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211633C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3125132.3

    申请日:2003-05-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26 F28F1/42

    Abstract: 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属于强化换热和换热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管内壁面存在不连续的、与轴线有一定夹角并向两个方向倾斜的条状凸起物——双斜内肋;双斜内肋的法向高度等于或小于0.2d,周向宽度等于或小于0.5d,轴向长度等于或小于2d,d为基管水力内径;双斜内肋与基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在±(30~85)度之间。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对于湍流可提高换热系数(80~150)%,比换热效果很好的横槽管可高出30%,但流阻却小(20~50)%。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具有强化换热作用显著、流阻小、成型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双斜内肋附近不易产生回流、不存在流动死区,具有较好的抗结垢效果。

    菱形强化换热管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0646C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03104768.8

    申请日:2003-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25

    Abstract: 菱形管强化换热管,涉及一种强化换热元件;它由若干菱形管段、椭圆管段、圆—椭圆过渡段所组成。所述的菱形管段的两端横截面为椭圆形且两椭圆长轴之间交叉15~90度角,由管段两端向中心变化其横截面的椭圆度逐渐减小,直到管段中心横截面变为圆形。椭圆管段位于每个菱形管段的两端。菱形管有正菱形管和偏菱形管两种。菱形管的内、外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低肋表面或螺纹表面。本发明提供的菱形强化换热管是根据“场协同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优点是换热强化作用十分显著而流动阻力增加很小;用本发明菱形强化换热管制造的换热器还具有不易结垢、振动小和寿命长等优点,可使换热器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管段和/或管段截面呈异型/形的强化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455220A

    公开(公告)日:2003-11-12

    申请号:CN03138077.8

    申请日:2003-05-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管段和/或管段截面呈异型/形的强化换热管属强化换热和换热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它由不同截面的管段组成,即:圆管(即基管)段、椭圆管段、扁圆形管段、蛋形管段、半月形管段、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和过渡管段;所述的强化换热管至少含有上述管段中的三种,余下五种可与前三种有选择性地搭配。几种管段可以任意组合也可以按以下次序周期排列:圆管段—过渡管段—椭圆(或扁圆、蛋形、半月形、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椭圆(或扁圆、蛋形、半月形、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椭圆(或扁圆、蛋形、半月形、三角形)管段—过渡管段—圆管段……。它比圆管增强换热30~500%,流阻仅增20~100%,同时还具有不易结垢、容易清洗、减小振动的优点。

    菱形强化换热管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47089A

    公开(公告)日:2003-10-08

    申请号:CN03104768.8

    申请日:2003-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25

    Abstract: 菱形管强化换热管,涉及一种强化换热元件;它由若干菱形管段、椭圆管段、圆—椭圆过渡段所组成。所述的菱形管段的两端横截面为椭圆形且两椭圆长轴之间交叉15~90度角,由管段两端向中心变化其横截面的椭圆度逐渐减小,直到管段中心横截面变为圆形。椭圆管段位于每个菱形管段的两端。菱形管有正菱形管和偏菱形管两种。菱形管的内、外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低肋表面或螺纹表面。本发明提供的菱形强化换热管是根据“场协同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优点是换热强化作用十分显著而流动阻力增加很小;用本发明菱形强化换热管制造的换热器还具有不易结垢、振动小和寿命长等优点,可使换热器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合成喷射流角速度计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18751A

    公开(公告)日:2001-10-24

    申请号:CN01129216.4

    申请日:2001-06-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由驱动器振动膜和喷口构成的合成喷射流源,一对或者多对热敏传感器对称布置在所说的合成喷的中心线两侧,该热敏传感器的位置位于喷口直径9-15倍距离外。本发明适合于不同场合下的应用,特别是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这种角速度计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灵敏度和分辨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并可容易地实现大规模产品系列化生产。硅加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同时能保证性能良好。

    一种提高叉流式换热设备效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047A

    公开(公告)日:1993-12-29

    申请号:CN93106838.X

    申请日:1993-06-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叉流式换热设备效能的方法,是依据本发明者提出的“温差场均匀性原理”,即传热面两侧冷、热流体间的温度差分布得越均匀,则换热设备效能越高。本发明提出的流体横掠单管或单层管束,板翅式换热器,空冷器等三类换热设备,通过改变流动安排或改变翅片密度的方法,改善温差场均匀度。在结构方面仅作少量的变动就可达到节约换热面积8—20%的效果。

    温差场均匀的斜顶式、立式、湿立式空冷器

    公开(公告)号:CN2168196Y

    公开(公告)日:1994-06-08

    申请号:CN93216443.9

    申请日:1993-06-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依据本设计者经多年研究提出的“温差场均匀性原理”,而设计一种温差场均匀的斜顶式、立式、湿立式空冷器。对上述空冷器流动结构作较小的改动,使其管内高温的热流体由管外高温的冷流体处流入,管内低温的热流体由管外低温的冷流体处流入。对单管程和双管程的情况,改变翅片管翅片疏密分布,达到改善换热器温差场的均匀性,以提高换热效能。在传递相同的换热量下可节省传热面积15—30%。

    叉流换热器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41317Y

    公开(公告)日:1996-11-27

    申请号:CN95214270.8

    申请日:1995-06-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扩展表面的叉流换热器,该换热器的扩展表面是非均匀分布的。在维持总传热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该换热器的效能可显著提高,在维持总传热量不变的情况下,该换热器所需的传热面积显著减少,体积、重量显著减轻。

    高效组合式散热器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215U

    公开(公告)日:1989-05-24

    申请号:CN88220053

    申请日:1988-11-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高效组合式散热器,它由两块具有通水孔道的冷却板和夹在两块冷板之间的四块半导体致冷器组成。它是冷板技术,对流换热与半导体致冷技术的组合。该散热器换热能力高且可调,能保证被测功率晶体管管壳上参考点的温度稳定在预先指定的数值。

    须毛状传热强化元件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319773Y

    公开(公告)日:1999-05-19

    申请号:CN98202045.7

    申请日:1998-03-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须毛状传热强化元件,该元件由流体通道,金属细丝和支架组成。支架处于通道的中轴线上,1~3根金属细丝形成与通道壁面成80~100°的截面,截面上的金属细丝沿圆周均布。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传热强化元件,在Re=300~4000范围内,换热系数可以提高2~25倍,而功耗只增加1—3倍,从而能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热设备和换热器中,特别适用于以气体或低导热系数的流体作为传热介质的换热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