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311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47256.5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浮力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三相复合材料,包括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泡沫和填充于所述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泡沫中的若干碳纤维管,所述碳纤维管呈二维最密堆积排列,相邻两个碳纤维管的中心间距为29.9~34mm,所述碳纤维管的壁厚为0.45~1mm;所述碳纤维管两端由端帽密封。本发明提供的三相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密度(0.2~0.4g/cm3),且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于3倍安全系数下具备500m水深使用性能。

    一种船艏声学平台吸隔声材料结构降噪效果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2511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1810855308.2

    申请日:2018-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结构噪声控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艏声学平台吸隔声材料结构降噪效果检测方法。在船艏声学平台内部建立试验系统,采用平台自噪声水平检测处理方法,通过直接利用基阵位置安装的自身阵列水听器测量自噪声,通过平均声能量的思想描述船艏声学平台内整个声场的分布,采用均方声压法计算船艏声学平台内部各个测点的均方声压级,并利用公式得到船艏声学平台内整个声场的均方声压级,作为船艏声学平台内自噪声水平的数据结果。本发明能够直观评价不同吸隔声材料结构对船艏声学平台自噪声的降噪控制效果,实现不同吸隔声材料结构对船艏声学平台自噪声的降噪控制效果的检测。

    一种层合复合材料蜂窝的成型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2380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1018291.9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一种层合复合材料蜂窝的成型制备方法,它涉及材料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层合复合材料蜂窝成型质量不高,结构尺寸可设计性不强,无法脱离人工操作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高性能单向复合材料预浸料和延展性良好的金属箔材料合理结合共固化,然后拉伸成型。该方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蜂窝成型质量较高,结构尺寸可设计性强,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脱离人工操作,机器独立完成制备,具备完全自动化生产条件。本发明应用于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制备领域。

    一种层合复合材料蜂窝的成型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2380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18291.9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一种层合复合材料蜂窝的成型制备方法,它涉及材料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层合复合材料蜂窝成型质量不高,结构尺寸可设计性不强,无法脱离人工操作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高性能单向复合材料预浸料和延展性良好的金属箔材料合理结合共固化,然后拉伸成型。该方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蜂窝成型质量较高,结构尺寸可设计性强,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脱离人工操作,机器独立完成制备,具备完全自动化生产条件。本发明应用于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制备领域。

    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碳纤维声障板

    公开(公告)号:CN11059999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04234.1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碳纤维声障板,包括障板主体、阻尼层和吸声层,所述障板主体的一侧紧密粘合有阻尼层,且障板主体的另一侧紧密粘合有吸声层,所述障板主体1采用外壳包裹碳纤维蜂窝芯材的结构形式,且碳纤维蜂窝芯材和外壳均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构成,所述外壳与碳纤维蜂窝芯材采用树脂胶接,所述碳纤维蜂窝芯材与外壳内形成空腔;本发明采用外壳包裹碳纤维蜂窝芯材的结构形式,将碳纤维蜂窝芯材与外壳形成数量众多独立、密闭的空腔作为隔声结构,利用阻抗失配效应,阻挡来自船尾的螺旋桨噪声、机械噪声及船体振动声辐射,降低这类噪声对水下探测设备的影响,从而提升设备探测性能。

    一种具有独立逃生舱室模块的快艇

    公开(公告)号:CN104890814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312715.5

    申请日:2015-0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独立逃生舱室模块的快艇,本发明通过可独立逃生的舱室模块及其他辅助设备实现安全逃生功能,可逃生的独立舱室模块采用仿胶囊式设计,是一个可独立于主船体的、可封闭的舱室,且直接坐在底部减振装置上,减振装置一般可采用气囊或弹簧,在独立舱室模块外壁两侧,通过钢丝绳穿过固定于独立舱室模块舱壁外的爆炸螺栓及艇体内壁上的金属猫爪,将独立舱室模块与艇体连接,顶部舱盖与独立舱室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可形成密闭空间,当快艇遭遇恶劣海况受损严重有淹没危险时,通过遥控爆炸螺栓,断开艇体与独立舱室模块之间的连接,切断独立舱室模块电力供应,使得独立舱室模块与艇体脱离,确保独立舱室模块内的人员安全逃生。

    具有反向断级的倒V型槽道滑行艇

    公开(公告)号:CN106080958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07065.7

    申请日:2016-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 Y02T70/14 B63B3/14 B63B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反向断级的倒V型槽道滑行艇,艇体由左右对称的两个侧片体以及中央槽道所组成,所述侧片体最低点位于舭部外折角线处,且外折角线以外为近似直壁的舷侧壁面,折角线以内为艇底滑行面,所述艇体底部的滑行面是横向斜升型,在艇体底部的内折角线处设有纵向上贯穿全艇的引气槽,所述艇体底部、在中央槽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断级,每个断级后均设置有凹槽,且断级始于引气槽,并向艇艉方向延伸至舭部。本发明在航行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冲压空气进行减阻和支撑艇重,并具有较小兴波和飞溅,使得航速较常规槽道滑行艇有了大幅提高。

    磁力吸附碰垫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9583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075482.7

    申请日:2014-0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磁力吸附碰垫,包括壳体、永磁吸附装置、控制杆机构和驱动轮,永磁吸附装置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永磁吸附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第一磁力滚轮和第二磁力滚轮,第一控制杆的第一端与第一磁力滚轮相连,第二控制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磁力滚轮相连,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的第二端均设置滑槽,第三控制杆的第一端设置凸起,凸起安装在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的滑槽里,永磁吸附装置伸出固定杆,驱动轮通过轴安装在固定杆上,第三控制杆的第二端与驱动轮相连,齿轮与驱动轮同轴、共同旋转,齿轮上缠绕有控制链,控制链伸出至壳体外部。本发明具有极强的安装性,具有足够的强度储备,可有效承载四级海况下各种形式的冲击载荷。

    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碳纤维声障板

    公开(公告)号:CN211376185U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21593210.0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碳纤维声障板,包括障板主体、阻尼层和吸声层,所述障板主体的一侧紧密粘合有阻尼层,且障板主体的另一侧紧密粘合有吸声层,所述障板主体1采用外壳包裹碳纤维蜂窝芯材的结构形式,且碳纤维蜂窝芯材和外壳均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构成,所述外壳与碳纤维蜂窝芯材采用树脂胶接,所述碳纤维蜂窝芯材与外壳内形成空腔;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壳包裹碳纤维蜂窝芯材的结构形式,将碳纤维蜂窝芯材与外壳形成数量众多独立、密闭的空腔作为隔声结构,利用阻抗失配效应,阻挡来自船尾的螺旋桨噪声、机械噪声及船体振动声辐射,降低这类噪声对水下探测设备的影响,从而提升设备探测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