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0437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239530.6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上风电整机运输安装技术领域的一种压载式海上风电整机运输安装船及方法,包括船体,船体上设有用于容纳筒体的上宽下窄的容置槽和用于支撑翼板的支撑甲板。本发明通过在船体上设置的容置槽,实现多个筒型基础同时运输,配合船体的支撑甲板对筒型基础的翼板的支撑作用,利用海水对筒型基础的浮力抵消海上风电整机的部分重力,并使海上风电整机的部分重力作用在船体上,相比于自浮状态的海上风电整机,增加了运输安装船的吃水,降低了运输安装船的重心,提高了运输安装船的耐波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7097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39532.5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上风电整机运输技术领域的一种便于运输的筒型基础、背压式海上风电整机运输安装船及方法,筒型基础包括筒体和翼板,翼板设置于筒体的顶部并具有用于与运输安装船的支撑甲板表面相贴合的搭载面,翼板上设有用于与支撑甲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运输安装船包括船体,船体上设有上宽下窄并用于容纳筒型基础的容置槽,容置槽两侧的支撑甲板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并使筒型基础固定在船体上的第二连接部。本发明可实现多台海上风电整机同时运输和安装,不仅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和安全可靠度高的优点,还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2679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12132.5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海上风电吸力筒基础与贝藻类筏架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为:在海上风电吸力筒基础的吸力筒顶,避开连接件的位置布设单个系泊锚;多个海上风电吸力筒基础围成的空间为一个单元海域,单元海域的中间放置贝藻类筏架;系泊线的一端系在吸力筒顶的系泊锚上;系泊线的另一端系在贝藻类筏架上。系泊锚通过吸力筒固定在海底,即可有效减小由于贝藻类筏架养殖设备运动对风电基础产生的附加荷载,也能减轻由于系泊的拉拽对基础主体的破坏。本发明在保证海上风机稳定运行的同时,充分利用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为养殖生产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和谐共存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20041887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434986.1
申请日:2025-04-08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B15/02 , C25B15/08 , C25B15/023 , C25B9/60 , C25B1/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解槽气体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申请通过在电解槽的阳极侧的纯水供应管路上设置第一吹扫气供应管路,并在电解槽的阳极侧的氧气输出管路上设置氢气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氧气输出管路内气体的实时氢气浓度,在实时氢气浓度大于预设氢气浓度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吹扫气供应管路打开向所述电解槽内注入吹扫气,直至所述实时氢气浓度小于预设氢气浓度限值,可以有效控制氧气输出管路内气体的氢气浓度来延长电解槽运行时间,可以提升电解槽在低负荷运行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92120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76272.7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晟德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W52/18 , G01K13/00 , G01K1/024 , H04W52/52 , H01Q1/22 , H01Q15/24 , G06F18/15 , G06F18/2135 , G06F18/2321 , G06F18/23213 , G06N3/086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度传感器射频天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射频天线调整方法及系统,通过建立学习模型,根据射频天线的安装场景和射频温度传感器的极化特性,确定射频天线的结构,并根据需求调整射频天线的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使得射频天线能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下,自适应调整发射功率和极化方式,适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4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2817.7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水集团化德风电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安徽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能存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调相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换热器阵列;多个透平发电机组并联;多个透平发电机组与换热器阵列的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调节阀调节多个透平发电机组的进气总量;每个透平发电机组前设置有通气阀和泄压阀,其中,通气阀调节每个透平发电机组的进气量,泄压阀调节透平发电机组的容量;控制器用于根据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和用电需求确定电力系统的调相目标,根据调相目标控制调节阀、每个透平发电机组的通气阀和泄压阀。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力系统中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单机结构储能容量有限,模式切换过程较慢影响发电效率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896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2888.7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水集团化德风电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安徽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人工硐室容积估算方法,方法包括:将确定的人工硐室初始容积输入至预先构建的储能容量模型,得到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内膨胀机的第一发电量,若第一发电量与预设发电量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则将初始容积作为人工硐室的目标容积,否则,修正初始容积并重新将修正初始容积输入至储能容量模型,直至新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由此,解决了由于人工硐室容积不适,从而影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等问题,通过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储能容量模型和预先设定的额定发电容量确定人工硐室的目标容积,从而提高人工硐室容积的精确度,进而保证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7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37881.1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葡新能源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管理和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综合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构建预设区域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基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安装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最小化构建目标函数;基于预设区域的负荷需求、净水需求以及热能需求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供水量和供电量构建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电力平衡约束、水平衡约束以及充放电约束;在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对目标函数求解,确定目标函数最小时对应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容量。本实施例基于预设区域实际能源需求,有效整合太阳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电池储能系统、供热系统、雨水处理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进行优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整体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9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21748.4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海上风电平台结合的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包括振荡浮子和海上风电平台,振荡浮子被安装于海上风电平台的一侧并与海上风电平台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所述海上风电平台上固定有平台导杆,平台导杆具有支撑部,平台导杆的支撑部位于海上风电平台的上方并与海上风电平台间隔设置;所述振荡浮子、海上风电平台之间通过滑轮系统连接;所述海上风电平台上安装发电装置;所述第一发电装置与动滑轮连接;其中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均安装第二发电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风电平台结合的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安装更为便利,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由于海水腐蚀所导致的装置损耗,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9344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94238.X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张力型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平台,属于漂浮式风机技术领域,包括漂浮式基础结构、透水结构、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透水结构设置在漂浮式基础结构顶面,透水结构具有透水区域,透水区域的上平面高于或者齐平于高潮水位线,透水区域的下平面齐平于低潮水位线;塔筒设置在透水结构顶面;风力发电机组设置在塔筒的顶端。通过在塔筒和漂浮式基础结构之间设置透水结构,在潮汐涨落过程中,海水能够随潮汐变化自由进出透水结构中的透水区域,消除透水结构的浮力变化,因此降低了底部张力的变化,无需更强的结构提供更多的张力承受能力应对潮汐的影响,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和设计难度,使平台更加具有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