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震型模块化锚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2438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30696.6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坡锚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震型模块化锚固装置,包括锚杆杆体,锚杆杆体为中空结构,锚杆杆体包括锚固段和自由段,自由段上设有多个阻抗原件,相邻的阻抗原件之间的锚杆杆体上套设有乳胶膜,乳胶膜与锚杆杆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灌浆体的弹性密封空间,套设乳胶膜的锚杆杆体上设有用于连通锚杆杆体内部和弹性密封空间的预留孔;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耐震型模块化锚固装置,在自由段利用乳胶膜形成包裹的注浆体,限制注浆过程中的劈裂作用避免影响周边岩土体完整性,并在自由段注浆体间预设橡胶阻抗原件作为减震器,提升瞬时强震下锚杆-灌浆体-阻抗原件间不协调运动时的能量耗散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耐震性能。

    基于微地震技术的高陡岸坡稳定性监测系统与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20979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558525.X

    申请日:2019-0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地震技术的高陡岸坡稳定性监测系统与评价方法,包括检波器、数据采集仪和采集端数据传输设备,检波器用于检测地震波信号,通过钻孔的方式将检波器放置于20-50米深的孔内,检波器通过线缆与孔外的数据采集仪连接;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高陡岸坡稳定性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对迭代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模型中引入了正则化退出机制,减少不同隐含层单元计算的复杂度,能够全面实时掌控高陡岸坡的稳定状态及发展趋势,提高岩体滑坡预警和风险管控水平,既能保证严格的数据同步采集、又能实时可靠的监测岩体状态,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带倾斜校正的非接触激光地表位移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4212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272570.6

    申请日:2014-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倾斜校正的非接触激光地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激光收发端、激光反射端、相应通讯模块及上位机软件,其中所述激光收发端包括射频模块、双轴倾角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激光束光器、测绘基座;所述激光反射端包括二维PSD位移传感器及其辅助部件、安装支架、量程调节旋钮及驱动控制电路及无线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负责现场监测数据远程通讯;所述上位机软件负责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同时实现对变形体平面位移、竖直位移的自动化监测,该设备多余观测量充分,可实现监测数据自改正与自检校功能,监测成果可靠性高。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滑坡监测关键点的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84829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010485116.4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滑坡监测关键点的布置方法,步骤包括:获取地质资料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据所得三维地质模型建立滑坡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建立滑坡体材料极限应变分析模型,确定极限荷载对应的滑坡体材料的应变为滑坡体材料的极限应变;获取滑坡破坏演化过程;根据滑坡破坏发展演化过程确定滑坡监测布置关键点。本发明以滑坡体材料极限应变为判据,根据分析得出的滑坡体在强度折减下的破坏演化规律来确定监测点布置,使监测点设计布置更合理、准确,便于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及时知道当前滑坡破坏的阶段,能够为滑坡灾害的预警提供支撑。

    一种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区域的智能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0005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45714.0

    申请日:2021-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区域的智能监测方法,步骤包括:在待监测区域的加筋挡土墙内分层铺设信息土工格栅;建立待监测区域的加筋挡土墙的数字三维模型;实时获取智能加筋带的应变位置和对应的应变力学数据,并将该信息导入数字三维模型;提取符合应变阈值对应的应变位置信息,依次将所有符合应变阈值的应变位置连成曲线,该曲线所在区域即为潜在破裂区域。本发明为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区域监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智能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潜在破裂区域,在坡体破坏前实现早期判识及预警,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不仅大幅降低了潜在破裂区域的判别难度,而且提高了潜在破裂区域的判别效率。

    一种基于AutoCAD的滑边坡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及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311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35213.4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AutoCAD的滑边坡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及评价方法,该模型是采用AutoCAD线条图元所在的图层名称和图元的高程属性将滑坡的几何信息、地质信息进行存储,建立起符合地质逻辑关系的滑坡剖面地质模型;构建方法步骤包括:按岩土先后生成关系绘制滑坡AutoCAD剖面图,通过AutoCAD图层名的形式指定滑坡多段线的地质含义,线条类别的地质属性数值输入;评价方法是借助于滑坡稳定性分析模块,读取滑坡地质信息模型的相关地质参数,计算滑坡稳定性所需数据,并输出计算结果。本发明巧妙地将滑边坡几何信息与地质信息融合,构建了基于AutoCAD的滑坡剖面地质信息模型,再将滑坡稳定性评价方式与AutoCAD滑坡剖面地质信息模型进行有机耦合,极大地提高了滑边坡评价工作效率。

    一种地质与工程参数约束的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0855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87969.X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地震数据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质与工程参数约束的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基于微地震信号特征和小波系数,计算不同母小波函数和分解层次下小波系数包络与原始信号的Hausdorff距离,从而确定离散小波分解的主要参数,从微地震产生的机理出发,提出与地质(页岩脆性指数)和压裂工程(压裂施工压力、施工排量)参数变化相关的约束因子,约束因子随岩石脆性、压裂施工压力和排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数据去噪过程中避免有效信号的丢失;约束因子随噪声标准差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适用于不同噪声水平的数据去噪。与传统的方法比,本方案避免了靠经验选择离散小波分解参数,去噪算法具有多分辨率、多尺度、自适应的特点,可提高数据信噪比2~3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