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1770531U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1020233789.2
申请日:2010-06-22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C02F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池布水布气系统,它主要包括布水布气渠,其特征在于布水布气渠上方设有二次浇捣的渠顶板,渠顶板内设有布水立管和布气立管,渠顶板上方设有与布水布气渠垂直的布水布气横管,布水布气横管和布水布气渠之间分别通过布水立管和布气立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布水立管和布气立管距离拉开,既便于施工又避免气水冲洗干扰;二次找平板的应用确保布水布气横管下部水孔高出池底,又确保布水布气横管水平;布水布气管及找平固定件的合理优化,使系统安装更加灵活可靠。本实用新型可确保滤池反冲洗时在布水布气渠和布水布气横管内形成上下双气垫层,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适宜在给水厂新建或改建气水反冲洗滤池工程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02465420U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20051911.3
申请日:2012-02-1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絮凝沉淀池和气浮池之间设置第一阀门,在絮凝沉淀池的输出端和超滤膜组之间设置第二阀门,在絮凝沉淀池的输出端和提升泵房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三阀门,在提升泵房的输出端和曝气池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四阀门,在提升泵房的输出端和砂滤池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五阀门,在进水管网设置水质监测点。该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水质实际情况,在原水水质较好时采用混凝沉淀+超滤的短流程工艺,实现节能运行和简化生产管理的目标;在季节性水质变化时,采用全套工艺流程,确保出厂水质,总体流程体现生产运行的灵活性和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202011815U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20065357.X
申请日:2011-03-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污染高氨氮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的输出端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输入端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输出端与砂滤池的输入端连接,砂滤池的输出端与臭氧接触池的输入端连接,臭氧接触池的输出端与活性炭砂滤池的输入端连接,活性炭砂滤池的输出端与清水池的输入端连接,清水池的输出端通过送水泵房连接到配水管网。本实用新型将生物接触氧化池设于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后,减少污泥沉积对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的影响。该组合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约用地,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简化生产管理,并对确保出水水质有明显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202011765U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20027053.4
申请日:2011-01-2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提升泵房的浸没式膜滤池,其特征在于进水室与膜滤池之间通过进水堰连接,产水管与出水总渠连接,产水管出口设有挡水堰板,出水总渠与出水总管连接,进水堰高度高于挡水堰板高度,该膜池一端设有提升泵房,出水总渠延伸至提升泵房内,提升泵房内设有水泵,出水总渠通过水泵与出水总管连接,在出水总管上形成旁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取消了单格滤池产水管上并联的抽吸水泵,依靠提升泵房降低出水总渠水位实现膜产水的完全虹吸自流,单格滤池设备简单、控制管理方便,适应性更强,节能效果更好。提升泵房内水泵台数较少,投资、能耗减少,运行管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02011764U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20027052.X
申请日:2011-01-2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没式膜滤池,其特征在于进水室与膜滤池之间通过进水溢流堰连接,出水室与出水总渠之间设有出水溢流堰,进水溢流堰的高度高于出水溢流堰的高度。膜滤池设有液位仪,产水管设有受液位仪信号控制的调节阀门。本实用新型利用进、出水溢流堰高差,实现虹吸自流,利用进水溢流堰均衡各滤池分配的水量,利用液位仪调节控制阀门的开度实现恒液位等滤速过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设抽吸水泵,可充分利用系统的水头差虹吸自流,并且控制方式十分简单成熟,不光设备大大简化,管理方便且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201182924Y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20056268.7
申请日:2008-03-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上部反映区设置混合区和提升絮凝区,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及附属不锈钢筒体,过滤区与斜管出水区之间加设挡板系统,排泥区设推流式浓缩刮泥机,排泥管外接污泥回流管至进水管,该污泥回流管设有污泥回流泵,该污泥回流管还与外界连通,并在进水管和主池体内均设药剂投加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的改造充分发挥生物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等指标作用,通过高效混合及污泥回流,提高混凝效率,从而改善出水效果,并提高排出污泥的含固率,满足直接脱水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201140997Y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720075457.4
申请日:2007-10-15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富氧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主池体进水端设有强化曝气区,强化曝气区内设有曝气管路,强化曝气区与混合搅拌区连通,混合搅拌区与提升搅拌区连通,主池体出水侧底部设置浓缩排泥区,在主池体外部设置鼓风机,鼓风机与曝气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通过管路紧密配合,比其它常用沉淀池和澄清池结构更合理,布水更均匀。曝气系统为池内污泥微生物提供充足溶解氧强化生物作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充分发挥生物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等指标,进一步降低池体占地面积,放大处理规模,解决沉淀处理中的表面负荷率不高、出水不均匀和水中溶解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1109739Y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720075456.X
申请日:2007-10-15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中式好氧推泥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污泥回流泵和污泥排放泵设在主池体内侧面,主池体内设有药剂投加点,位于主池体外部的进水管也设置有药剂投加点。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通过管路紧密配合,结构更合理,布水更均匀,实现完整的泥水体内循环。曝气管路为池内污泥微生物提供充足溶解氧以强化生物作用。池体内外多种药剂多点投加进一步强化物理絮凝作用。提升搅拌机和污泥回流泵受变频电机控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调节,更能确保出水水质。浓缩推泥机可实现污泥集中,污泥浓缩,适宜在给水厂加强常规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中使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