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38626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74110.5
申请日:2012-10-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多孔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刚性双羧酸类和刚性氮杂环类有机配体为微孔材料的支撑墙壁,以具有多配位场几何构型的金属离子为中心金属,通过溶剂热自组装生长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双层有机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所制备的具有双层有机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孔道大小为5~20Å,是三维互通孔道。该微孔自组装材料具有特征荧光,在遇到硝基苯类易爆化合物时荧光减弱并发生明显红移,从而实现识别的目的。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可调控性强、在检验检测硝基苯类易爆化合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868991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28010.1
申请日:2006-06-2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C35/08 , C07C29/19 , B01J23/8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有机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取代基环己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搅拌和加热下,将碱水溶液直接滴加到苯酚类化合物、Ni-Al合金和水溶液中。由于Ni-Al合金和碱水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苯酚被体系内生成的氢气还原,生成环己醇类化合物。环己醇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原料丰富的石油产品苯酚类的深加工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为在水体系中的还原反应,不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实为一种绿色化学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3542C
公开(公告)日:2001-10-24
申请号:CN98122074.6
申请日:1998-12-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5/41
Abstract: 一种芳香酸或酯催化合成相应的芳香醛的方法,在以γ-Al2O3为载体经修饰的氧化锰催化剂存在下,芳香酸或其酯通过常压气相加氢制备相应的芳香醛,催化剂的活化和加氢反应连续进行。催化剂修饰剂为Zn、Zr、Cu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反应温度为350-500℃,氢气与芳香酸或其酯的摩尔比为10-200时,可制备含量大干98%的芳香醛产品,反应收率在8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02306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857247.0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49/08 , A61K9/51 , A61K47/04 , A61K31/704 , C01B32/15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2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核磁成像造影和递药功能一体的双铁基介孔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双铁基介孔碳纳米材料含有顺磁性纳米粒子偏磷酸铁和超顺磁性纳米粒子伽马氧化铁,偏磷酸铁与伽马氧化铁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介孔碳骨架中,颗粒尺寸1~20nm可调,偏磷酸铁与伽马氧化铁在介孔碳纳米材料中的质量含量是0.5%~10%,偏磷酸铁与伽马氧化铁的摩尔比是1:4。本发明提供的纳米材料实现了T1/T2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功能与递药功能的集成,且具有低细胞毒性的特点,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纳米诊疗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广泛易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79485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04809.9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71/04 , C07D519/00 , A61P35/00 , A61P35/02 , A61K31/444 , A61K31/4545 , A61K31/5377 , A61K31/506 , A61K31/501 , A61K31/496 , A61K3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式I所示的3‑(吡啶‑3基)‑7‑氮杂吲哚衍生物PI3Kδ抑制剂,其中R1,R2,R3,R4均具有本发明说明书中所限定的含义。式I所含化合物或其盐及相关药物组合可显著抑制PI3Kδ激酶的活性,对于PI3Kδ激酶过表达相关的疾病、病症、病症具有潜在的治疗应用,具有巨大的临床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72413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48938.0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71/04 , C07D519/00 , A61K31/5377 , A61K31/444 , A61K31/506 , A61K31/519 , A61K31/52 , A61K31/501 , A61K45/06 , A61P35/00 , A61P37/06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式I所示的氮杂吲唑联吡啶衍生物髓细胞增殖抑制剂,其中R1,R2,R3均具有本发明说明书中所限定的含义。式I化合物可显著抑制以MOLM‑16,HL‑60,MV‑4‑11为代表的髓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病症。本发明提供的式I或其盐或相关药物组合,具有优异的体内外抑制活性、良好的成药性,且生物利用度高,对脏器无明显损伤。因此,式I或其盐及相关药物组合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078751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0281240.6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氯化钠型的多孔晶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多孔晶态材料的骨架结构中同时含有锌四氧和车辅式两种二级结构单元,且两种二级结构单元交替链接共同构筑成氯化钠型的三维网络结构,制备方法是将锌盐与有机配体H2L1和H1L1经一步溶解热反应制备而得。本发明提供的多孔晶态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结构稳定性高,且孔道大小和孔道表面官能团的调控可衍生出系列同构的多孔晶态材料,在分子吸附分离、存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49879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803495.4
申请日:2019-08-28
IPC: C07D471/04 , A61P35/00 ,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吲哚类抗癌药物分子的微反应器串联合成方法,将反应液1和反应液2混合通入第一微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得到第一流出液,所述第一流出液与反应液3混合通入第二微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得到第二流出液,所述第二流出液与反应液4混合通入第三微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得到最终流出液,将所述最终流出液浓缩分离,即得吲哚类抗癌药物分子,所述反应液1为含5-溴-3-氨基-2-取代(R1)-吡啶的混合溶液,反应液2为取代(R2)苯磺酰氯,反应液3为含双联频哪醇基二硼的混合溶液,反应液4为含5-溴-7-氮杂吲哚衍生物的混合溶液,所述吲哚类抗癌药物分子为苯磺酰胺吡啶联氮杂吲哚类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反应效率高、副反应少、生产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037257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20005.7
申请日:2019-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共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共晶体分子式为(C20H25ClN2O5)·(C6H5COOH)·(Y)n,其中,Y为水分子、乙醇分子或异丙醇分子中的任一种,0≤n≤3,共晶体结晶于三斜晶系,P1手性空间群,晶胞大小:α=97.1~97.5°,β=92.2~92.6°,γ=111.5~112.1°,本发明改善现有左旋氨氯地平共晶体晶型的溶解性及稳定性,潜在地,在大规模生产片剂中有利于降压药片剂稳定性的提升及生物利用度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666887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11979.6
申请日:2017-01-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49/18 , A61K49/08 , A61K47/69 , A61K47/59 , A61K31/704 , A61P35/00 , C01B32/15 , C01B32/0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T1、T2双模式核磁成像及载药性能为一体的多功能介孔碳小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介孔碳小球含有T1造影剂顺磁磷酸钆,T2造影剂超顺磁氧化铁,造影剂其颗粒高度均匀分散在介孔碳小球的碳骨架中,磷酸钆和氧化铁的质量含量是0.5%~25%,磷酸钆、磁氧化铁的颗粒尺寸1~10nm;该多功能介孔碳小球在制备过程中,将铁—钆金属簇核物一步引入到介孔碳小球的前驱体中,然后经一步原位碳化制备而成。本发明实现了T1、T2双模式造影功能与载药功能的集成,同时具有低细胞毒性特点,实现了诊疗一体的功能,在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