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9667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05206.3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2J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个直流开关电源并联为负荷供电时的电源之间的并联直流电源负荷分配电路及该电路的控制方法。并联直流电源负荷分配电路,包括基准电流信号生成电路、除法电路、母线信号生成电路、第一负荷分配母线、第二负荷分配母线,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A/D转换电路、中央处理器、驱动电路和直流电源主电路。本发明可以实现按容量大小来合理分担负荷的控制目标。可以根据各个直流电源额定容量的不同,合理地分配各个电源所承担的负荷电流的大小,使得每个电源的带载情况基本相同,避免小容量电源输出电流过大和大容量电源输出电流过小的情况出现,进而有效提高并联运行的直流电源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5932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49969.0
申请日:2013-04-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发电机在线并机的三相不间断应急电源及其不间断控制方法,包括由A相、B相、C相、第一直流电源Vdc1、第二直流电源Vdc2、第一电容器Cdc1、第二电容器Cdc2组成的三相四线制结构,串联后的第一直流电源Vdc1和第二直流电源Vdc2与串联后的第一电容器Cdc1和第二电容器Cdc2并联,两个串联的直流电源和两个串联电容器的中点连接在一起,作为三相四线制结构的输出中性线,此中性线与发电机的中性点N连接在一起。本发明实现了应急电源系统与发电机组的无冲击完美切换和柔性控制,显著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71433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197518.0
申请日:2010-06-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 ,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具有储能装置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装置。定桨距风力机的输出轴与永磁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在一起;永磁发电机与调节电机同轴连接;永磁发电机的电枢绕组通过主并网开关接至电网;调节电机的电枢绕组与机侧变流器的交流端接在一起;机侧变流器的直流端与网侧变流器的直流端连接在一起;储能装置通过充放电装置连接在机侧变流器的直流端;网侧变流器的交流端接至变压器的低压端;变压器的高压端通过副并网开关接至电网。本发明将储能装置应用于永磁风力发电装置中,不仅可以实现稳定的变速恒频运行,还可以在对最大风能进行转化的同时,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灵活地改变发电装置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保电网的功率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701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910073437.7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2J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并联直流开关电源双均流母线均流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包括有N个并联运行的直流开关电源,其中N=1、2、……,所有直流开关电源通过两条不同的公共均流母线联系在一起。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包括直流电源主电路、中央处理器CPU、PWM生成电路、A/D转换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还具包括均流信号生成电路、第一均流母线和第二均流母线。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冗余度和抗干扰性;有利于提高电源系统及负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降低每个电源的调节频率,有效避免输出电流产生低频振荡;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输出电压质量,更好地满足负载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417702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810064802.3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下电机与推进器一体化装置。它包括电机外壳,设置于电机外壳两端的端盖,端盖与电机外壳之间密封,嵌有三相绕组的定子铁心固定在电机外壳的内侧,一端带有固定轴、另一端带有传动轴的转子通过轴承安装在电机外壳内、并且传动轴伸出端盖,螺旋桨固定在传动轴上,转子上贴有烧结型钕铁硼,定子铁心上装有位置传感器,控制器设置于电机外壳内,定子上的三相绕组与控制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的控制电缆由一端的端盖引出,导流罩通过支架固定在电机外壳上。由于采用了高牌号的烧结型钕铁硼作为磁钢,很大程度上缩小了电机的体积,减少了电机重量;整个装置结构变得紧凑了,总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158052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58469.7
申请日:2011-03-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热管散热器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通风结构。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柜体内设置有主风道,散热器模块布置于柜体内,散热器模块由基板、由设置在基板的上下和背面的铝锌板构成的壳体、安装在壳体内并与基板背面相连的热管构成,功率器件安装在基板的正面,若干散热器模块布置在柜体内,每个散热器模块的进风口侧装有风机、出风口侧与柜体内主风道或离心风机相连。本发明的基于热管散热器模块组成的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柜通过合理的风道采用风冷形式,可以达到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散热要求。这样就节省了水冷系统所占有的空间,也可以避免对冷却系统的维护,增加了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可靠性和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871433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1010197518.0
申请日:2010-06-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 ,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具有储能装置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装置。定桨距风力机的输出轴与永磁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在一起;永磁发电机与调节电机同轴连接;永磁发电机的电枢绕组通过主并网开关接至电网;调节电机的电枢绕组与机侧变流器的交流端接在一起;机侧变流器的直流端与网侧变流器的直流端连接在一起;储能装置通过充放电装置连接在机侧变流器的直流端;网侧变流器的交流端接至变压器的低压端;变压器的高压端通过副并网开关接至电网。本发明将储能装置应用于永磁风力发电装置中,不仅可以实现稳定的变速恒频运行,还可以在对最大风能进行转化的同时,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灵活地改变发电装置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保电网的功率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701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073437.7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2J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并联直流开关电源双均流母线均流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包括有N个并联运行的直流开关电源,其中N=1、2、……,所有直流开关电源通过两条不同的公共均流母线联系在一起。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包括直流电源主电路、中央处理器CPU、PWM生成电路、A/D转换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还具包括均流信号生成电路、第一均流母线和第二均流母线。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冗余度和抗干扰性;有利于提高电源系统及负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降低每个电源的调节频率,有效避免输出电流产生低频振荡;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输出电压质量,更好地满足负载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02040016U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20157178.9
申请日:2011-05-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3 , Y02E10/763 , Y02E7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太阳能调速运行的风力机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风力机、调速电机、输出轴、机侧变流器、直流母线、太阳能-电能转化装置、稳压电路、储能装置、充放电电路、网侧变流器、开关,调速电机一端与风力机相连、另一端与输出轴相连,机侧变流器的一端与调速电机的电枢绕组相连、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相连,太阳能-电能转化装置连接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母线相连,储能装置经过充放电电路连接直流母线,网侧交流器的直流端与直流母线连接在一起,网侧交流器的交流端连接开关,开关还连接电网。本实用新型响应速度快、动态特性好,有助于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1975981U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20063036.6
申请日:2011-03-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基于热管散热器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通风结构。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柜体内设置有主风道,散热器模块布置于柜体内,散热器模块由基板、由设置在基板的上下和背面的铝锌板构成的壳体、安装在壳体内并与基板背面相连的热管构成,功率器件安装在基板的正面,若干散热器模块布置在柜体内,每个散热器模块的进风口侧装有风机、出风口侧与柜体内主风道或离心风机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热管散热器模块组成的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柜通过合理的风道采用风冷形式,可以达到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散热要求。这样就节省了水冷系统所占有的空间,也可以避免对冷却系统的维护,增加了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可靠性和功率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