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连轧卷取机带尾定位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1946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143515.7

    申请日:2014-0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连轧卷取机带尾定位控制方法,以带尾定位偏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建立带尾定位速度计算模型、一次定位长度计算模型、二次定位长度计算模型,对卷取机带尾长度进行精确的定位控制,以获得最佳的带尾定位效果。本发明消除了由于人工调整所带来的定位不准的问题,可极大提高带尾定位位置的计算和控制精度,使定位偏差从0.2m降低到0.05m以下,在提高冷轧带钢成材率的同时,提高连续轧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极大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发明充分利用原有控制设备,节省技术引进资金投入,并易于维护,是一种新的适应工业应用的冷轧卷取机带尾定位控制方法。

    一种开卷机涨径力动态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72862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07940.8

    申请日:201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卷机涨径力动态调整方法,根据以往带钢卷径参数、机组张力参数,总结形成涨径力与卷径、机组张力数据曲线,并编制PLC控制程序。一级计算机以卷径剩至750mm为压力调整临界点,开始压力调整。将开卷机卷筒涨缩液压系统减压回路中设置比例减压阀,利用一级计算机中涨紧力参数及机组PLC中的控制程序,对比例减压阀进行压力远程控制,并与压力传感器实现闭环调节和实时控制。本发明通过比例减压阀来控制涨紧力,实现涨径压力随钢卷外径变化而动态变化,系统运行平稳,压力调整完全可满足设计要求,可有效减少带钢表面擦伤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一种五架冷轧机快速穿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7310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402721.0

    申请日:2013-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五架冷轧机快速穿带控制方法,穿带时按下穿带模式按钮,程序自动进入穿带模式;利用入口张力辊将带头引入一机架内并将带头压住,直接使能主传动向前送带,当带钢张力大于设定张力值后,TDC控制器发送控制字,入口张力辊电机抱闸打开,带头被穿至二架轧机,送带停止时入口张力辊电机抱闸合上。将二架轧机辊缝合上,打开一轧机辊缝,使能二架轧机主传动向前送带,经过上述步骤后,带头被穿至三架轧机,以此类推,直至将带头送入卷取机助卷器内。本发明可极大缩短穿带时间,提高机组作业效率,避免入口张力辊抱闸被动磨损,延长入口张力辊抱闸使用周期,节约大量人力和备件费用。

    冷轧张力辊速度检测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4821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810012779.3

    申请日:2008-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张力辊速度检测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由张力辊同步齿轮、小齿轮、传动轴、编码器、TDC处理器和计算机构成。与张力辊齿轮啮合的小齿轮驱动传动轴;轴端编码器将转换的脉冲信号送入TDC处理器转化成线速度值;计算机根据速度差按预定颜色和等级显现在操作画面上,并相应降低张力辊转速。本发明传动轴齿轮与张力辊同步齿轮直接啮合,减少了测量误差;编码器及TDC处理器可最大限度减少信号损失,精确检测张力辊转速;采取计算机画面分级显示和报警,控制张力辊转速,减少带钢表面的擦划伤,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成材率,降低事故停机时间,年节约价值150万元以上。

    冷轧硅钢边部减薄反馈滞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7217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610115293.7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硅钢边部减薄反馈滞后控制方法,在边部减薄闭环控制中,窜辊横移时间和出口边降仪检测时间可简化为纯滞后环节,可得边降闭环传递函数为:边部减薄输出调节量的增益分为两部分:静态增益部分和动态增益部分,且输出调节量增益的计算公式:g_all_sh1=gi_gdev_sh1×g_v_sh1。本发明适合于冷轧硅钢单锥度工作辊窜辊轧机,通过对边降闭环控制造成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首次采用流量相等原则计算滞后时间,能够更精确的得到系统反馈滞后时间;调节量的变增益方法对于边部减薄闭环大滞后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能满足不同机架的调节,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硅钢生产过程中边部减薄控制质量。

    一种热镀锌气刀喷射介质切换动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94480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802951.X

