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汽温控制系统中减温水冲击导前汽温测点的动态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3961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308005.6

    申请日:2013-07-22

    Abstract: 一种锅炉汽温控制系统中减温水冲击导前汽温测点的动态补偿方法,所述方法在电站锅炉的过热、再热汽温串级控制系统中设置减温水冲击导前汽温测点修正系数在线计算模块,由该模块在线计算出减温水冲击导前汽温测点的修正系数,将汽温设定值与被控汽温反馈值的偏差除以此修正系数以补偿惰性区对象增益的变化,将副调节器的输出乘以此修正系数以补偿导前区对象增益变化,从而实现减温水冲击导前汽温测点的动态补偿。本发明实现了对汽温控制系统中减温水冲击导前汽温测点的动态补偿,具有补偿效果好、现场实施方便、控制效果好等优点,可保证电站锅炉过热、再热汽温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高电站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种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多目标经济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39967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33338.6

    申请日:2014-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多目标经济调度方法,包括步骤:步骤S1,生成调度周期内可能的风电出力场景并将场景缩减为S个;步骤S2,建立所述方法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包括总发电费用、各场景下各时刻的功率平衡水平和旋转备用水平,约束条件包括火电机组的出力上下限约束、爬坡率约束和最小开停机时间约束;步骤S3,通过建立各目标函数的隶属度函数来进行模糊化处理;步骤S4,取各隶属度函数的最小值为全局满意度指标;步骤S5,求解满足步骤S2所述约束条件并使得步骤S4所述全局满意度指标最大的经济调度结果。发明提供的经济调度方法,适合于求解含风电场和火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调度结果权衡了多个优化目标。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87870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304745.8

    申请日:2012-08-25

    Abstract: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方法,它采用非线性滤波器将机组负荷指令分解为缓慢变化的稳态负荷指令和快速变化的暂态负荷指令两部分,稳态负荷指令送入原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暂态负荷指令分成两路,一路经过一阶惯性环节后迭加到供热抽汽调节蝶阀开度指令上,另一路经过调节蝶阀开度对机组发电负荷的传递函数环节后,反向迭加到机组发电负荷信号上,再将迭加后的信号作为原协调控制系统发电负荷反馈信号。本方法不仅不会对热用户产生影响,而且具有机组负荷响应速度快、调节范围大、调节方式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有效缓解北方电网冬季调频能力不足的矛盾。

    一种适用于深调峰运行的火电机组柔性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248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1019684.1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深调峰运行的火电机组柔性协调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是在传统机跟炉方式协调控制系统基础上,增加一个燃料量指令对发电负荷指令的反向补偿通道,同时利用主蒸汽流量信号构造柔性因子,由该柔性因子以乘积的方式对反向补偿通道的增益进行修正,得到反向的发电负荷指令偏置值,利用反向的发电负荷指令偏置值对机组发电负荷指令进行修正,达到在常规负荷工况下优先保证发电负荷和汽轮机前蒸汽压力的控制品质,在深调峰工况下优先保证燃烧稳定性性的目的。本发明通过燃料量指令对发电负荷指令的反向补偿通道来降低燃料量指令的变化速率和向下变化的幅度,保证了各种工况下的控制效果,能满足火电机组常规负荷工况和深调峰工况的控制要求。

    一种基于分布式换能的清洁供热集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6456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13731.X

    申请日:2022-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换能的清洁供热集成系统,属于分布式储能领域,集成供热系统包括:换热站、电锅炉、光热集热器、电热泵、第一循环泵、一次网供热管路及二次网供热管路;换热站通过一次网供热管路与总供热源连通,通过二次网供热管路与建筑用户的供热入口及回水端连通,以形成第一支建筑用户供热回路。电锅炉与建筑用户的供热入口及回水端连通,以形成第二支建筑用户供热回路。光热集热器与建筑用户的供热入口连通;电热泵与建筑用户的回水端及光热集热器连通,以形成第三支建筑用户供热回路。在第一循环泵的作用下驱动工质在二次网供热管路内流动,对建筑用户进行供暖,提高了二次网的供热效率,并实现了大热网的稳定供热。

    一种光伏热-地源热耦合的双蒸发器混合供热供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77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44978.9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热‑地源热耦合的双蒸发器混合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光热集热器、地埋管、地暖盘管、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冷凝器;光伏光热集热器用于获取光伏发电产生的余热;地埋管用于在冬季运行模式下获取地热并传递至第二蒸发器,在夏季运行模式下释放热量;第一蒸发器用于将获取的余热热量交换至热泵循环回路;第二蒸发器用于在冬季运行模式下将获取的地热热量交换至热泵循环回路,在夏季运行模式下将吸收的房屋热量交换至热泵循环回路;冷凝器用于对热泵循环回路输出的蒸汽进行冷凝;地暖盘管用于在冬季运行模式下进行供热,在夏季运行模式下吸收房屋热量,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太阳能热电利用、地源热泵领域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