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587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1835.7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预测三维混合润滑条件下船用正时齿轮疲劳寿命的方法,涉及船舶柴油机仿真技术领域,通过计算正时齿轮副动态啮合性能,计算三维混合润滑性能,计算润滑‑接触状态下应力,计算相对疲劳寿命预测反馈。每一时刻根据上一时刻计算结果重新对四部分进行计算,考虑船舶柴油机正时齿轮典型瞬变工况和界面真实表面粗糙度影响,开展正时齿轮次表面三维动态应力计算以及疲劳寿命预测研究,揭示真实表面粗糙度、结构及材料等参数对润滑状态和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为船舶柴油机正时齿轮副摩擦学优化设计及疲劳寿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50319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783267.2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步骤如下:建立配气机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将挺柱、摇臂及气阀简化为集中质量,推导动力学微分方程,得到配气机构零部件动力学特性;建立凸轮‑挺柱接触分析模型,求解运行过程中波动的接触载荷;建立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获取的波动接触载荷,分析波动载荷下油膜状态,包括油膜压力、油膜厚度,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并优化了凸轮‑挺柱间接触载荷,可为改善凸轮‑挺柱间接触情况提供思路。采用了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波动接触载荷,分析了凸轮‑挺柱间润滑状态,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50319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83267.2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步骤如下:建立配气机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将挺柱、摇臂及气阀简化为集中质量,推导动力学微分方程,得到配气机构零部件动力学特性;建立凸轮‑挺柱接触分析模型,求解运行过程中波动的接触载荷;建立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获取的波动接触载荷,分析波动载荷下油膜状态,包括油膜压力、油膜厚度,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并优化了凸轮‑挺柱间接触载荷,可为改善凸轮‑挺柱间接触情况提供思路。采用了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波动接触载荷,分析了凸轮‑挺柱间润滑状态,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761749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88042.2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柴油机配气凸轮型线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缓冲段型线设计方程,确定缓冲段升程与包角参数,通过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对方程的各项系数进行求解,得到余弦‑等速缓冲段的表达式;建立基本段型线设计方程,并选取丰满系数与油膜厚度多目标函数对型线进行优化设计,得到目标函数与型线设计参数的表达式,得到基本段表达式;对缓冲段与基本段进行优化设计之后,利用两段间的升程连续以及速度连续条件,对方程各参数进行最后确定,保证缓冲段进入基本段时曲线的连续性。本发明可以使凸轮具有较大的丰满系数,获得较高的加速度值,同时保证运行过程中较好的润滑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54126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56257.X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F16H57/01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真实表面形貌的柴油机传动齿轮摩擦闪温预测方法,以柴油机正时传动齿轮副为研究对象,以三维线接触混合润滑模型为基础,建立一种考虑真实粗糙表面加工工艺、齿轮曲率变化、瞬态速度及载荷分配等影响因素的摩擦闪温预测方法,能够实现正时齿轮一个啮合周期内的瞬态摩擦‑温度预测,并能够分析表面粗糙度、工况和结构参数对摩擦系数和界面温升的影响,并且能够从磨损及胶合程度方面指导柴油机正时齿轮结构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98506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54998.7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三维表面加工粗糙度的柴油机正时齿轮润滑状态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考虑真实三维表面加工粗糙度、啮合过程中瞬态几何特征、运动学性能及载荷分配的齿轮润滑状态预测方法,实现不同粗糙度加工工艺及不同工况下齿轮的润滑状态预测,并能够分析结构特征参数对齿轮动态接触特性和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柴油机正时齿轮加工工艺选择及结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发明预测模型中计入了真实三维表面加工粗糙度、正时齿轮瞬态啮合几何、瞬态运动特性及瞬态分配载荷等影响因素,润滑状态预测精度高,并且能够从摩擦学角度指导齿轮结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0135081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16984.4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内燃机摩擦学专家系统设计方法,是一种针对内燃机摩擦学设计的一种新理念。本发明通过建立内燃机摩擦学设计大数据库,包括仿真数据和实验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对活塞组件模块、曲轴连杆模块、轴承模块、凸轮机构模块、齿轮模块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学习、分类和再创造,形成完整的内燃机摩擦学设计的专家系统。本发明提高了运算速度,回避数值算法收敛难等问题。同时,在学习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人工智能的内燃机摩擦学设计方法可以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形成新的设计方案,再将新的设计参数作为新的经验,累积到原有的数据库中,不断更新,以修正现在的模型,实现算法的自动持续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1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452265.5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动力建模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锥形梁链式梁结构自由振动特性解析分析方法。形成基于贝塞尔方程形式的锥形梁传递矩阵表达式,同时得到的传递矩阵表达式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与其他不同特征梁的传递矩阵联接,求解含锥形梁的链式梁结构的自由振动特性基于链式梁结构的典型边界条件,锥形梁以及其他特征量梁的传递矩阵,可获得场传递矩阵下的奇异子矩阵,推导得到超越方程,求解方程得到链式梁结构的自由振动频率特性,得到固有频率将固有频率反带入传递矩阵,进一步求解得到链式梁结构阵型,从而实现含锥形梁链式梁结构的固有特性求解。本发明用以解决含锥形梁的链式梁结构缺少分析解析表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69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12186.4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B63B7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用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考虑摩擦效应的船用配气凸轮轴系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凸轮轴负载扭矩计算:基于配气机构的构成和操作条件,计算凸轮轴在操作过程中受到的负载扭矩;S2,配气凸轮轴系扭振计算:基于配气凸轮轴负载扭矩的激励条件,结合凸轮轴系的物理属性,物理属性包括刚度、阻尼以及转动惯量,分析凸轮轴系的扭振现象以及摩擦效应对振动特性的影响;S3,综合结果分析与影响评估:对扭振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关注摩擦效应对凸轮轴系的影响。本发明,通过分析齿轮传动作用力和凸轮副接触摩擦力,理解凸轮轴系的动态行为,增强了动力学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68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33811.9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7/11 , G06F111/10 , G06F119/16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真实机加表面下船用斜齿轮三维有限长混合润滑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考虑真实机加表面下斜齿轮混合润滑分析模型:将斜齿轮啮合副接触几何模型等效转换为两个反向圆台的滚动接触过程,并纳入真实表面的粗糙度特性,预测油膜厚度,通过计算混合润滑下的接触压力变化,同时考虑瞬态载荷的影响,确保油膜压力分布与实际载荷相匹配;S2,实施数值计算方法:对混合润滑分析结果进行计算;S3,计算结果分析与评估:揭示润滑状态的特性,以及评估不同工况下斜齿轮的性能。本发明,确保油膜压力分布与实际载荷相匹配,从而提高斜齿轮传动的效率和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