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3497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780184.2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4D19/10 , F24D3/10 , F24D3/14 , F28D20/00 , F28F27/00 , G06F30/20 , G06F111/06 , G06F119/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网动态供热策略确定方法,属于供热领域,首先通过结合供热系统中换热器、管道、围护结构的动态标准热阻模型,构建供热系统的整体动态热量流模型,从而建立了热源供水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函数关系,然后确定以室内温度波动最小和全天碳排放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热网动态协调优化模型,最后根据实时的室外温度,迭代计算维持室内温度稳定的热源供水温度,为基于温度调节的热网动态优化运行提供了供热策略,在降低了碳排放的同时提升了用户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7650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73489.5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4D19/10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供热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区域清洁供热技术领域。该供热系统控制方法首先优化获得供热系统在整体运行条件下的最优节点温度,然后建立包含节点温度与工质热容量流逻辑关系的多变量耦合比例控制器,从而利用多变量耦合比例控制器输出实时工质热容量流,去控制供热系统,直至供热系统的节点温度达到最优节点温度,为供热系统制定了最优调控策略,解决了供热系统的动态变流量控制问题,使供热系统保持在稳定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41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29814.2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F18/15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19/06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3/08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效与碳排放诊断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碳排放分析技术领域。通过对电厂的历史运行参数数据删除异常数据和重复数据,补全缺失数据,舍弃非稳态数据,实现数据清洗;针对参数取舍问题,提出了融合主观经验与客观数据信息的筛选方法,提高了数据精确度;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能效与重要运行参数关系模型或碳排放与重要运行参数关系模型;最终通过全局敏感性分析,从全局视角得到各个参数对系统能效或碳排放的影响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32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74441.2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志宇 , 王泽森 , 郝俊红 , 刘瑛琳 , 赵天琪 , 梁浩 , 张广韬 , 梁伟宸 , 王亚娟 , 王长瑞 , 刘博 , 李梁 , 樊淑丽 , 黄天啸 , 谢欢 , 李烜 , 刘苗 , 李雨 , 王星策 , 杨云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运行参数优化方法及装置,涉及电网参数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配电网优化子目标构建配电网优化目标;所述配电网优化子目标包括配电网单日内节点电压平均偏差子目标、有功网络损耗子目标和单日内碳排放量子目标;构建预设约束条件;所述预设约束条件包括配电网约束条件和电热负荷约束条件;基于所述配电网优化目标和所述预设约束条件进行求解,得到配电网单日内节点电压平均偏差优化值、有功网络损耗优化值和单日内碳排放成本优化值。所述装置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网运行参数优化方法及装置,能够保证配电网运行全局优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26456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13731.X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换能的清洁供热集成系统,属于分布式储能领域,集成供热系统包括:换热站、电锅炉、光热集热器、电热泵、第一循环泵、一次网供热管路及二次网供热管路;换热站通过一次网供热管路与总供热源连通,通过二次网供热管路与建筑用户的供热入口及回水端连通,以形成第一支建筑用户供热回路。电锅炉与建筑用户的供热入口及回水端连通,以形成第二支建筑用户供热回路。光热集热器与建筑用户的供热入口连通;电热泵与建筑用户的回水端及光热集热器连通,以形成第三支建筑用户供热回路。在第一循环泵的作用下驱动工质在二次网供热管路内流动,对建筑用户进行供暖,提高了二次网的供热效率,并实现了大热网的稳定供热。
-
公开(公告)号:CN11523497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80184.2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4D19/10 , F24D3/10 , F24D3/14 , F28D20/00 , F28F27/00 , G06F30/20 , G06F111/06 , G06F119/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网动态供热策略确定方法,属于供热领域,首先通过结合供热系统中换热器、管道、围护结构的动态标准热阻模型,构建供热系统的整体动态热量流模型,从而建立了热源供水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函数关系,然后确定以室内温度波动最小和全天碳排放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热网动态协调优化模型,最后根据实时的室外温度,迭代计算维持室内温度稳定的热源供水温度,为基于温度调节的热网动态优化运行提供了供热策略,在降低了碳排放的同时提升了用户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77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44978.9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热‑地源热耦合的双蒸发器混合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光热集热器、地埋管、地暖盘管、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冷凝器;光伏光热集热器用于获取光伏发电产生的余热;地埋管用于在冬季运行模式下获取地热并传递至第二蒸发器,在夏季运行模式下释放热量;第一蒸发器用于将获取的余热热量交换至热泵循环回路;第二蒸发器用于在冬季运行模式下将获取的地热热量交换至热泵循环回路,在夏季运行模式下将吸收的房屋热量交换至热泵循环回路;冷凝器用于对热泵循环回路输出的蒸汽进行冷凝;地暖盘管用于在冬季运行模式下进行供热,在夏季运行模式下吸收房屋热量,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太阳能热电利用、地源热泵领域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