水腔为蛇形流道。本发明通过三部分不同疏水性的复合式结构能够利用超疏水性和疏水性的不同的疏水减阻的性能达到对整个流道不同部位的不同减阻需要的满足,使得整个流道中液体的流动速率尽量趋于一致,最终实现改善整个流道的热平衡性能的目标。

    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83554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0499849.6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该方法采用下列步骤:先确定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代入通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获得相关数据,确定车辆制动工况,然后通过驾驶员预期制动强度以及车轮转速判断车辆采用何种制动模式。通过结合混杂理论相关知识,确定采用以推广自动机模型为基础的混杂制动系统模型。通过将驾驶员制动意图及车辆制动状态参数作为系统输入,确定集成制动系统的制动模式切换控制。通过对集成制动系统最优性能指标的优化处理,确定制动模式切换系统局部最优解。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混杂理论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提高制动效能。

    一种基于驾驶员避撞行为的车辆避撞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66396B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610318491.3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驾驶员避撞行为的车辆避撞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模拟驾驶仪采集驾驶员换道避撞时机、制动加速度,驾驶员接收到报警信号做出反应的时间,通过毫米波雷达实时检测车辆避撞控制方法所需的自车、前车及邻车道车辆的相关信息;其次构建基于驾驶员避撞特性的避免追尾碰撞控制策略;然后车辆执行制动或换道避撞控制策略;最后基于驾驶员避撞特性的避撞控制策略精确度的验证。本发明减少了预警算法复杂、决策判断规则过多对判断结果的负面影响,提高了车辆避撞控制决策判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降低了误报率。

    一种基于改进HMM和SVM双层算法的驾驶意图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7119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082560.X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69 B60W40/09 G06K9/62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HMM和SVM双层算法的驾驶意图识别方法,步骤1:驾驶员驾驶意图的分类:将驾驶员驾驶意图分为急左换道、正常左换道、车道保持、正常右换道和急右换道五类;步骤2: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步骤3:改进的HMM和SVM双层算法的离线训练;步骤4:驾驶员驾驶意图识别。本发明完整的考虑人‑车‑路系统,采集自车、道路和驾驶员信息,采用HMM和SVM双层学习模型,提高了驾驶员换道意图辨识模型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一种带导流结构的双级射流器

    公开(公告)号:CN11648063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56133.0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导流结构的双级射流器,包括腔体和喷嘴,所述腔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喷嘴包括一级喷嘴和二级喷嘴,所述一级喷嘴位于混合腔内,所述二级喷嘴可轴向移动安装在一级喷嘴内,通过二级喷嘴的移动,使第二进气口与第一射流通道或者与2条射流通道连通;还包括导叶片,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混合腔的吸入腔内分别设有导叶片,其中所述吸入腔内的导叶片可转动,控制系统根据二级喷嘴的位置,控制吸入腔内导叶片的转动角度。本发明在第一进气口和等压混合腔中设置导流叶片,根据电堆输出功率大小,水平移动第二喷嘴,同时配合控制旋转导叶片的转动,使二次流气体以最佳角度切入一次流气体中。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过冷流动沸腾换热质量传递松弛因子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03659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710283869.5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过冷流动沸腾换热质量传递松弛因子预测方法,包括通过CFD软件,试凑不同工况下的质量传递松弛因子;采集不同工况下的流动参数和质量传递松弛因子;确定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变量;RBF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利用所训练的RBF神经网络预测不同工况下的质量传递松弛因子,实现过冷流动沸腾换热质量传递松弛因子的预测。本发明考虑了不同流动参数对质量传递松弛因子的影响,试凑每个工况下最佳的质量传递松弛因子,基于流动参数和质量传递松弛因子建立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在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直接输入不同工况下的流动参数,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冷却通道过冷流动沸腾换热的质量传递松弛因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