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1006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338497.4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竹子变竹节特征的仿生吸能管,包括圆柱形吸能单元,吸能单元包括吸能环体,吸能环体沿径向分布有1‑3层,吸能环体包括外环体、内环体以及随形设置在外环体和内环体之间沿环向均布的内凹四边形,外环体、内环体、内凹四边形的厚度相同;其中外层吸能环体的内环体作为相邻内层吸能环体的外环体存在,相邻吸能环体的内凹四边形共用一段圆弧平面且其形心在同一直线上;吸能单元由上至下依次轴向对应排列构成仿生吸能管,其中各吸能单元的高度由上至下依次减少,各吸能单元外环体的厚度由上至下依次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5563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56531.0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6/215 , G06N3/08 , G06F113/14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双相材料复合管性能预测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复合管模型,选取金属与复合材料的属性作为数据库的部分内容;并对该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清理;采用PCA进行变量筛选,获得后续纳入模型的变量;通过随机选取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结合R^2的评价方法确定最终数据集选择方式以及对应的权值与阈值;建立最终的神经网络模型,再用测试数据集对上述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评估。本发明利用机器学习与已知数据相结合,利用数据进行驱动的模式对复合管吸能的性能进行预测,当复合管参数发生变化时,只需通过改变模型中有限变量就能得到新的模型以适应新的复合管,节省了实验以及仿真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45106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90307.3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F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吸能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提高吸能结构非轴向冲击下吸能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择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是由微元胞吸能体沿X向和Y向依次阵列构成的吸能结构,微元胞吸能体沿X向和Y向阵列规模大于6排;步骤S2、将吸能结构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划分为N圈不同的区域,吸能结构的中央区域为第1圈区域,中央区域外的区域依次为第2圈区域、第3圈区域……第N圈区域,吸能结构最外圈区域的微元胞吸能体的壁厚保持不变,之后按照微元胞吸能体的壁厚由第N圈区域向第1圈区域依次递减的方式对吸能结构的壁厚进行加工,使吸能结构为环形梯度分布形式。该方法获得的吸能结构在各冲击角度下均具有很好的吸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78946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911112450.9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海螺仿生的梯度孔隙率微结构汽车内前围声学包结构,包括硬层多孔材料层、微结构材料层、防渗层、微结构材料层和软层多孔材料层,硬层多孔材料层和软层多孔材料层为孔隙率梯度结构的材料层,防渗层采取海螺仿生共振吸声结构,防渗层包括中间的防渗层主体部分Ⅰ和两侧面的海螺仿生结构部分Ⅱ,海螺仿生结构部分Ⅱ上带有多个均布排列的空腔开口,所述空腔开口内带有多个螺旋递进依次排列的空腔室,所述空腔室通过每个空腔室伸出的室连通管实现连通,空腔室的内表面铺设有吸音材料层;硬层多孔材料层与防渗层、软层多孔材料层与防渗层之间分别增加一层微结构材料层,微结构材料层采用负泊松比内凹三角形结构。本发明有效提高吸隔声性能,能在汽车前舱发生碰撞时提高前围板的耐撞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3291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711265376.5
申请日:2017-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特殊微元胞填充层的新型汽车发动机罩,包括发动机罩外板、负泊松比元胞填充层、发动机罩内板;所述负泊松比元胞填充层是由多个微元胞排列组合而成;所述微元胞由四个吸能件组合构成,四个吸能件的顶端、底部均通过一个正方体的连接块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吸能件包括上水平连接部、第一吸能部、第二吸能部、传力部、第三吸能部、下水平连接部;其中,上水平连接部与第一吸能部连接,第一吸能部与第二吸能部连接,第一吸能部与第二吸能部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第二吸能部与传力部连接;传力部与第三吸能部连接,第三吸能部与下水平连接部连接,第三吸能部与下水平连接部之间的夹角β为钝角。该发动机罩结构简单,碰撞时吸能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99122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40431.1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50/126 , H01M50/131
