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64469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03190.7
申请日:2013-09-0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无取向硅钢的边缘降量控制方法,以冷轧五机架全六辊轧机为对象,以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影响效率函数矩阵的引入,建立一整套针对无取向硅钢边部减薄控制的工作辊预测、反馈和工作辊弯辊补偿控制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原有控制设备,易于维护,并节省技术引进资金投入;同时可有效减少对板形控制精度的影响,提高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度控制精度,使横向厚差从25μm降低到8μm以下,从而提高了无取向硅钢成品的叠片率和成品质量合格率,为适应工业应用的边降控制预设和反馈提出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2962262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257517.5
申请日:2011-09-0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工作辊走行轮损坏的换辊方法,在TDC中增设辊缝位置控制程序和辊径存储、比较计算模块;换辊时先将下工作辊落至设定预留辊缝位置,再将上工作辊落到下工作辊上,开出斜楔后抬升上工作辊,换辊后再将下工作辊升至设定预留辊缝加新、旧辊径的差值位置,将上工作辊下落到下工作辊上,开入斜楔后,再将上工作辊与上支承辊一同抬起。本发明利用压上液压缸支撑机架各部分辊系重量,分解支承辊辊重,从而减少工作辊轴承箱走行轮的压力,避免工作辊走行轮的损坏,延长走行轮的使用周期,减少维修工作量和备件消耗,降低维修费用和生产成本,缩短换辊时间,提高机组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26641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27486.0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2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冷轧工艺辊辊耗的方法,建立冷轧工艺辊监控系统,对所有与带钢接触的工艺辊,包括挤干辊、刷辊、转向辊、拉矫辊、张力辊、炉辊、托辊、压辊,对现场的每根工艺辊从材质、尺寸、硬度要求、曲线进行规范,实现工艺辊在线使用、运行点检、辊型曲线、表面工艺处理.本发明通过本冷轧工艺辊监控的系统,可以对与钢板表面直接接触的辊系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开发工艺辊在线使用的操作监控、使用评价的信息应用系统,捋顺管理层级及流程,建立与钢板接触辊系的技术规范,实现与带钢接触的工艺辊可查、可控、可追溯;降低冷轧工艺辊辊耗;最终提升冷轧产品表面实物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290115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410337604.5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硅钢边降控制调控功效系数的确定方法,以五机架冷轧硅钢单锥度工作辊窜辊轧机为对象,以带钢边降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应用硅钢材料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弹塑性材料设定、接触边界设置、模型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和N-R迭代非线性求解,获取有效的准确计算窜辊调整量的边降控制调控功效系数。本发明能够提高工作辊锥形段插入调节量的精度,快速有效地控制带钢边部减薄缺陷,进而提高冷轧硅钢成品的质量,使硅钢产品的边部减薄平均值≤10μm的比率达到100%,边部减薄平均值≤8μm的比率达到98.5%。本发明可以利用原有控制设备,易于维护,节省技术引进资金的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03472862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407940.8
申请日:2013-09-0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卷机涨径力动态调整方法,根据以往带钢卷径参数、机组张力参数,总结形成涨径力与卷径、机组张力数据曲线,并编制PLC控制程序。一级计算机以卷径剩至750mm为压力调整临界点,开始压力调整。将开卷机卷筒涨缩液压系统减压回路中设置比例减压阀,利用一级计算机中涨紧力参数及机组PLC中的控制程序,对比例减压阀进行压力远程控制,并与压力传感器实现闭环调节和实时控制。