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埋有固定化优势菌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348781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10143237.X

    申请日:2008-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埋有固定化优势菌的微胶囊,该微胶囊是由内核和外覆的膜构成,其内核为海藻酸钙凝胶珠,海藻酸钙凝胶珠中包含有纳米材料固定的优势菌,内核外包覆有壳聚糖膜,壳聚糖膜外包覆有海藻酸钠膜。该微胶囊是通过优势菌的筛选、优势菌的固定等步骤制备得到,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对木浆造纸废水的处理。本发明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制得的微胶囊其传质性能和机械强度得到很大提高,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

    一种毫米级氮掺杂多孔碳球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4667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111530704.6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吸附剂制备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毫米级氮掺杂多孔碳球的制备方法,获得溶解有木质素、壳聚糖和酸的混合液A,随后在搅拌条件下滴加到碱溶液中进行自组装,静置固化后固液分离,得到木质素‑壳聚糖凝胶微珠;用含水溶剂对凝胶微珠进行处理,随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固体和pH为7~9的溶液;将所述的固体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得到前驱体球;所述的含水溶剂为水,或者水‑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所述的有机溶剂为能和水混溶的溶剂;将前驱体球在保护性气氛下500~800℃的温度下进行热解碳化,随后将碳化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制得所述的氮掺杂多孔碳球。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制备毫米级且兼顾优异吸附性能的碳球。

    一种中空开口木质素基温敏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646224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1374323.9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开口木质素基温敏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木质素原料、烯丙基溴和碱性化合物加入水中反应;S2:将步骤S1所得产物、缚酸剂和2‑溴异丁酰溴加入有机溶剂中反应;S3:将步骤S2所得产物加入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溶液,将水滴到有机溶液中,或将有机溶液滴到水中,得到中空开口木质素微球;S4:将中空开口木质素微球、温敏单体和催化剂加入水中,除氧,加还原剂,得到中空开口木质素基温敏微球。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原理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且制备得到的中空开口木质素基温敏微球具有温敏特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中空开口木质素基温敏微球在装载和递送功能物质领域的应用。

    一种木质素电纺纤维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264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372047.2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电纺纤维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包含:(1)以木质素、催化剂、溶剂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得催化剂/木质素微纳米纤维;(2)将催化剂/木质素微纳米纤维在保护性气氛下热解;(3)将热解产物酸处理得到纯化的木质素基碳纳米管。本发明将催化剂与木质素制备成催化剂/木质素微纳米纤维,催化剂在纤维中形成了纳米颗粒,其在木质素中分散非常均匀,使得制备出的木质素基碳纳米管尺寸小且分布均匀。且本发明利用工业废弃物木质素作为碳源,采用催化热解法制备出高性能高价值的碳纳米管,可成为木质素高值利用的重要途径。该制备方法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在木质素高值利用领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种具有层次孔结构的木质素基超交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吸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9317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58639.4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基超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吸附应用。其技术方案为:以木质素为原料,通过木质素接枝共聚及超交联聚合两步反应,制备出木质素基超交联聚合物,在第一步中,调节共聚中溶剂、接枝的单体、交联剂的类型和用量、共聚温度等,得到疏水可控的木质素基前体聚合物,第二步中,通过改变Friedel-Crafts反应中催化剂、温度等反应条件,可制备出比表面积高、层次孔结构的木质素基超交联聚合物,其对环境污染物吸附效果好,特别是放射性核素碘,去除率高,多次循环使用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该木质素基聚合物比表面积高,制备简单,绿色环保,在污染物吸附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