Abstract: 一种具有负泊松比分层四边形吸能结构的电池包三明治外壳,包括壳体、吸能结构;吸能结构包括吸能单元、倒置吸能单元,相邻两个吸能单元之间设有倒置吸能单元;吸能单元包括第一吸能胞体、设在第一吸能胞体内的第二吸能胞体;第一吸能胞体为底边内凹的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内凹角θ1为钝角,内凹角的顶点处在第一吸能胞体顶角的角平分线上;第二吸能胞体为底边内凹的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内凹角θ2为钝角,第二吸能胞体的两个斜边分别与第一吸能胞体的两个斜边平行设置,第二吸能胞体的内凹底边与第一吸能胞体的内凹底边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吸能胞体的三个顶点处分别通过直线连接壁与第一吸能胞体的三个顶点连接。该外壳结构简单,兼顾吸能效果和抗冲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22416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1171090.2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R19/18
Abstract: 一种具有冲击角度适应性的仿生复合吸能结构,包括沿X向和Y向依次排列的微元胞吸能体,微元胞吸能体包括第一正六棱柱吸能体、第二正六棱柱吸能体、V型连接臂;第二正六棱柱吸能体设置在第一正六棱柱吸能体内部,第二正六棱柱吸能体相对的两个侧棱与第一正六棱柱吸能体相对的两个侧棱在同一直线上;12个所述的V型连接臂中每两个V型连接臂为一组,每两个V型连接臂的一端对接后固定在第二正六棱柱吸能体的侧棱上,两个V型连接臂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正六棱柱吸能体的两个侧面,形成6个正六棱柱反阻吸能单元,相邻两个正六棱柱反阻吸能单元之间有两侧内凹的六边形负泊松比吸能单元。该结构在轴向与大角度碰撞工况下均具有优异的吸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20614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139076.1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E01F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仿生树叶的声波衰减板及高架桥降噪装置和控制方法,声波衰减板由衰减块相互铰接组成,所述衰减块由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首尾连接而成,所述衰减块中部固定有磁极子,且衰减块开有三角形镂空区,所述三角形镂空区边缘为锯齿形,所述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相接处固定有铰接点,衰减块之间通过铰接点进行铰接,所述磁极子中含有铝铁硼,每个衰减块中磁极子中铝铁硼所占比例不同即磁性强弱不同。通过传感器单元和控制单元来控制电磁转换装置的磁场大小,可以实现根据环境噪声的等级主动的变换结构,增加了吸音和隔音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560436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810398128.6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微结构能量回收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本体,微结构填充部件,高强橡胶块、悬臂梁压电振子和能量捕获电路;减速带本体截面呈梯形,减速带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微结构填充部件、高强橡胶块、悬臂梁压电振子以及能量捕获电路;微结构填充部件由三维点阵排列的X形内凹微结构元胞构成;高强橡胶块布置在减速带本体斜坡面处用于减速带与地面以及悬臂梁压电振子的固定;悬臂梁压电振子包括中间弹性极板,两侧的压电片以及前端集中质量块,压电片连接在中心弹性极板上形成双晶压电结构并通过导线实现并联;悬臂梁压电振子在实际应用中是多个相同结构均匀间隔地分布在减速带长度方向上且并联连接;能量捕获电路内嵌在高强橡胶块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645298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876625.7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保护的双平台填充结构,包括至少四个微元胞,所述微元胞由两个对称的内凹三角胞元体组合构成;所述内凹三角胞元体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吸能件、第二吸能件;所述第一吸能件、第二吸能件的顶端和底部均通过一个连接块连接;第一吸能件包括上水平连接部、第一吸能部、第二吸能部、传力部、第三吸能部、下水平连接部;所述微元胞在X向、Y向上依次排列组合,相邻两组微元胞之间形成八边形吸能区,该填充结构利用八边形吸能区即可实现对人与汽车的双向保护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