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11633C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3125132.3
申请日:2003-05-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属于强化换热和换热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管内壁面存在不连续的、与轴线有一定夹角并向两个方向倾斜的条状凸起物——双斜内肋;双斜内肋的法向高度等于或小于0.2d,周向宽度等于或小于0.5d,轴向长度等于或小于2d,d为基管水力内径;双斜内肋与基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在±(30~85)度之间。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对于湍流可提高换热系数(80~150)%,比换热效果很好的横槽管可高出30%,但流阻却小(20~50)%。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具有强化换热作用显著、流阻小、成型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双斜内肋附近不易产生回流、不存在流动死区,具有较好的抗结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6C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03104768.8
申请日:2003-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8F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25
Abstract: 菱形管强化换热管,涉及一种强化换热元件;它由若干菱形管段、椭圆管段、圆—椭圆过渡段所组成。所述的菱形管段的两端横截面为椭圆形且两椭圆长轴之间交叉15~90度角,由管段两端向中心变化其横截面的椭圆度逐渐减小,直到管段中心横截面变为圆形。椭圆管段位于每个菱形管段的两端。菱形管有正菱形管和偏菱形管两种。菱形管的内、外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低肋表面或螺纹表面。本发明提供的菱形强化换热管是根据“场协同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优点是换热强化作用十分显著而流动阻力增加很小;用本发明菱形强化换热管制造的换热器还具有不易结垢、振动小和寿命长等优点,可使换热器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455220A
公开(公告)日:2003-11-12
申请号:CN03138077.8
申请日:2003-05-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8F1/02
Abstract: 管段和/或管段截面呈异型/形的强化换热管属强化换热和换热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它由不同截面的管段组成,即:圆管(即基管)段、椭圆管段、扁圆形管段、蛋形管段、半月形管段、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和过渡管段;所述的强化换热管至少含有上述管段中的三种,余下五种可与前三种有选择性地搭配。几种管段可以任意组合也可以按以下次序周期排列:圆管段—过渡管段—椭圆(或扁圆、蛋形、半月形、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椭圆(或扁圆、蛋形、半月形、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椭圆(或扁圆、蛋形、半月形、三角形)管段—过渡管段—圆管段……。它比圆管增强换热30~500%,流阻仅增20~100%,同时还具有不易结垢、容易清洗、减小振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447089A
公开(公告)日:2003-10-08
申请号:CN03104768.8
申请日:2003-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8F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25
Abstract: 菱形管强化换热管,涉及一种强化换热元件;它由若干菱形管段、椭圆管段、圆—椭圆过渡段所组成。所述的菱形管段的两端横截面为椭圆形且两椭圆长轴之间交叉15~90度角,由管段两端向中心变化其横截面的椭圆度逐渐减小,直到管段中心横截面变为圆形。椭圆管段位于每个菱形管段的两端。菱形管有正菱形管和偏菱形管两种。菱形管的内、外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低肋表面或螺纹表面。本发明提供的菱形强化换热管是根据“场协同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优点是换热强化作用十分显著而流动阻力增加很小;用本发明菱形强化换热管制造的换热器还具有不易结垢、振动小和寿命长等优点,可使换热器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318751A
公开(公告)日:2001-10-24
申请号:CN01129216.4
申请日:2001-06-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由驱动器振动膜和喷口构成的合成喷射流源,一对或者多对热敏传感器对称布置在所说的合成喷的中心线两侧,该热敏传感器的位置位于喷口直径9-15倍距离外。本发明适合于不同场合下的应用,特别是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这种角速度计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灵敏度和分辨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并可容易地实现大规模产品系列化生产。硅加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同时能保证性能良好。
-
-
-
-
-
公开(公告)号:CN2319773Y
公开(公告)日:1999-05-19
申请号:CN98202045.7
申请日:1998-03-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8F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须毛状传热强化元件,该元件由流体通道,金属细丝和支架组成。支架处于通道的中轴线上,1~3根金属细丝形成与通道壁面成80~100°的截面,截面上的金属细丝沿圆周均布。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传热强化元件,在Re=300~4000范围内,换热系数可以提高2~25倍,而功耗只增加1—3倍,从而能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热设备和换热器中,特别适用于以气体或低导热系数的流体作为传热介质的换热器。
-
-
-
-
-
-
-
-
-