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77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92330.4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广东中科亚湾科技有限公司 ,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D317/36 , B01J31/02 ,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微通道反应器内合成碳酸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组合式微通道反应器内,以CO2与环氧化合物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碳酸酯;所述组合式微通道反应器的组合方式为不同内径与段数的微通道反应器的串联组合。本发明采用组合式微通道反应器强化CO2转化合成碳酸酯,同时引入离子液体复合催化体系,提高了反应效率,实现了环氧化合物的高效温和转化,进而获得较高的碳酸酯收率、选择性以及时空收率,为温和条件下高效合成碳酸酯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12018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66051.1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209/28 , C07C211/08 , B01J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甲基二丁胺的合成方法,取二丁胺与有机酸反应,得到二丁胺有机酸盐;之后所述二丁胺有机酸盐与甲醛发生N甲基化反应,产物用萃取溶剂萃取后作精馏处理,得到最终产物N‑甲基二丁胺。该合成方法以甲醛作为碳源和还原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通过控制各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使二丁胺的转化率高于99%,最终合成得到的N‑甲基二丁胺的选择性在9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42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90358.0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D317/38 , B01J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双效离子液体复合体系促进CO2环加成反应和抑制卤化副产物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卤素离子催化CO2环加成反应合成碳酸酯时副产卤代醇的问题。所述方法为以环氧化合物为原料、弱碱性离子液体抑制剂配合高活性卤素离子液体形成双阴双阳复合离子结构,该多活性位点及其弱碱性功能可起到催化主反应‑抑制副反应的协同作用,实现环状碳酸酯的高选择性合成。本发明设计的复合离子液体体系制备方法简单便捷,可达到催化和抑制的双效目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417534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710470046.3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69/96 , C07C68/06 , C07C31/20 , C07C29/128 , C07D317/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产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的系统和工艺。所述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碳酸乙烯酯制备单元和碳酸乙烯酯醇解单元;所述碳酸乙烯酯制备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床反应器和脱轻罐;所述固定床反应器内填充有固载离子液体催化剂。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以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纯化后与醇解反应催化剂混合,在反应精馏塔中与甲醇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提高了环氧乙烷的转化率,且避免了传统均相催化剂与碳酸乙烯酯分离的工序,从而降低了工艺能耗,简化了工艺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6626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67565.X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合成丁二胺的关键酶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鸟氨酸脱羧酶的基因,所述鸟氨酸脱羧酶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本发明通过进一步优化反应体系,提高了丁二胺合成能力,能够更加高效合成丁二胺。
-
公开(公告)号:CN1195069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70671.9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25B11/032 , C25B11/065 , C25B11/075 , C25B11/081 , C25B3/07 , C25B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催化转化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碳酸酯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含氮聚离子液体作为前体,设计制备了新型含氮聚离子液体基的功能化氮掺杂碳纳米管材料作为第一催化剂,第一催化剂与气体扩散层制成阴极材料,以聚离子液体基氮掺杂碳纳米管材料负载钯作为电解液反应的第二催化剂。整体电催化体系包括上述电极材料、第二催化剂、反应电解液及反应装置,其中低碳醇(甲醇、乙醇)既作为电解液溶剂又作为反应物,通过电极材料、第二催化剂和电解液的协同作用在电解池反应装置中进行恒电位电解反应合成碳酸酯。本发明电催化CO2直接合成碳酸酯的方法,采用新型含氮聚离子液体基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催化材料同时作为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的主体,体系简化,制备便捷,合成高效,促进在温和条件下CO2和低碳醇电合成有机碳酸酯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4999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50799.9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 ,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IPC: B01J8/22 , B01J19/00 , C07D317/38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通道制备环状碳酸酯反应热集成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反应单元、热集成单元和催化剂分离单元。为实现反应热集成利用,所述反应单元包括鼓泡床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和热集成系统,原料CO2和环氧烷烃在所述鼓泡床反应器中发生反应,反应热通过所述微通道反应器与热集成单元的撤热介质吸收,经增温增压后为所述催化剂分离单元的蒸发器供热,从而在确保反应效率的同时实现环状碳酸酯的反应热集成利用,大幅降低了环状碳酸酯的制备能耗,提升了反应热集成利用效率,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低碳制备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94888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42253.9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 ,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IPC: B01J19/00 , C07D317/36 , B01J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通量微通道梯级转化制备碳酸酯的工艺方法,所述工艺方法包括:原料CO2和环氧化物,由一段鼓泡塔反应器底部进料在离子液体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出料经过分离,未反应完全的含反应物环氧化物与CO2的液相进入二段深化微通道反应器内进一步发生反应,从而实现环状碳酸酯的梯级转化以及高效合成。本发明所提供的连续生产环状碳酸酯工艺流程合理,大幅度缩小了反应器体积,缩短了反应停留时间,实现了过程强化,简化了工艺过程,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环状碳酸酯连续合成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08517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206593.0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8F226/02 , C08F212/36 , C08F222/10 , C08F212/08 , B01J31/06 , C07C45/75 , C07C4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离子液体非均相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包括:(1)由烯丙基仲胺类物质与有机酸通过酸碱作用合成离子液体单体;(2)离子液体单体与交联剂在引发剂作用下合成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将改聚合离子液体非均相催化剂应用于甲醛与丙醛羟醛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醛。与传统均相催化剂相比,该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对设备腐蚀性小,设备损耗低,易于从反应物中分离回收,减少了操作步骤,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83285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753201.8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31/02 , B01J23/10 , C07D317/38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离子液体改性二氧化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由溶剂热和水热的方法制得,通过改变离子液体种类、溶剂组成、铈盐种类及水加入形式调控获得不同性质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80‑150℃,反应压力为0.25‑5MPa,反应时间为15‑180min的条件下催化二元醇和CO2合成环状碳酸酯。改性后的催化剂在压力为0.5MPa、反应温度100℃的温和条件下,反应1h,碳酸乙烯酯的收率为79.58%;在3MPa条件下,碳酸乙烯酯收率>99%。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催化CO2和二醇制备碳酸酯的性能高,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