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24896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67669.X

    申请日:2024-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电池包括壳体和极组。此结构的刀片电池,壳体的长度与负极片的长度满足0.96%≤#imgabs0#≤13.33%,以使极组入壳后极组的两端与盖板组件保持适当距离,保证极组两侧的极耳可以正常弯折;同时极组端部与盖板组件之间的间距适中,防止振动测试后极耳撕裂。高度方向上,极组的上下两端与壳体内壁间距适中,防止入壳时极组与壳体之间存在干涉,防止壳体内壁摩擦损坏极组外的内绝缘膜以及隔膜,导致极组存在短路风险;同时,极组的上下两端与壳体内壁间距适中,可以防止振动测试时极耳撕裂。

    极柱、盖板及电池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173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93546.6

    申请日:2024-05-14

    Inventor: 李金成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极柱、盖板及电池,极柱包括:凸台、外延环及凹槽。凸台适于与盖板本体上的安装孔相配合;外延环环绕凸台的底部边缘设置且与凸台连接,外延环的外轮廓的尺寸大于凸台的外轮廓的尺寸,外延环与凸台一体成型;凹槽设置在凸台的下方,凹槽由极柱下表面上的部分区域向内凹陷而成,凹槽的深度T的取值范围为:0.5mm‑4mm。本发明增大了极柱与母排的接触面积,提升极柱过流能力;凸台与外延环一体成型,易于加工且强度高;在极柱的下侧构造凹槽来提供容纳空间,减小了极柱与极组焊接后的整体高度;凹槽的深度T在0.5mm‑4mm之间取值,既保证极柱能够成型,又可提升电池体积利用率。

    一种电池注液孔密封结构及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2997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719573.3

    申请日:2024-06-05

    Inventor: 孙超 马振萍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注液孔密封结构及电池,电池注液孔密封结构包括电池盖板、密封钉和密封盖。密封钉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密封钉与电池盖板上的注液孔过盈配合,密封钉沿其径向方向的压缩率Ψ满足取值范围5.08%‑10.6%,由此保证密封钉与注液孔之间的第一密封面密封效果良好,同时密封钉容易压入注液孔,不会损坏电池盖板。密封盖设置在电池盖板上的容置槽内,密封盖与容置槽的侧壁焊接连接并在焊接处形成第二密封面。通过设置第一密封面、第二密封面两层密封结构对注液孔进行密封,大大提高了注液孔的密封效果,电解液不易发生泄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采用上述的电池注液孔密封结构进行密封。

    极柱、盖板及电池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739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593546.6

    申请日:2024-05-14

    Inventor: 李金成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极柱、盖板及电池,极柱包括:凸台、外延环及凹槽。凸台适于与盖板本体上的安装孔相配合;外延环环绕凸台的底部边缘设置且与凸台连接,外延环的外轮廓的尺寸大于凸台的外轮廓的尺寸,外延环与凸台一体成型;凹槽设置在凸台的下方,凹槽由极柱下表面上的部分区域向内凹陷而成,凹槽的深度T的取值范围为:0.5mm‑4mm。本发明增大了极柱与母排的接触面积,提升极柱过流能力;凸台与外延环一体成型,易于加工且强度高;在极柱的下侧构造凹槽来提供容纳空间,减小了极柱与极组焊接后的整体高度;凹槽的深度T在0.5mm‑4mm之间取值,既保证极柱能够成型,又可提升电池体积利用率。

