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5857743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1654653.3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普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调控变形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混凝土支撑、凹槽式混凝土围檩和液压千斤顶,凹槽式混凝土围檩的内侧与混凝土支撑刚性连接,凹槽式混凝土围檩的外侧朝向基坑围护墙,且凹槽式混凝土围檩的外侧沿周向方向设有多个凹槽,液压千斤顶设置于凹槽内,两端分别抵在基坑围护墙和凹槽式混凝土围檩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基坑施工期间根据变形监测动态调控混凝土支撑的轴力,能主动对围护墙提供可靠的反力控制变形,又能补偿混凝土徐变收缩、温度收缩等产生的水平变形,有利于减少对基坑周边环境的扰动。
-
公开(公告)号:CN212406223U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20346612.7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有保留建筑的承载传力结构,包括:承载梁,位于既有保留建筑下方并承担所述既有保留建筑的载荷;竖向承载力构件,围绕所述既有保留建筑设于土层内;转换梁,用于连接所述承载梁和所述竖向承载力构件,从而将承载梁承担的载荷传递至竖向承载力构件。本实用新型既有保留建筑下方的承载梁可承载荷载,受力体系由所述承载梁通过转换梁传递至所述竖向承载力构件,最终由竖向承载力构件承载既有保留建筑整体的重量并将载荷向地下传递。本实用新型不会对既有保留建筑造成损伤,且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保护;可直接在既有保留建筑的下方施工基坑,对于作业场地面积的要求不高。
-
公开(公告)号:CN210636441U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920995459.8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向隔墙。导向隔墙位于地下结构之中,包括两面相对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墙,两面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之间的空间用于设置基坑围护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从所述地下结构的顶板向下延伸到所述地下结构的底板,每一面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内设置有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的下端植入所述地下结构的底板内。本实用新型将基坑围护结构的作业区与地下结构的其他区域进行了分隔,一方面可以避免地下水涌入其他非作业区;另一方面能够形成足够的护壁泥浆液面高度,避免土壁坍塌;导向隔墙还起到对既有地下结构进行加固补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向隔墙,针对既有地下结构这一特定条件,避免了施工过程安全风险大,施工周期长,经济性差等缺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8597179U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23048717.2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控变形的组合式支撑结构,包括:基坑围护墙,所述基坑围护墙内侧连接有钢埋板,所述钢埋板安装在钢支撑的一端,所述钢支撑远离与钢埋板连接的一端安装有轴力控制装置,所述轴力控制装置还连接在混凝土支撑的一侧,所述混凝土支撑固定连接在立柱上。传统支撑技术采用被动受力模式,其支撑无法主动增大轴力以有效支承基坑围护墙;此外,由于传统支撑结构不可避免存在收缩、徐变等问题,导致支撑轴力损失,进而造成基坑围护墙变形增大的问题。本专利公开一种可主动调控变形的支撑结构及其实施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450872U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22110422.1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主体结构承台的斜抛撑基础,包括先浇筑主体结构下翻承台和主体结构底板,所述先浇筑主体结构下翻承台的上方为主体结构底板,所述先浇筑主体结构下翻承台的内部插设有预留插筋和预留柱插筋,所述先浇筑主体结构下翻承台的下方设置有主体结构工程桩,所述先浇筑主体结构下翻承台的后靠侧设置配筋垫层,所述先浇筑主体结构下翻承台的顶部插设有斜抛撑和主体结构柱;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结构底板无需为设置斜抛撑而分块施工,因此底板分块施工缝将减少,同时通过设置止水起口,止水腻子条,预铺防水卷材,止水钢板等防水措施,增强底板结构防水能力,有利于底板结构防水。
-
公开(公告)号:CN211008655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1433491.3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穿地铁支护结构,包括工作井,工作井沿现有地铁站两侧往地下竖向延伸;支撑架,支撑架设置于现有地铁站下方并连通工作井,支撑架构成下穿地铁的通道,包括管幕墙;连接件,连接件连接支撑架、工作井和现有地铁站,用于防止现有地铁站变形。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管幕支护刚度大,对上部车站承托能力强,能够有效控制上部车站的变形,减小新建结构与现有车站竖向净距,节约造价;其次,采用管幕墙与冻结管结合的方式,管幕作为支护结构,冻结帷幕与管幕锁口一起形成两道止水帷幕,保证止水的同时减小冻结体量,较好的控制冻胀融沉对现有地铁站的变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10636443U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921178869.X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上方基坑加固结构,包括底层加固结构,底层加固结构设置在隧道上方并沿隧道两侧向地下纵向延伸;浇筑板层,浇筑板层设置在底层加固结构上方,包括多个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横跨在隧道上方并连接底层加固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底层加固结构与桩基础一起作用在盾构隧道上方和两侧,对盾构隧道起到“包裹式”保护,由于桩基础底部嵌入地下较深层的抗拔和抗压持力层,因此基坑开挖卸载和结构上盖加载过程中产生的扰动荷载可以通过底层加固结构与桩基础向地下深处的持力层传递,避免上述扰动荷载直接作用在盾构隧道结构上,从而有效降低后续施工建设对现有地铁盾构隧道的影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