本发明通过比例减压阀来控制涨紧力,实现涨径压力随钢卷外径变化而动态变化,系统运行平稳,压力调整完全可满足设计要求,可有效减少带钢表面擦伤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290115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410337604.5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硅钢边降控制调控功效系数的确定方法,以五机架冷轧硅钢单锥度工作辊窜辊轧机为对象,以带钢边降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应用硅钢材料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弹塑性材料设定、接触边界设置、模型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和N-R迭代非线性求解,获取有效的准确计算窜辊调整量的边降控制调控功效系数。本发明能够提高工作辊锥形段插入调节量的精度,快速有效地控制带钢边部减薄缺陷,进而提高冷轧硅钢成品的质量,使硅钢产品的边部减薄平均值≤10μm的比率达到100%,边部减薄平均值≤8μm的比率达到98.5%。本发明可以利用原有控制设备,易于维护,节省技术引进资金的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0525177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337189.3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锥度工作辊窜辊轧机边部减薄反馈控制方法,以五机架冷轧单锥度工作辊窜辊轧机为对象,以冷轧硅钢横向厚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针对冷轧硅钢边部减薄的反馈控制模型,即通过边降偏差信号处理、边降偏差信号拟合、各机架工作辊窜辊调节值计算及各机架窜辊调节值限幅处理,使边部减薄反馈配合控制模型针对S5即第5机架出口边降仪实测的边降偏差信号的不同模态,通过S1~S3机架配合实现边部减薄的精确控制。本发明能够减少带钢边部减薄缺陷,提高冷轧硅钢成品的叠片率,使硅钢产品的边部减薄平均值≤10μm的比率达到100%,边部减薄平均值≤8μm的比率达到98.5%,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53051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65280.9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钢卷重量计算精度的方法,增设以出口转向辊为基准速度的卷取钢卷直径计算程序,当带钢厚度≥0.4mm时,按Dj=1.89×400×Pzl/Pj计算卷径值;当带钢厚度<0.4mm时,按Dj=K×1.64×600×Pzx/Pj计算卷径值;根据m=π×(Dj2-6102)×W×7850计算出钢卷重量。K为转向辊补偿因子,Pzl为码盘脉冲计数器显示的张力辊功率值,Pj为码盘脉冲计数器显示的卷取机功率值,Pzx为码盘脉冲计数器显示的转向辊功率值,W为带钢宽度。本发明可消除因带钢较薄或为返修料时张力辊的打滑现象,提高卷重计算精度,缩小实际卷重与计算卷重之间的差距,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钢卷超重或亏重问题,减少客户异议和处理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351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710012947.4
申请日:2007-09-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高强电机钢,其化学成分为:C≤0.010%、Si:0.2%~3.0%、Mn≤1.5%、P:0.070%~0.250%、S≤0.03%、Als:0.02%~0.12%、B:0.0010%~0.0100%、Cu:0.010%~0.090%,其余为铁和少量夹杂物。该钢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RH精炼、板坯连铸和轧制等工序,其特点是转炉冶炼的出钢温度控制在1650~1710℃,在转炉或RH加入电解铜1~8公斤/吨钢;RH真空处理后充分脱氧,并进行其它合金化操作,最后加入硼铁0.1~1.5公斤/吨钢,合金化后,再静循环3~10分钟。本发明可降低炼钢成本,防止钢水中铝量高造成浇铸时结瘤,降低成品表面缺陷,改善织构,提高产品电磁性能,提高强度,满足高频高转速电机的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351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10012947.4
申请日:2007-09-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高强电机钢,其化学成分为:C≤0.010%、Si:0.2%~3.0%、Mn≤1.5%、P:0.070%~0.250%、S≤0.03%、Als:0.02%~0.12%、B:0.0010%~0.0100%、Cu:0.010%~0.090%,其余为铁和少量夹杂物。该钢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RH精炼、板坯连铸和轧制等工序,其特点是转炉冶炼的出钢温度控制在1650~1710℃,在转炉或RH加入电解铜1~8公斤/吨钢;RH真空处理后充分脱氧,并进行其它合金化操作,最后加入硼铁0.1~1.5公斤/吨钢,合金化后,再静循环3~10分钟。本发明可降低炼钢成本,防止钢水中铝量高造成浇铸时结瘤,降低成品表面缺陷,改善织构,提高产品电磁性能,提高强度,满足高频高转速电机的设计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