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67248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10393262.4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兴高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7C31/20 , C07C29/14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9/149 , Y02P20/124 , C07C3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的酯加氢工艺。本发明新鲜氢气有两个补充点,利用进出料换热器回收加氢反应器出口气体的余热;用升温后的原料氢气气化草酸二甲酯;采用高效节能加氢反应器提高催化剂的时空产率和产品的选择性。本发明根据加氢工艺和酯类的特点,使用先蒸发后加热流程,合理采用补充新鲜氢气位置,采用高效蒸发塔和高效加氢反应器,降低了投资和能耗,对加氢工艺过程有很好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15355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010607679.2
申请日:2010-12-27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 Y02P20/51 , Y02P20/52 , Y02P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烯烃的分离方法,采用传统乙烯工业成熟的顺序分离流程,并且在脱甲烷塔使用溶剂吸收的方法来提高乙烯收率。本发明采用顺序分离流程,并使用乙烷、丙烷或乙烷/丙烷混合物作吸收剂,避免采用深冷冷箱和乙烯压缩机,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能耗,对含氧化合物制低碳烯烃或烯烃催化反应制低碳烯烃过程有很好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73831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08508.4
申请日:2010-10-14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3 , Y02P20/51 , Y02P20/52 , Y02P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氧化合物制低碳烯烃的分离方法,将来自含氧化合物制低碳烯烃反应器的产物和/或来自烯烃催化裂解的产物两者混合后经热量回收、压缩、净化和冷却等一系列前处理步骤后,分为气相烃和液相烃。气相烃和液相烃分别进脱丙烷塔的不同塔板进行(C3-)-(C4+)分离。脱丙烷塔塔顶C3和C3以下轻组分进一步压缩冷却后进脱甲烷塔,脱甲烷塔塔顶用乙烷作吸收剂,以提高乙烯的回收率。脱甲烷塔塔底C2-C3去脱乙烷塔分离C2与C3。C2进乙烯精馏塔,侧线采出乙烯,塔顶不凝气返回压缩机,塔底乙烷全部冷却后作脱甲烷塔吸收剂或部分作为燃料气采出。C3去丙烯精馏塔,塔顶采出丙烯,塔底采出丙烷作LPG副产品。本发明具有乙烯收率高、能耗低、投资少、副产品能得到有效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848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742064.9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工业大学
IPC: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双子表面活性剂结合砂磨工艺制备石墨烯分散液的方法,属于石墨烯技术领域。向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石墨烯,进行预分散,将所得石墨烯水溶液进行砂磨,得到所述石墨烯分散液。本发明的方法能实现石墨烯的高效分散,且稳定性好,安全环保,同时显著简化了材料后续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374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20203.4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88 , H01M4/90 , H01M4/86 , H01M8/083 , C25B11/091 , C25B11/065 , C25B1/23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双壳层多孔碳负载镍铜双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应用,其合成工艺路线为先合成锌镍‑金属有机框架‑5实心纳米颗粒,然后由其制备锌镍‑沸石咪唑酯框架中空双壳层纳米颗粒,再制备锌镍铜‑沸石咪唑酯框架中空双壳层纳米颗粒,最后通过退火获得目标产物。本发明所得催化剂可应用于电催化CO2高效制备CO,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3531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028339.1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IPC: C07C67/48 , C07C67/54 , C07C69/6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草酸二甲酯制乙醇酸甲酯的产品分离方法,该方法采用减压连续精馏的方式,通过脱重塔、预热器和产品塔对乙醇酸甲酯产品进行分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器中流出的物料进入脱重塔,脱重塔顶得到甲醇和乙醇酸甲酯的混合物,塔釜得到草酸二甲酯和乙二醇等重组分;步骤(2)含有甲醇和乙醇酸甲酯的混合物进入预热器预热至90℃,送入产品塔,产品塔顶得到纯度99.9%以上的甲醇产品,塔釜得到纯度98%以上的乙醇酸甲酯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23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84252.X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高化学(陕西)管理有限公司 ,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酸烷基酯制碳酸烷基酯的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料草酸烷基酯预热后进入脱羰基反应器,在190‑230℃、0.1‑0.9MPaG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接触发生脱羰基反应生产碳酸烷基酯、一氧化碳及少量副产物,生成的产物均以气相状态排出脱羰基反应器进入与反应器直连的草酸烷基酯吸收塔。本发明中脱羰基反应产物均以气相状态离开反应器进入与反应器直接连通的草酸酯吸收塔,草酸酯吸收塔出口气相经过余热回收、冷凝冷却及气液分离所得液相产物中,目标产物碳酸烷基酯的含量超过97.5wt%且不含未反应的原料草酸烷基酯,后续碳酸烷基酯精馏系统简化为单塔精馏工艺,且脱羰基反应产物中碳酸烷基酯含量很高,大幅降低精馏系统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85398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49273.6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8G63/183 , C08G63/85 , C08G63/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PBAT聚合的高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制备操作如下:将溶剂与第一活性剂、第二活性剂、第三活性剂、第四活性剂,依次在不同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条件下,充分搅拌获得前驱体,并将前驱体在30‑50℃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制得高效催化剂。高效催化剂使己二酸和1,4‑丁二醇的酯化反应,反应温度降低至150℃,反应时间缩短至1小时。高效催化剂使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的酯化反应,反应温度降低至180℃,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在PBTA聚合阶段,高效催化剂缩短聚合时间至2小时。聚合出的PBAT聚酯,色泽亮白;PBAT的分子量均超过105 g/ml,端羧基含量低于20 mol/t,其拉伸强度≥40MPa,拉伸伸长率≥700%,PBAT表现出优异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50854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17980.3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27/051 , B01J23/843 , B01J23/89 , C02F1/30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纳米光芬顿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水处理技术和环境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其由载体和固载于载体表面的化合物组成,所述载体为TiO2纳米颗粒,所述化合物成分为MoS2、Fe2O3、Bi2O5、CuO、Ag2O中的两种以上。本发明制备的高效纳米光芬顿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技术成熟及成本低等优点;制备的纳米载体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负载后不易脱落。其方法对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TOC平均去除率达到56%以上,有利于光芬顿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66350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72437.1
申请日:2017-05-24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1/18 , F22B35/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立式水冷壁余热锅炉产汽量的工艺方法,通过调整锅炉给水调节阀的开度来调节余热锅炉出口蒸汽流量,采用可调节水量的减温旋流雾化喷嘴来降低烟气温度,通过过热段和蒸发段出口烟气温度控制调整喷水调节阀的开度,包括余热锅炉本体、旋流雾化喷嘴,水量调节阀、温度变送器、温度控制器、流量计;余热锅炉的过热段出口和蒸发段出口烟气侧安装有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与温度控制器电路连接,温度控制器控制所述的水量调节阀。本发明投资较低,不仅易于调控余热锅炉出口的烟气温度,能有效控制锅炉的蒸汽产量,减少富余蒸汽放空带来工质损失,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高,极大地提高了整个蒸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