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854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404600.8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山东黄金金创集团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Inventor: 李景波 , 张永亮 , 周刚 , 陈连军 , 黄正均 , 李国栋 , 唐世斌 , 杨晓霞 , 吕孝强 , 刘滨 , 范文涛 , 朱兆文 , 王小兵 , 卢守青 , 刘剑 , 王晓欢 , 曲敏 , 路成刚 , 张翠芳 , 邢元元 , 周波 , 吴斌杰 , 王春源 , 牟宏伟 , 王晓东 , 李泽昆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矿山开采用矿石输送装置,包括机架、输送带、导向机构、齿槽和连接齿,机架沿前后方向设置,输送带设置在机架上,输送带能够自前向后传动,导向机构用于调整输送带的形状,以使得输送带的左右两侧能够在预设区域内相互连接,进而形成周向封闭的筒状结构。本发明设置了输送带和导向机构,在导向机构的导向作用下,输送带的左右两侧从平面状调整至圆筒状,进而形成周向封闭的筒状结构,此时物料被输送带包围在其中,此时物料与输送机的相关零件(例如转轴、轴承)隔离,从而避免了物料中的粉尘颗粒对输送机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67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68941.7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开采智能钻进系统,涉及矿山钻进技术领域,包括:第二钻进设备,用于矿山开采的常规钻进;第一钻进设备,其平行布设于所述第二钻进设备的一侧,且为所述第二钻进设备提供钻进指导;所述第一钻进设备与所述第二钻进设备之间保持5m‑15m间距;所述第一钻进设备的钻设孔径为第二钻进设备的钻设孔径的1/20‑1/15;本系统配置有第一钻进设备和第二钻进设备,其中第二钻进设备用于矿山的常规钻进,而第一钻进设备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其可以更为精准的获取岩层的渗透率,从而可以更精准地为第二钻进设备提供钻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6622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42528.4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 山东省核工业二四八地质大队
Inventor: 张永亮 , 姜培根 , 史云娣 , 吕孝强 , 杨晓霞 , 范文涛 , 刘新龙 , 甘明日 , 牟宏伟 , 朱兆文 , 周波 , 刘苏 , 卢守青 , 邵兵 , 谭清磊 , 贾玉跃 , 李楠 , 候志超 , 王晓通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施工安全用预警装置及方法,一种矿山施工安全用预警系统,包括存储柜,存储柜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触控装置;存储柜包括存储箱体和柜门,存储箱体开口端的一侧面的外壁通过铰链与柜门铰接,柜门与存储箱体相铰接一侧面的对面上安装有电磁锁;存储箱体内侧纵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隔板,相邻隔板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置物板,各置物板的上端面上均安装有RFID识别器;存储柜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以用于为触控屏、存储箱体和RFID识别器供电。通过RFID识别器对施工用设备上的RFID标签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传输到主控模块,预警系统监测主控模块中的识别结果,结合结果对作业人员是否装配完整进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552390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35993.4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矿山滑坡位移监测设备,它包括壳体,壳体的下表面设有一个在Z轴方向上提供拉力锚杆,壳体内有一个沿着X轴滑动的滑台和一个沿着Y轴方向滑动的滑台,两个滑台各自通过向壳体外双向伸出的位移监测杆所驱动,两个滑台之间安装有交叉触发开关,交叉触发开关具有十字向分布的四个触发开关,四个触发开关在滑台沿X轴、Y轴任意方向位移时的实时位移监测。本发明能监测滑坡体的上下、左右相对运动,使用场景不受限制,通过交叉触发开关的多点位触发实现对矿山滑坡的X轴、Y轴方向的实时位移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74337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530235.6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内车流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利用在隧道内预先布设好的多个第一无线访问节点采集不同位置处车辆内同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强度,建立移动终端隧道位置指纹数据库;获取车辆的车牌号信息以及车辆内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建立车牌号与车辆内移动终端MAC地址的关联;实时采集隧道内多个车辆内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并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利用位置指纹定位算法,根据移动终端隧道位置指纹数据库中的不同位置