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7041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50412.7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溶液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阵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有机薄膜晶体管阵列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衬底、水溶性聚合物表面修饰层、源漏电极、有源层、绝缘层、界面修饰层和栅极;其中有源层与水溶性聚合物表面修饰层、源漏电极直接接触;所述源漏电极和栅极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本发明通过对沉底进行亲水处理,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制备了超短沟道长度的全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阵列,制备工艺简单、高分辨率、可实现大面积的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在集成电路、有机发光显示屏的有源驱动背板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296270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252193.6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C23C14/08 , C23C14/34 , H01L29/7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掺杂氧化锌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掺杂氧化锌半导体材料是在ZnO材料中同时掺入In、Sn以及Ni;其成份为NiaSnbIncZndO,其中,0.01≤a≤0.09、0.01≤b≤0.09、c=0.3、d=0.6且a+b+c+d=1。应用掺杂氧化锌半导体材料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包括玻璃基板、栅极、绝缘层、沟道层、源极和漏极;栅极位于玻璃基板中心上部,绝缘层覆盖在栅极上端,沟道层设置在绝缘层中部上端,位于栅极正上方,沟道层左右两端伸出栅极;源极和漏极分别覆盖在沟道层的两端并且相互间隔;沟道层材料为掺杂氧化锌半导体材料。该薄膜晶体管具有载流子迁移率高、稳定性好以及开关比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222468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170577.3
申请日:2011-06-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9G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交流像素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包括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存储电容和OLED,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数据线,栅极接第一扫描控制线,源极接存储电容A端,第二晶体管漏极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栅极接存储电容A端以及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源极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以及存储电容B端,并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与地相连,第三晶体管漏极接电源线,栅极接发光控制线,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第二扫描控制线,源极接参考电位。本发明使OLED工作于交流驱动方式从而促进OLED从退化中恢复特性,有效提高OLED工作寿命,并可有效补偿薄膜晶体管阈值电压漂移和OLED开启电压的退化而提高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0078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194312.2
申请日:2010-06-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控制的发光二极管寿命测试方法及系统,由计算机内的控制模块控制恒流恒压源输出,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计算机内的控制模块通过温度湿度控制箱控制发光二极管寿命测试时的温度湿度环境;光传感器采集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并转换为电信号即亮度值输出,计算机控制电信号采集装置实时批量采集亮度值并反馈给计算机内的亮度分析模块;亮度分析模块对电信号采集装置批量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抽样分析判断,存储并输出测试分析结果;发光二极管的寿命测试包括恒定电流、恒定电压和恒定光强三种测试模式。本发明适用于有机/无机发光二极管,安全性、可靠性高,测试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206210797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140125.5
申请日:2016-10-1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L27/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OLED显示屏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OLED显示屏具有如下所述的像素结构:在每个像素旁沿Data线或Gate线方向增加裸露的Vcom走线,在显示区外与Vcom输入端连通;每个像素由下至上依次为TFT电路区、ITO像素电极、有机功能层和共同电极,每个像素中的共同电极与像素旁的Vcom走线连通,不同像素中的共同电极连通或者不连通。本实用新型在显示屏基板设计上预留裸露的Vcom走线,极大地缩短了供电距离,使得溶液加工的电极材料低电导率的缺点得到克服。
-
公开(公告)号:CN210272429U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20523781.0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透明衬底,阴极、量子点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及金属阳极,所述阴极为透明的氮化镓材料。针对现有的量子点材料电致发光器件存在的能级不匹配问题,采用了透明的氮化镓材料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及电子注入层,结合氮化镓材料的高的电子迁移率及其与量子点材料的LUMO能级匹配的表面功函数,有利于降低量子点器件的启亮电压,提升其电致发光效率与工作寿命,推动量子点材料在下一代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应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2110796U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20214885.7
申请日:2011-06-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9G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交流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存储电容和OLED,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数据线,栅极接第一扫描控制线,源极接存储电容A端,第二晶体管漏极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栅极接存储电容A端以及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源极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以及存储电容B端,并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与地相连,第三晶体管漏极接电源线,栅极接发光控制线,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第二扫描控制线,源极接参考电位。本实用新型使OLED工作于交流驱动方式从而促进OLED从退化中恢复特性,有效提高OLED工作寿命,并可有效补偿薄膜晶体管阈值电压漂移和OLED开启电压的退化而提高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