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77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18120.8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V20/62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75 , G06V20/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舾装件编码采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编码图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对编码图片进行识别,获取编码识别结果;判断当前编码识别结果是否满足编码特征约束条件,若是则将当前编码识别结果作为待匹配结果,否则对当前编码图片进行预设处理,并对预设处理后的编码图片重新进行识别,以获取新的编码识别结果;将待匹配结果与编码清单中的编码进行匹配,获取匹配结果,若所述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则将待匹配结果作为待入库舾装件的最终编码结果存储于舾装件数据库中,否则对当前编码图片进行预设处理,并对预设处理后的编码图片重新进行识别,以获取新的编码识别结果。本发明可以实现对舾装件编码的高效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3673042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111037807.9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111/04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环境仿真的船舶降噪系统设计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计算模型构建策略;基于所述计算模型构建策略构建舱室声环境计算模型;获取方案设计策略;基于所述方案设计策略,生成船舶降噪系统的设计方案;获取声环境计算边界条件;计算所述设计方案的舱室声环境;将所述舱室声环境的计算结果和舱室降噪要求进行比对,若符合,则建立船舶降噪系统设计方案模型并提供所述计算结果;否则,优化所述设计方案,直至优化后的设计方案符合舱室降噪要求。本发明的基于声环境仿真的船舶降噪系统设计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能够基于已有的船舶舱室模型以及设备噪声参数,自动生成船舶降噪系统的最优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673039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111037269.3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环境仿真的船舶通风系统设计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计算模型构建策略;基于所述计算模型构建策略构建舱室热环境计算模型;获取方案设计策略;基于所述方案设计策略,生成船舶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获取热环境计算边界条件;计算所述设计方案的舱室热环境;将所述舱室热环境的计算结果和所述通风系统优化目标进行比对,若符合,则建立船舶通风系统设计方案模型并提供所述计算结果;否则,优化所述设计方案,直至优化后的设计方案符合通风系统优化目标。本发明的基于热环境仿真的船舶通风系统设计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能够基于已有的船舶舱室模型以及设备参数,自动生成船舶通风系统的最优设计方案,快速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99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22483.8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B63B81/00 , B63B71/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数字调距桨构建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包括根据实物构建调距桨模型库;采集调距桨数据,开展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驱动,开展调距桨数字孪生作业流程仿真;开展调距桨机电液多学科耦合分析;开展调距桨健康管理及故障处置。本发明能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充分利用调距桨各类模型,融合实时运行、实物试验、虚拟实验数据,集成多学科、多性能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反馈调距桨实体装备的服役状态,实现调距桨状态实时健康监测,提高船舶航行状态的自动化程度。从而解决现有调距桨运维中调距桨工作状态可视化展示差、实时运维响应程度低、健康状态监测难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8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29489.8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船虚实交互环境构建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使在智能船研发设计阶段,基于模型开展虚实交互试验验证,解决提前验证的问题,减少后期才发现设计错误情况;本发明可有效解决软硬件解耦的问题,实现软硬件研发部同步开展,达到软件定义船舶的目标;本发明通过构建各类模型及虚实交互环境,充分利用MBSE、CAD、CAE、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有效提高智能船研发及运维效率;本发明通过数据驱动,构建全流程基于模型的智能船虚实交互环境,实现了智能船研发数据全关联,集成统一的数据入口,有效支撑智能船舶运维。
-
公开(公告)号:CN11638535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077804.0
申请日:2023-01-19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R的船舶焊缝检测方法、终端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工作区内的船舶模型信息、焊缝的焊缝模型信息和焊缝工艺要求;基于定位标识的坐标信息,将所述船舶模型配准至所述工作区中,并将各所述焊缝模型叠加至所述船舶模型上;利用AR设备提取各焊缝模型的形态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焊缝工艺要求,和各所述焊缝模型的形态特征信息,对各焊缝模型进行焊缝检测,以获得各焊缝模型的焊缝检测结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船舶焊缝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8007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93574.1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3B71/1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船舶管道应力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包括:S1、创建三维设计软件与应力分析软件之间零件的映射关系数据库;S2、三维设计软件中输入管路系统的名称,自动获取管路系统的三维模型,从获取的三维模型的结构树上抽取所有零件的名称、模型类型和位置信息,再从三维模型中提取每个零件应力分析所需的模型信息,同时为每个零件创建编号;S3、依据创建的零件映射关系数据库,将提取的零件的模型类型和模型信息转换为对应的应力分析软件中的建模类别和属性信息,再结合获取的位置信息确定应力分析软件中所有零件的关联关系,最后将建模类别、属性信息和所有模型零件的关联关系输入应力分析软件。本方法提升了应力分析软件内模型建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309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1016724.6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船水密横隔舱分段合拢支撑方法及支撑装置。本申请的支撑方法中,通过点位支撑装置支撑水密横隔舱的非水密框架,使水密横隔舱的水密封侧的水密封面朝上,能够减少雨水在水密横隔舱内的存积,减轻清理积水的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基于水密横隔舱特殊的结构,采用点位支撑装置对到过进行顶托,通过顶托导轨上横板和纵板交叉的位置,能够减小导轨内顶托变形,也能够减小水密封隔仓分段自重引起的导轨变形,提高横隔舱整体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1255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89987.8
申请日:2023-01-19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模型的混合现实注册方法、终端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于工作区内的船体实物件中确定定位件;于所述定位件上选定实物标识点,并获取所述实物标识点的空间分布信息;在与所述定位件对应的零件模型上选定与所述实物标识点对应的模型标识点,并获取所述模型标识点的空间分布信息;基于所述实物标识点与所述模型标识点的空间分布信息,获取所述实物标识点与所述模型标识点之间的空间转换方式;基于所述空间转换方式,对所述船舶模型进行空间转换,以使空间转换后的新船舶模型配准至所述船体实物件上,从而无需额外设置定位标识即可快速、高效地实现船舶模型的混合注册。
-
公开(公告)号:CN11574013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62108.6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1D11/20 , G06F30/23 , G06F30/15 , G06T17/20 , G06F16/903 , G06F16/9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船舶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船舶曲板成型方法及成型设备。本申请船舶曲板成型方法采用数字孪生体,在获得曲板的物理特性信息后,在有一次成型的方案时能够直接快速对曲板进行加工。在没有曲板成型的方案时,采用三维仿真分析系统对模具的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弯板机采用仿真模拟出的模具形状成型出曲板,通过数据比对系统将成型出来的曲板形状与目标形状进行比对,如果不符合要求,则更新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参数,调整模具形状继续进行加工,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本申请通过三维仿真分析与弯板机配合,对曲板的成型过程不断完善优化,并将优化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提高了曲板的成型速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