    一种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638338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1132.7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盖板和防爆阀本体,防爆阀本体包括阀片,包括开启部以及环绕开启部的外缘部,外缘部连接盖板,阀片设有刻痕,刻痕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基座,环绕外缘部,基座具有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阀片在刻痕处的残余厚度为T,刻痕深度为T1,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具有间距W1,刻痕和第二侧面的最小距离为W2,满足0.2≤T/(T+T1)≤0.5,0.3≤W2‑W1≤5。本申请通过设置刻痕及阀片各部分参数尺寸设计,保证防爆阀本体及盖板具有足够结构强度以提升单体电池整体的强度,保证电池内部压力达到阈值时开启部能够通过刻痕及时开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盖板装配成型工艺及盖板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8453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6809.7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盖板装配成型工艺及盖板。极柱包括底板、本体部和环形立壁,本体部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上,环形立壁环设于本体部的上表面的外缘。本发明的盖板装配成型工艺,极柱的本体部上设有环形立壁,盖板装配成型时,将极柱穿过下绝缘件和盖板本体上的安装孔,再将上绝缘件从上至下套在本体部上,再冲压环形立壁以使环形立壁向下弯折并贴合在上绝缘件的上表面,以将极柱固定在盖板本体上。盖板装配成型工艺取消了铆接块与极柱的预铆工序以及激光焊接工序,以简化盖板生产工序,提高盖板生产效率、降低盖板生产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电池外壳及动力电池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63833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96162.3

    申请日:2024-0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外壳及动力电池,该电池外壳包括盖板和壳体,壳体为设有敞口的空心结构,盖板设有连接凸台,连接凸台插设于壳体的敞口处,以使盖板将壳体封闭,以形成容纳腔;壳体和盖板的连接处设有焊缝,焊缝包括熔宽尺寸n,盖板设有连接凸台区域的厚度尺寸为a,熔宽比为X=n/a,熔宽比的范围为:0.16≤X≤1。通过对壳体与盖板连接处焊缝的熔宽尺寸n和盖板设有连接凸台区域的厚度尺寸为a构成的熔宽比X的范围的设定,使得当熔宽比范围在0.16≤X≤1之间时,使得电池外壳具有足够的焊接强度和焊接气密性。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125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38732.0

    申请日:2024-02-01

    Inventor: 孙超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电池包,电池包括顶盖片、极柱、第一绝缘密封圈和第二绝缘密封圈,顶盖片设置有极柱孔;极柱穿设于极柱孔,且极柱包括凸设于顶盖片一侧的第一凸出部、位于极柱孔内的穿设部以及凸设于顶盖片另一侧的第二凸出部;第一绝缘密封圈套设于极柱上,第一绝缘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于穿设部与顶盖片之间,第二密封部在第二方向上压缩于第一凸出部与顶盖片之间;第二绝缘密封圈套设于第一密封部外,第二绝缘密封圈在第二方向上压缩于顶盖片与第二凸出部之间。本发明通过压缩分体设置的两个绝缘密封圈,保证电池的密封和绝缘性能,也使得该电池的密封结构更加灵活。

    电池外壳及电池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7449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70353.8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外壳及电池,包括:主体,开设有极柱孔;极柱组件,贯穿极柱孔设置;第一绝缘件,设置于主体和极柱组件之间;密封圈,对应极柱孔设置,密封圈压缩设置于主体和极柱组件之间和/或第一绝缘件和极柱组件之间;第一绝缘件与密封圈的第一搭接量x的范围为0.3mm至0.6mm,和/或,主体与密封圈的第二搭接量y的范围为0.5mm至1.0mm。本发明在保证电池外壳的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的同时,降低密封圈成本,减轻电池外壳整体重量,实现电池轻量化目标。

    极耳结构及电池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6548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56141.0

    申请日:2025-02-12

    Inventor: 李金成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极耳结构及电池,包括:极耳本体;绝缘件,环绕极耳本体的外表面设置,以同时贴附极耳本体沿z方向的相对两个侧面以及沿y方向的相对两个端面;其中,侧面包括平直面和连接面,沿y方向,平直面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面,连接面的一端与平直面连接,连接面的另一端连接端面;极耳本体在沿yz方向的截面上,由平直面至端面的方向,极耳本体在连接面处的厚度逐渐减小。本发明利用连接面将平直面和端面进行连接,以使极耳本体在靠近两端的位置逐渐减薄,从而,利用连接面能够将平直面上的绝缘件逐渐引导至端面,提高绝缘件与端面的贴合效果,保证绝缘件与极耳本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泄漏,提高电池的密封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