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酸在抑制水产病原菌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9138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23874.2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棕榈油酸在抑制水产病原菌中的应用,涉及微藻中棕榈油酸的新用途。本发明发现微藻中提取的棕榈油酸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无乳链球菌都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而且微藻本来源于水体,是生态养殖环境食物链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开发基于微藻来源的抗菌棕榈油酸的新型渔药产品将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促进渔业绿色发展,为绿色渔药开发奠定基础。

    一种利用低聚物絮凝微藻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434354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611109098.X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低聚物絮凝微藻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向培养有微藻的培养液中加入低聚物,搅拌使微藻絮凝沉降,静置分层后,分离上层清液,得到絮凝后的培养液和微藻;所述的低聚物指氨基硅烷偶联剂醇溶液水解得到的混合低聚物。本发明方法通过往微藻培养液中加入低聚物,通过低聚物中的质子化氨基与微藻细胞表面由于羟基或硫酸根等集团而带的负电荷发生作用,达到消除细胞间表面斥力的效果,打破微藻在培养液中的平衡状态,同时,由于低聚物的空间位阻作用,使微藻细胞相互桥接而发生团聚沉降,从而达到絮凝采收的效果,采收效率可达90%以上,可广泛应用于分离采收微藻中。

    一种利用真眼点藻纲微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2250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70857.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6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真眼点藻纲微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涉及微藻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总脂的提取、棕榈油酸的浓缩等步骤。本发明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E.cf.polyphem)生产棕榈油酸具有绿色、安全的优势,而原料来源不受地理限制、无季节限制、全年持续采收,可以满足巨大的原料缺口。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浓缩微藻棕榈油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成本低且棕榈油酸纯度高,可适合大规模生产,为促进微藻来源的棕榈油酸产品的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种利用烟气絮凝微藻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4771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664294.7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烟气絮凝微藻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向培养有微藻的培养液中通入含二氧化硫烟气至产生微藻团聚絮体,静置,去除上层清液,得到絮凝后微藻;所述微藻指淡水微藻。本发明通过往微藻培养液中持续通入燃煤厂烟气,通过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水合物与微藻表面分泌的胞外多糖有机物作用,使得这些带有负电荷的胞外多糖有机物与二氧化硫水合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游离氢离子结合,消除细胞间表面斥力的效果,打破微藻在培养液中的平衡状态,达到使微藻细胞发生团聚沉降的效果,采收效率达到90%以上。该方法操作简易、分离效率高,成本几乎为零,可应用于分离微藻中。

    一种实现产油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296024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251480.5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41/12 C12M4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现产油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系统,包括倾斜甬道、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液流气升系统、液位控制系统及温度控制系统,倾斜甬道的低位端位于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上方,液流气升系统包括鼓气装置、高位槽和循环管道,高位槽的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出液口、高位槽的出液口位于倾斜甬道的高位端上方,鼓气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循环管道,液位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藻液的液位,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藻液的温度。本发明利用气升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进行藻液循环,并充分考虑产油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特性,可实现产油微藻低成本高密度培养。

    一种实现二氧化碳高效固定的光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329720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110251208.7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现二氧化碳高效固定的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金属支撑架、藻液喷淋单元、藻液循环系统及工业废气前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接入所述工业废气前处理单元;所述金属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上表面,用以支撑和固定所述藻液喷淋单元;所述藻液循环系统包括连通所述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和所述藻液喷淋单元的外循环管及驱动藻液循环的动力系统;所述藻液喷淋单元包括用以分散流下藻液的喷淋器和用以防止藻液喷溅并阻止藻液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透明幕墙。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喷淋式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方案,可用以实现微藻的高密度培养和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高效吸收。

    一种外置加固内部连通式平板光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86363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207405.9

    申请日:2011-07-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置加固内部连通式平板生物光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底槽、封闭式透明反应装置及反应器外置加固结构;所述封闭式透明反应装置安装于所述反应器底槽上;所述反应器外置加固结构包括若干组前加固模块和后加固模块,每组前、后加固模块设置于所述封闭式透明反应装置的前、后主体两侧,且所述前、后加固模块的内侧面分别紧贴所述封闭式透明反应装置的前、后主体。本发明外置加固内部连通式平板生物光反应器可实现较大规模体积培养,具有藻液循环效果好、结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和便于清洗的特点。

    一种实现藻液内外循环的光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96025B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110251491.3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现藻液内外循环的光生物反应器,包括低位平板光生物、高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中位光生物反应器及外循环管,其中:所述低位平板光生物和所述高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的内侧通过所述中位光生物反应器连通;所述低位平板光生物和所述高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的外侧通过所述外循环管道连通;所述高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设有通气管路;所述低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设置有两组通气管路,其中一组位于低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底部,另一组靠近所述低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的上表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耦合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其结合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和垂直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各自的优势,可实现高附加值微藻的低成本高密度培养。

    一种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生产EPA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8592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109898.7

    申请日:2012-04-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生产EPA的方法,藻株逐步放大培养后,并按接种比例20-30%,计算所需藻液的量;待藻液光密度OD750达到2.5时,转入户外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选用尿素或硝酸盐为氮源,氮元素浓度为2-6mM,控制培养光强为100-600μE/m2s,培养周期8-12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生产EPA的方法,可以实现EPA的高效生产。

    一种外置加固内部连通式平板光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86363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07405.9

    申请日:2011-07-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置加固内部连通式平板生物光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底槽、封闭式透明反应装置及反应器外置加固结构;所述封闭式透明反应装置安装于所述反应器底槽上;所述反应器外置加固结构包括若干组前加固模块和后加固模块,每组前、后加固模块设置于所述封闭式透明反应装置的前、后主体两侧,且所述前、后加固模块的内侧面分别紧贴所述封闭式透明反应装置的前、后主体。本发明外置加固内部连通式平板生物光反应器可实现较大规模体积培养,具有藻液循环效果好、结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和便于清洗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