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018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518590.3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锆合金低温扩散连接方法,包括加工待焊锆合金工件的待焊表面至指定粗糙度、平面度;对经加工处理后的锆合金工件基底进行表面清洗除油;对待焊锆合金工件的待焊表面改性处理或在待焊界面加入中间层;对经改性处理的锆合金工件或加入中间层的工件进行组装、点焊固定;扩散连接得成品;进行扩散连接的温度为760℃~820℃,压力值为7MPa~22MPa,保温时间为30min~130min。通过针对锆合金待连接界面有效的表面改性处理或者在连接界面处采用不同的中间过渡层,并设计合理的扩散连接工艺,在锆合金相变转化温度以下获得接头性能良好的锆合金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40472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62615.6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件组装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管组装焊接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在两相邻方管相邻的棱边之间放置连接块;采用激光焊焊接方管与连接块;所述激光焊的激光头同心套接有筒体,所述筒体下端同心设有喷嘴,所述筒体上端设有保护气进口。本发明通过连接块连接两相邻的方管,能够减小方管组装焊接过程中的变形;通过激光焊焊接并通过焊接保护装置进行保护,能够避免激光长焦距焊接时产生的等离子体对激光光束的折射,以对狭窄空间下方管与连接块的精密激光焊接,克服激光长焦距焊接时精度低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狭窄空间下方管与连接块的精密激光焊接,且不存在焊缝塌陷及咬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99803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024564.8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辐照监督管组装焊接的工艺,包括(a)准备焊接零件,并在丙酮或酒精溶液中超声清洗30min以上;(b)组装:(c)焊接其中一个半槽壳体带钝边侧所在平面端部焊缝,然后焊接另一个半槽壳体带钝边侧所在平面的端部焊缝;(d)焊接两个半槽壳体上的长直焊缝:两条焊缝采用全长一次性对称焊接形成长直焊缝;(e)焊接辐照监督管剩余两个侧面的端部焊缝。本发明有效控制长度方向上焊接变形以及管体两侧内凹式变形,同时避免由于焊接变形带来的两端处直缝与环缝交叉处焊缝塌陷,采用如步骤(c)至步骤(e)的焊接顺序进行施焊,焊缝熔深精确控制在1.1mm~1.5mm之间,辐照监督管整体全长1532mm直线度可控制在0.8mm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05436764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024563.3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B23K37/00 , B23K37/0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辐照监督管组装焊接的装置,在基座上设置有一个具有V形槽的支撑座,在支撑座上设置有一个环形滚动座,在基座上还设置有位于支撑座两侧对称分布于一条直线上的两个颈部支撑块,在支撑座与颈部支撑块之间还设置有一个限位基准块,还包括包裹辐照监督管的四瓣对中构件,四瓣对中构件包裹在辐照监督管外侧后,一端固定在位于支撑座上的滚动组件中,另一端放置在限位基准块上。本发明的工装设计兼容性好,可同时兼顾辐照监督管组装及焊接工序;能够有效保证辐照监督管焊接过程中对焊缝的冷却效果,避免焊缝塌陷;可有效保证辐照监督管整体直线度及同轴度尺寸;可实现360°翻转,有效提高焊接效率;便于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0611226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17961.6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206 , B23K26/702 , B23K2103/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英玻璃毛细管内填金属控长封装工艺及其辅助工装,解决了传统的火焰封装由于火焰作用点距离内填金属丝端部更近,容易造成内填金属丝的端部熔化,进而导致封装失败的问题。本发明的封装工艺包括采用CO2型激光焊机进行石英玻璃毛细管的封装;所述CO2型激光焊机的具体焊接参数为:激光功率:600W~900W;焦点形式:散焦;焦点距离:5mm~10mm;相对旋转速度:15rpm~25rpm。本发明具有大大缩短探测器的封装长度、封装后尺寸可有效控制在20mm以内、封装方法及工艺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439678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79694.6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0/023 , B23K20/24 , B23K2101/18 , B23K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LF-1钢扩散焊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两块待焊CLF-1钢板的待扩散界面的表面粗糙度加工至不大于0.4μm;步骤二、将两块待焊CLF-1钢板清洗除油,然后立即放入真空环境下进行保护;步骤三、在两块待焊CLF-1钢板的待扩散界面上涂覆止焊剂,然后将两块待焊CLF-1钢板组装,组装完成后两块待焊CLF-1钢板的待扩散界面接触;步骤四、将两块待焊CLF-1钢板在真空扩散焊机内进行扩散焊接;步骤五、将扩散焊接后的焊接件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后降至室温,再回火处理,最后降至室温得到焊接件成品。本发明工序简单,便于实现,可行性及重复性良好,能提高CLF-1钢扩散界面的冲击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868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840884.7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高速激光熔覆及激光3D打印的增减材复合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目标异构件进行切割分离处理,实现减材;S2:基于超高速激光熔覆及激光3D打印对切割分离后的部件分别进行激光增材制造,使切割分离后的部件的工作面均获得所需的目标涂层;S3:将切割分离后的部件重新结合在一起,获得满足目标要求的目标异构件。本发明可以解决因复杂异构件的结构以及激光熔覆头尺寸受限而造成的熔覆头作业空间受限、可达性较差问题;保证了在复杂空间下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熔覆层,有效提高异构件的各项如耐腐蚀、耐磨损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3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00353.1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切割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锆合金激光切割的工艺识别与性能预测方法,包括:采集切割样品在多种工艺参数下的切割面图像,并从中提取特征参数L、H和θ;对切割样品进行粗糙度检测并划分粗糙度等级;构建用于工艺参数检校和粗糙度等级预测的数据集;采用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构建包含工艺参数检校和粗糙度等级预测的关系模型;输入待测样品特征参数,利用关系模型对工艺参数和粗糙度等级进行预测,并依据预测结果判断待测样品工艺参数是否偏离设定值。通过本发明,能够以快捷、高精准度的方式完成锆合金激光切割的工艺参数检校与粗糙度等级预测,实现对整个激光切割过程中工艺波动的有效防控,同时对成品切割异常实现有效追溯。
-
公开(公告)号:CN1161173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707692.4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Zr‑4合金激光填粉焊接的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所述合金粉末包括Zr‑4合金粉末,并向Zr‑4合金粉末中添加Sn、Fe、Cr、Nb、Cu和Si粉末。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合金粉末包括以下组分:Sn 0.3~0.35%,Fe 0.1%,Cr 0.1~0.2%,Nb0.4~0.5%,Cu 0.1%,Si 0.05%,余量为Zr‑4合金粉末。本发明通过向Zr‑4合金粉末中添加Sn、Fe、Cr、Nb、Cu和Si粉末,有针对性的补偿焊缝中合金元素的蒸发、烧损,在焊缝局部区域形成新锆合金,从而提高锆合金焊缝耐腐蚀性能。本发明由于是在焊接过程同步向焊缝中添加合金粉末,能更加灵活的补偿焊缝中合金元素的蒸发、烧损,在焊缝局部区域形成新锆合金,在不改变待焊材料成分的前提下,调控焊缝组织性能,提升Zr‑4合金焊缝耐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01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81974.5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CN)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C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R图像不规则模糊边缘的定位方法及系统,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方法包括:将夹芯板DR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和中值滤波处理;采用大津法将滤波后的灰度图像转化为功能体边缘二值图像;对功能体边缘二值图像采用形态学图像处理,提取功能体边缘二值图像的边缘轮廓;通过凸包处理进行边缘轮廓的修正;构建最小宽度外接矩形。本发明实现了功能体切割边缘的自动化定位,为全自动切割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