    申请日:2016-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2/20

    Abstract: 一种热镀锌气刀喷射介质切换动态控制方法,氮气-空气切换过程控制:先打开空气旁通压力调节阀并设定其开度,启动变频电机并设定到预控值;按每秒调节10±1%的速度关闭空气旁通调节阀;依次打开空气主开关阀、关闭氮气副开关阀和氮气主开关阀,同时设定氮气压力调节阀的开度为零。空气-氮气切换过程控制:先打开氮气主开关阀及氮气旁通开关阀;将氮气压力调节阀调到压力预控状态;氮气副开关阀开,氮气旁通开关阀关;变频电机转速按设定速度下降至转速小于100m/min;然后空气主开关阀关闭、空气旁通调节阀打开,变频电机停止。本发明可提高气刀气源切换的控制精度,减少氮气损耗,提高镀锌过程的稳定性和精度。

    冷轧硅钢边部减薄反馈滞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721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610115293.7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硅钢边部减薄反馈滞后控制方法,在边部减薄闭环控制中,窜辊横移时间和出口边降仪检测时间可简化为纯滞后环节,可得边降闭环传递函数为:边部减薄输出调节量的增益分为两部分:静态增益部分和动态增益部分,且输出调节量增益的计算公式:g_all_sh1=gi_gdev_sh1×g_v_sh1。本发明适合于冷轧硅钢单锥度工作辊窜辊轧机,通过对边降闭环控制造成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首次采用流量相等原则计算滞后时间,能够更精确的得到系统反馈滞后时间;调节量的变增益方法对于边部减薄闭环大滞后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能满足不同机架的调节,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硅钢生产过程中边部减薄控制质量。

    冷轧硅钢凸度楔形动态设定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7214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610113293.3

    申请日:2016-0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02 B21B3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硅钢凸度楔形动态设定控制方法,包括1)建立凸度、楔形预设控制模型;2)对S1机架的弯辊、压下倾斜进行调节;3)对第2机架S2,第3机架S3的弯辊、压下倾斜进行调节;4)建立凸度、楔形闭环控制模型;针对第5机架S5出口边降仪实测到的凸度、楔形偏差,通过调节S1机架弯辊与压下倾斜,实现凸度、楔形闭环控制,计算公式如下:ΔFW,1=W5m,a0×KWS,5。本发明利用轧机入出口凸度仪检测带钢断面实测数据的凸度楔形动态设定控制,有效抑制来料凸度与楔形偏差对最终同板差质量的影响;利用出口边降仪配合反馈控制,提高冷轧硅钢生产过程中带钢横向厚度均匀度控制精度,以此提高硅钢产品的叠片率和导磁性能,达到提高成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一种连退清洗段变张力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6098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310720252.7

    申请日:2013-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退生产线立式电解槽清洗段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退清洗段变张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清洗段升速充套前对钢板的厚度进行检测,根据钢板的厚度及清洗段运行速度计算相应的张力值,以减少带钢飘动,其具体原则是:当带钢厚度小于等于0.5mm时,张力采用下面公式计算:T=kqwh,其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案实施后,基本消除了连退生产线立式电解槽清洗段在薄料高速充套时擦划伤的产生,使带钢的质量明显提高,因擦划伤造成的废品率、次品率为零。

    一种冷连轧卷取机带尾定位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1946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10143515.7

    申请日:2014-04-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连轧卷取机带尾定位控制方法,以带尾定位偏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建立带尾定位速度计算模型、一次定位长度计算模型、二次定位长度计算模型,对卷取机带尾长度进行精确的定位控制,以获得最佳的带尾定位效果。本发明消除了由于人工调整所带来的定位不准的问题,可极大提高带尾定位位置的计算和控制精度,使定位偏差从0.2m降低到0.05m以下,在提高冷轧带钢成材率的同时,提高连续轧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极大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发明充分利用原有控制设备,节省技术引进资金投入,并易于维护,是一种新的适应工业应用的冷轧卷取机带尾定位控制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