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裸眼3D显示装置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64122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21807.5

    申请日:2014-07-0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纵横方向像素密度不同的LED显示屏、扩散膜和视差屏障光栅。所述LED显示屏横向像素的点距小于纵向像素的点距,即横向分辨率高于纵向分辨率;横向高分辨率用于满足多视点立体显示的分辨率损失;立体显示纵向分辨率不损失,因此纵向分辨率相比横向分辨率相对较小,节约成本。横向像素的点距小于纵向像素的点距,可由子像素的形状或子像素的排列来实现,该装置可以在保证现有LED显示屏制作工艺和散热工艺能达到的像素点密度的前提下,通过适当降低纵向分辨率来提高横向分辨率,且观看柔和,莫尔条纹少。

    一种TiO2纳米管三极型场发射电子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72007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5325.1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TiO2纳米管三极型场发射电子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TiO2纳米管三极型场发射电子源以垂直基底生长于阴极或栅极特定位置的TiO2纳米管为场发射阴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微接触印刷在平面基板的特定位置上均匀印刷ZnO籽晶层;然后采用水热法在印刷有ZnO籽晶层的位置上生长ZnO纳米棒;接下来以ZnO纳米棒为模板在其外围生长一层TiO2薄膜;最后将ZnO纳米棒顶端的TiO2薄膜刻蚀,并通过湿法刻蚀溶解掉ZnO纳米棒,在平面基板的电极形成TiO2纳米管。该方法制备的三极型场发射电子源器件,TiO2纳米管长径比高、且密度可控,性能良好。

    一种改进的动态手势识别的HMM模型训练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2984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48695.8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动态手势识别的HMM模型训练算法。该方法步骤为:第一步采用mean-shift滤波算法对手势图像进行跟踪;第二步将所跟踪到的手势图像进行手势特征提取与分割,提取人手质心;第三步选取相邻两帧间质心位置的方向矢量作为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出观察变量,并将轨迹夹角量化为18个等级;第四步对将要训练的观察序列进行筛选;第五步在初始化时给各矩阵大致的概率分布;第六步根据观察序列进行模型训练,得到动态手势的隐马尔科夫手势模型。该算法相比传统的隐马尔科夫建模算法Baum-Welch算法,收敛速度大大提高,减少了训练过程中不必要的计算量。

    基于特征点扩充及PCA特征提取的ASM定位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39050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68766.3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特征点扩充及PCA特征提取的ASM定位算法,首先,采用等距插值的方法扩充手工标定的特征点;其次,建立统计特征模型,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处理特征点法线灰度信息代替原算法中的灰度值求导,统计特征点的局部纹理特征;再而建立统计形状模型,统计分析得到目标形状模型及形变的模板,最后采用相应的搜索点与训练好的特征点的局部灰度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度量作为匹配标准,同时以多尺度的ASM搜索策略完成整个搜索匹配的过程统计特征点局部灰度特征。与传统ASM算法相比,本发明的目标定位精度和鲁棒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数据显示,平均定位误差降低了38%以上。

    一种动态液晶光栅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78973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78065.0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态液晶光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液晶光栅包括一第一控制层、一第二控制层、一液晶层和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层包括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控制层包括一第三电极。本发明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压,调节液晶光栅的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交替错位移动,提高3D显示分辨率,且能降低液晶光栅动态移位的响应时间,减轻3D显示时窜扰,提高3D显示效果;同时,还能够根据显示内容在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之间实现切换显示模式。

    平栅极表面传导场发射阴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62995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174129.0

    申请日:2011-06-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平栅极表面传导场发射阴极结构,包括设置于玻璃基板表面的数据电极、方块栅极阵列、介质层、行扫描电极、电子发射层,数据电极和方块栅极阵列相互平行设置于玻璃基板同一平面,数据电极由多列相互平行的条状阴极电极组成,方块栅极阵列由多列相互平行的方块栅极子阵列组成,每列方块栅极子阵列由多个等间距纵向分布的方块栅极构成,条状介质层设置于相邻的方块栅极间,并与数据电极相互垂直,行扫描电极由纵向连接电极和设置于条状介质层上的多行相互平行的条状横向电极构成,每个纵向连接电极均导通一个方块栅极,电子发射层设置于未被条状介质层覆盖的阴极电极表面及阴极电极与方块栅极之间的间隙内。该场发射阴极结构不仅可实现栅极低压调控和表面传导,提高电子发射的均匀性和效率,而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工艺容易、成本低廉、制造过程稳定可靠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制造平栅极表面传导场发射阴极结构的方法。

    具有边缘增强效应的栅极场发射阴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7557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200646.6

    申请日:2010-06-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边缘增强效应的栅极场发射显示器中的阴极结构,该阴极结构具有阴极基板,阴极单元包括电子发射阴极材料层、栅极层以及介电层。其中,电子发射阴极材料层与栅极层共面地设置在阴极玻璃基板上,而且相互对应并用介电层隔开。通过在结构边缘会增加电场强度的电学特性,将条状电极与介电层的宽度比进行控制,使得阴极板上条状电极边缘露出,而最靠近玻璃基板的条状通过刻蚀玻璃的方式而露出,实现发射极和栅极的任意选择及调控。这样在发射源处构成具有边缘结构,以提高位于发射源处的电场,增强栅极调控作用,降低场发射阴极开启电场,提高场发射显示器件的阴极场发射性能,简化工艺程序,降低制造成本。

    一种利用荧光粉颗粒作为隔离子的场致发射显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826433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83880.2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荧光粉颗粒作为隔离子的场致发射显示结构,包括阴极基板和与阴极基板相对应的阳极基板,所述阴极基板与所述阳极基板之间设有荧光粉颗粒隔离子,所述场致发射显示结构是二极场致发射显示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目前二极型结构场发射平板显示器中玻璃或其他绝缘体材料作为隔离子存在的电荷积累,光发射率降低,阴极和阳极间距过大,驱动电压高的问题。

    一种量子点彩膜背光结构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91956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0664882.X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点彩膜背光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侧入式导光板、基板光导层、量子点彩膜层以及聚光微结构;侧入式导光板侧部设置有侧入式光源。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子点彩膜背光结构,以光导层的光提取和微结构的光调制同时保证了该结构具有均匀的光输出,集成了光学膜片于一体,减小了器件体积和厚度,简化了器件结构,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且在背光中利用微结构的大小位置等设计直接进行色彩调节,实现了在背光上实现了像素阵列微结构调光,具有简单化、集成化等特点,并且采用了转换效率高的量子点材料替代传统的荧光粉材料进行色彩转换,可以大大增强光效并提升色彩纯度和色域,大大提高了液晶显示的市场竞争力。

    基于双面调光导光板的背光照明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5454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0658218.4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双面调光导光板的背光照明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照明结构其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侧入式光源及导光板、基板光导层、量子点彩膜层、聚光微结构。该背光结构将液晶面板中的彩色滤光片移到背光中,与散射层的调光散射微结构相结合进行调光,光导层的光提取和微结构的光调制同时保证了该结构具有均匀的光输出,集成了光学膜片于一体,减小了器件体积和厚度,简化了器件结构,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且在背光中利用微结构的大小位置等设计直接进行色彩调节,实现了在背光上实现了像素阵列微结构调光,具有简单化、集成化等特点,可以大大增强光效并提升色彩纯度和色域,大大提高了液晶显示的市场竞争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