处的位置指纹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基于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车辆的位置,得到隧道内实时的车辆分布信息以及车辆速度;根据隧道内实时的车辆分布信息以及车辆速度判定隧道内交通堵塞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45836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58376.X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矿山高温高湿通风换气装置,涉及矿山开采领域,包括设备箱,所述设备箱下侧内壁上设置有降噪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吸风装置与设备箱连接,并且设置三通管将吸风装置与风机连接,在使用该装置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定时控制控制风机内扇叶正转,并且将电磁阀一打开以及将电磁阀二关闭,此时通过吸风装置将矿洞内的空气吸出并且经连接管四排至矿洞外,从而利用该装置对矿洞内的空气进行排放加快矿洞内空气的流动以及提高换气效果及效率,解决了现有矿山高温高湿通风换气装置在使用时大都是将外界空气直接吹入矿洞内部,但是矿洞内部的空气很难自行排出,从而导致现有装置对矿洞内部通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797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471246.7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E21B47/06 , E21B47/07 , E21B47/01 , E21B47/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井钻探随钻井底温度压力测量装备,涉及钻井随钻测量技术领域,包括测试主管、套管一、套管二以及抱紧组件,其中,套管一滑动套设在测试主管的内侧,所述套管二滑动套设在测试主管的外侧,所述套管一的内侧上下两端呈圆周设置有多个用于监测测试主管内部温度和压力数据的温度传感器一和压力传感器一,套管二的外侧上下两端呈圆周设置有多个用于监测测试主管外部温度和压力数据的温度传感器二和压力传感器二,通过对监测到的两个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使得监测到的井底温度和压力数据更加准确,且套管一与套管二能够滑动改变位置,进而对钻井内的多个点位进行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93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50072.7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用爆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矿山中深孔爆破装置,包括爆破筒,所述爆破筒的上端安装有筒盖,且爆破筒的下方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上端安装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盘的下表面贯穿安装有收集罐,所述固定盘的内部下表面安装有定位环,所述固定盘和定位环之间安装有多个定位板,所述固定盖的上表面位于两个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触发机构;本发明通过向上拉动触发机构中的拉绳带动限位杆离开安装管的内部,使得安装座中的清水通过安装管排出并滴落至水溶块上,水溶块溶解,定位弹簧弹出通过定位板带动定位杆从定位孔中伸出,直至紧贴中深孔的内壁,从而准确地将固定盘固定在中深孔中的规定位置处,爆破筒不会存在提前卡死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4983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659475.0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撑结构,包括底座、支撑板、支撑框架结构和弧形顶,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传动机构,支撑传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底座顶面的传动轴和支撑柱;传动轴上设有圆柱斜齿轮和一号圆柱齿轮;支撑柱的顶部套设有二号轴承,二号轴承的外圈水平固定设置有二号圆柱齿轮,二号圆柱齿轮与一号圆柱齿轮相啮合;二号圆柱齿轮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传动块,传动块的中部开设有与丝杠相适配的内螺纹。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传动机构,代替了传统的焊接或者使用螺栓对支架与支撑板进行安装与连接的方式,方便根据隧道高度进行调节,提高了本发明的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98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506893.6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循环式通风设备及方法,通风设备包括布设在隧道通道内的进气机构、排气机构;进气机构对称设有两组,两组进气机构分布在排气机构的两侧并位于排气机构的下方;由进气机构持续送入新鲜空气,且新鲜空气从隧道通道的两侧对向均匀通入,排气机构持续抽吸隧道通道内的空气并排出;在隧道通内,空气从两侧的进气机构对向流动至中部再向上由排气机构抽吸,形成空气在隧道通道内的对向循环式流动通风路径。本发明通过进气机构、排气机构的分布式设置,形成对向流动的循环式通风效果,进风、排风的速度加快,从而可提高隧道内空气环境的更新速度,进而提高通风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